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和英语中的句子成分省略现象都是很普遍的。两种语言中都有主、谓、宾、定、状语的省略,这是它们的相通之处。但汉英这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在句法成分省略的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日益上升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从汉语到英语同声传译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汉英各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各自的特点,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尤其汉字是单音节,英语单词一般是多音节,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从汉语到英语同传的时间紧迫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以顺句驱动为主,加上省略和概述,预测和追加以及语言外知识的省时策略.  相似文献   

3.
意合和形合是英汉两种语言都使用的两种连接手段,但由于两种语言性质不同,使用侧重点也不同。本文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注重“话题”;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注重“主谓”;以及汉英两种句式的不同,说明了在汉英互译过程中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相似文献   

4.
汉语是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英语是重音语言(stress language),两种语言各有自己的节奏特点。汉英语言比较长期以来,我国语言学界在汉英语言比较研究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种片面看法,"只强调汉语和英语的不同,忽视了两者共性的研究"。以下将主要分析汉英语音节奏差异及其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主语按照隐现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凸显、省略、虚位、缺失四种认知状态.相应地,按照主语的隐现程度,特定语言的句子呈现梯度发展趋势,形成以下等级序列:有主句>省主句>假主句>无主句,这个序列不仅汉语中存在,英语中也存在,表现出跨语言的普遍特征.这个发现既有理论语言学意义,同时对汉英互译,汉语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汉英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形成了汉英语言的不同特点.比如英语中表示否定的词比汉语多.否定句式是英语中常见的句式之一,形式多种多样.要想准确地翻译好否定句式并非易事,需要下点功夫.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动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省略着手,着重分析了语篇中英语和汉语动词性省略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实义动词省略和操作词省略,但英语的实义动词省略比汉语多;汉语的动词性省略多出现在对话中,并论述了比较英汉语篇中动词性省略的异同在教学中和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风格上便体现着各自的特点。汉语表达就仿佛是雾里看花,呈现着汉语的朦胧之美;而与之相比,英语在传达信息时则更加清晰明了、直接透彻,呈现出英语的精准、周严和直露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而英语属形合型语言。汉英之间的这种本质差异就导致了两种语言的句法组合与语序大多不对应,此种情况在正式的商务汉英文体中比比皆是。鉴此,“分分合合”的策略是商务汉英句法翻译转换的必然选择。在商务汉英句法转换中,“合”的多、“分”的少;相反,商务英汉语句翻译则是“分”的多、“合”的少。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字的本源性差异必然导致汉语形象在汉英翻译中的亏损。其深刻原因在于汉语是自源型的表意文字;英语是他源型的表音文字;汉语是重感性的象形文字;英语是重抽象的语音符号。在不同的语言发展史中,中国是重文字的文明史,以英语为代表的是重逻各斯语音中心论的文明史。在汉英互译中,上述本源性差异必然使译者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作为译者只有知其然才能更好地提出翻译学所需的种种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汉英两种语言在部分衔接手段使用上的异同(以异为主)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方法:采用王士菁所著传记<鲁迅传>中的节选散文<幼年鲁迅>和张培基对其的英译文为对比语料,以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为依据,采取统计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汉语在衔接手段上多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英语则更常用照应和替代,从而进一步体现了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英语则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英语写作是学生对于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性考查,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根据历年来的中招试卷的写作答题分析,主要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汉式英语,主要就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根深蒂固的汉语功底使学生感觉用英语言理说事有点儿难;二是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名词当动词用等;三是修饰语错位,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置于句子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可能引起变化,对于这一点学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四是句子不完整,主要就是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所造成的,汉语可以省略主语,但是英语一般都不能省略主语;五是不一致,所谓不一致不光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了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及代词不一致等。  相似文献   

13.
英语里面 ,除命令句 ,日记用语 ,或如 :“Thankyou” .“Goodmorning .”等少数打招呼的日常语句外 ,一般主语是不省略的。但是在汉语中 ,只要语句通顺 ,主语不一定出现在句子中。因而主语的省略与否也构成汉英语法上的一个重要差异。汉语中时有时无而又变化不定的主语表达法 ,在翻译为英语时常给我们造成一定的困惑 ,须特别加以注意。本文拟就此作一点初步探讨。1 汉语原文带有主语的情形1)主语保持不变(1)英语是国际语言 ,为全世界所用。Englishisaninternationallanguage ,andi…  相似文献   

14.
汉英委婉语语法构造手段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英汉委婉语在语法构造手段上存在着差异:在形态变化上,英语中常通过动词的过去式表达委婉语气,汉语中缺乏这一手段;在词序方面,汉语中使用无主句可表达委婉语气,英语中不能省略主语,但能用空语类或使用被动态表达委婉语气;在副词和语气词的使用方面,汉语中大量使用副词和语气词生成委婉语,英语相对缺乏;在否定形式上,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常用否定词语生成委婉语气.  相似文献   

15.
汉语量词经历了较长的命名过程才被普遍接受并列入汉语语法词类;英语中的表量词的功能和性质类似汉语量词,但尚未统一命名,也未进入英语语法词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认知角度对汉语量词进行的研究有所增加,且开始在语言层面研究英语量词和比较汉英量词,但从认知角度对比汉英量词的研究较少,有关汉英器官量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汉英思维差异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汉英民族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语言思维模式.分析汉英民族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异,走出"汉语思维模式 英语语法"学英语的误区,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7.
王士齐  李洁 《文教资料》2009,(27):42-43
本文由汉语和英语中出现的某些字词给人们产生的联想意义.分析了汉英语言在性别歧视这个层面上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万伟业 《海外英语》2012,(13):254-255
同源宾语是英语和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先从类型方面分析汉英同源宾语语言现象的一些特征,其次研究其结构和语义特点,得出有些汉语的同源宾语形式上与英语的同源宾语结构相同,但实际上他们不同于英语同源宾语结构,他们是汉语中的重叠谓语,是汉语特有的谓语形式。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语法规律,也不断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法。英语和汉语均有各自的特点,例如,两者句法上主谓和动宾的词序基本相同,但英语有冠词,汉语无冠词;英语可以省略的某些地方,在汉语中就不能省略。因此,增减文字便成为英译汉时最常用的技巧之一。我们所讲的增减,是指在保持译文和原文思想内容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译文上作某些必要的增补或删减,其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更加信实流畅,生动活泼,使读者读译文时象读原文一样得到语言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汉译英时对主语问题用心较多,这是由于一、主语是一句话的主体,主语问题解决得好坏,对整句结构的安排和一句话的表达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二、汉英两种语言在主语的使用上有较大的差别。汉语句子无主语和省略主语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