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6年6月有着“当代爱因斯坦”美誉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第三次来华访问.这一次他是应邀前来参加“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的。霍金的到来在京城又刮起了一阵“霍金旋风”。6月19日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组委会特别安排在开幕式之后由霍金教授为6000多名听众作《宇宙的起源》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3年10月28~30日在北京召开了以“基因组学和生命的进化”为主题的第215次学术讨论会。陈竺院士、洪德元院士和吴仲义教授任执行主席,来自海内外44位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和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本次学术讨论会共设立以下三个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3.
吴健雄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她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贡献,与最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迈特纳一样,吴健雄也是一位真正的科学英雄,本文介绍了吴健雄教授的生平及其主要的科学贡献。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33-134
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Kirchhoff,Gustav Robert,1824—1887)(邮票K11a)很喜欢讲述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当时关于富琅和费谱线是否揭示了太阳上有金子这一问题还正在研究之中。基尔霍夫的财东(一位银行家)对他说:“如果不能把金子弄到我这里来,我关心太阳里是否有金子又有什么用?”不久之后,由于杰出的工作,基尔霍夫得到了英国朗福德(Rumford,1753—1814,美国一英国物理学家)勋章和用英镑硬金币付给的现金奖,当他把这些硬金币交给这位财东的时候,他说:“您瞧,我成功了!我终于从太阳上取来了一些金子。”  相似文献   

5.
几乎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光,却是迄今为止最琢磨不透的东西。比如,光的性质是什么,我们日常所见到的日光、灯光、烛光与激光有什么区别?不同光线最精确的识别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这些问题困扰了人们千百年。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奖给了在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80岁的美国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因提出“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获得一半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而另外一半奖金由今年71岁的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霍尔和63岁的德国物理学教授特奥多尔·亨施分享,他们因发展出“鉴别原子和分子的强激光精确测量技术”而获奖。他们的贡献使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约翰·芬恩、日本的田中耕一和瑞士的库尔特·维特里希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原因是他们推动了对生命发展进程的了解。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委员会主席本特·诺登说:“他们的成果为未来探索癌症的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瑞典皇家科学院解释说,他们发明的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绘制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从而“看清”蛋白质,并且了解它们是如何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该院称这项成果为“革命性的突破”。获奖的消息令三位得主感到欣喜和惊讶。芬恩在这个奖项揭晓后说:“我感到万分惊异。”85岁的芬恩是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教授。他说…  相似文献   

7.
读了贵刊2002年6期上《塑料泡沫餐盒不是‘白色污染’》一文之后,我从内心深处为作者王武生同志提出的环保新观念叫好,记得著名物理学家汤姆孙曾经说过:“在能够对科学作出贡献的所有因素中,观念的冲破是最伟大的。”而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就是唤醒人们重新审视现在流行的环保观念。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还是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人们认识滴滴涕的过程吧。滴滴涕(DDT)的化学名称是“二氧二苯三氯乙烷”,最早由德国化学家奥里默·蔡德勒于1874年合成,可是直到1939年才有人发现它具有强大的杀虫威力。随后,滴滴涕被推崇为…  相似文献   

8.
史蒂芬·霍金 (S .W .Hawking)是 2 0世纪具有很强国际声誉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这位伟人在科学理论的认识上具有独到的见解 :对物理理论持典型的朴素证伪主义的观点 ;在物理学统一上 ,谨慎而乐观地相信存在一种完整的统一理论 ;而且 ,“实在”在某种意义上以理论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赵霞  吕明慧 《科教文汇》2008,(20):145-145
物质世界的真与美从来都是统一的,物理学家往往借助美来认识世界、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有学者认为:“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大小,事实上就是它的美学价值的大小。”美学因素不仅仅存在于物理学理论创立的原动力之中,还渗透于其理论体系的构思与表达之中。杨振宁在《美和理论物理》一文中提出,物理学具有“物理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也有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研读了日本东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佐藤一彦所撰图文并举的《宇宙的起源》(张敏编译,见《科学世界》1999年第3、4期,以下简称《起源》)。佐藤先生提出了某些新假说,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没有物质的宇宙”,引起了我的思索,并由此撰写了拙文《关于宇宙创生的“有”“无”问题》(《江汉论坛》2001年第3期)。本文将解读《起源》的结果简述如下,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属马的人,做起事情来很有一点“马不停蹄”的脾气。拿到“金苹果”文库第三辑10本书之后,用了两个通宵,一口气把它读完了。第三夜精神还是亢奋,毫无睡意,浮想联翩,就信手写了一些读后感。戈革先生是最年长的作者,他一个人就为文库写了两本书《学人逸话》与《玻尔和原子》。我首先拜读的便是这两本堪称杰作的小册子。书中有许多很珍贵的照片和插图(玻尔家的族徽竟是一个“太极图”。),近代物理的各位大宗师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前辈风范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周期表第72号元素铪的发现故事扣人心弦。精细结构常数1/137是一个没有量纲的纯数,物理学家沃耳夫冈·泡利被人誉为上帝的鞭子,据说他死后进了天堂之后问上帝为什么上述常数要等于1/137,上帝给他几张小纸片,说“这就是答案。”泡利看过之后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人眼里,达·芬奇只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但实际上,达·芬奇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研究的领域涉及绘画、雕塑、工程学、建筑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哲学等方面,并在所有这些领域里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达·芬奇的关于艺术、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在人类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为近代科学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呼唤纯科学     
正译校者按亨利·罗兰是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物理学家,曾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是“当时美国本土少数几位享有世界声望的科学家”。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第一位物理学教授,该大学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系现在仍以其名字命名。他最重要的物理学成就是创制罗兰光栅并用这种光栅测量太阳光谱。罗兰不但自己在物理学研究方面有杰出贡献,而且为了推动美国物理科学整体进步呕心沥血,他与别人共同创办美国物理学会,并亲自担任第一任会长。他培养  相似文献   

14.
多米诺骨牌是西方的一种长方形骨牌。如果将许多张骨牌立着排成一行,推倒第一张,其余的便会挨个儿全部倒下。如今这种游戏所具有的广泛的物理学意义,已引起了物理学者的兴趣。笔者根据上述的多米诺骨牌原理设计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模型。即在计算机上模拟制作了一组十三张多米诺骨牌,并将它们按大小顺序排列成行,其中最小的体积为9.5×4.8×1.2毫米,其余的均以1.5比1的比例逐个增大,第十三张的体积已达61×30.5×7.6厘米。这些比例是依据多米诺骨牌的长、宽、高的实际比例及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时能够推倒下一张1…  相似文献   

15.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即使是最聪明的头脑也会犯错.天体物理学家马里奥·利维奥在《杰出的失误》一书中向我们讲述了科学史上几个科学错误的故事.苏格兰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爵士(即开尔文勋爵)是第一个运用物理学对地球和太阳年龄进行计算的人,但他的计算结果只有我们现在了解的约五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22年初夏,已经名满天下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应邀来到德国著名的哥廷根大学,作了七场报告.当第三场报告结束时,刚满21岁、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海森堡霍地站了起来,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一个羽翼未丰的博士竟敢当面质疑一位功成名就、即将领取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大师!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现有的物理学教授中,仅有3%是女性。虽然如此,她们之中却不乏杰出者。一位女物理学家在她哈佛的实验室中成功地阻断了光的运行;另一位在斯坦福大学研究线性加速器;还有一位女性发现了证明暗物质存在的第证据;又一位女人发现了高夸克。事实远不仅如此,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月10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将“深圳市市长奖”颁给40岁的深圳中兴通讯副总裁谢大雄,表彰他在研制并生产国产CDMA手机做出的杰出贡献。谢大雄获“深圳市市长奖”50万元,成为“深圳市市长奖”的第一个获得者。  相似文献   

19.
刘华杰教授认为科学传播先后经历的三种模式(模型)体现了三个层面的利益诉求,即国家、科学共同体等组织、公众。在《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一文中,刘教授认为应该有超越于这三个层面的第四层面(或者“第四主体”),“第四主体”的诉求是所谓“文明精英”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的动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作为当代两大基础理论柱石之一的相对论,学界对它历来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一是“天才”理论,好得很;另一则是“灾难”性的,糟得很。·国际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折桂者阿耳文(H.O.G.Alfven)称相对论“不过一小摆设”,“抹煞了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线”。·资深理论物理学家韦斯雷(J.P.Wesley,德)博士说“相对论从来不顶用”。·得克萨斯大学终身荣誉物理学教授伯纳斯(J.G.Bernes,美)认为相对论是“一场灾难”,疾呼“是改变盲目迷信相对论的时候了!”·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