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卫视娱乐、选秀节目的火爆,城市台受到多重挤压,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呈现出低迷态势。城市台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实践证明,"恪守文化规范,坚持寓教于乐;突出本土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开展草根选秀,搭建平民秀场;有的放矢‘划桨’,扬长避短‘行船’"成为城市台综艺节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毛晶晶 《视听界》2011,(5):104-105
随着综艺节目的风行,诸多频道都开办了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然而,观众对明星类综艺节目的态度已由当初的极度好奇到争相追看,再过渡到如今的不以为奇。不管是几个明星一台戏,能把这台戏唱好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少,绝大多数节目的收视大不如前,在“瓶颈”中的“窒息”感越来越强。为何明星类综艺节目越来越萧条?  相似文献   

3.
夏欣才 《视听界》2013,(2):78-80
2012年,随着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海洋》在国内各大电影院线与观众接触,以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甚至海外的热播,纪录片成为电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热门话题。城市台曾经是这一影像艺术热衷的生产者和创作者。十多年前的城市台,几乎每一家都有专题部或国际部之类的部门,专事各类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但随着电视收视市场的急速变化,城市台黄金时段的荧屏,逐渐被本土新闻、电视剧和少量的综艺节目填满。  相似文献   

4.
开发城市台科教频道可以使城市台形成新的增长点,作为城市台要将立足本土、树立内容为王、注重与新媒体同步操作以及加强为创收服务等作为改版的方向,本文还就城市台科教频道的改版和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6,(3)
有专家称,2006年,在重新定位后寻求地缘突破的省级卫视将进入发展的分水岭,在份额竞争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梦想中国、超级女声的相继登场中,一轮新的综艺节目的博弈拉开了序幕;从首轮剧到独播剧,从安徽卫视的“剧行天下”到浙江卫视的“4 1”模式,一场争夺电视剧资源的大战也已上演。竞争很激烈,竞争主体却不复杂——央视和省级卫视。那么,城市台(包括省级台城市频道)呢?当大台已占满综艺节目市场,当城市台甚至连二轮剧都未必购得到的情况下,城市台又能以何种武器搏杀江湖呢?这便是我们说的竞争新格局,而本期策划的视角则是要关注在此…  相似文献   

6.
唐璐 《视听界》2009,(3):104-105
目前在各城市台形成一定气候的帮忙节目,实际上是各城市台在与央视、省台的竞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本土特色鲜明的土特产。如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凡哥帮你忙》、教科频道的《陆姐帮忙团》,沈阳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彬斌有礼》,石家庄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的《小吴帮忙》,温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闲事婆·和事佬》等,都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特点,有的则干脆打出了“为人民服务”、“帮忙就是我的工作”这样的口号,立足为市民办实事。  相似文献   

7.
毛玮 《视听界》2015,(2):107-108
2014年第四季度,电视综艺节目、歌唱类节目大幅减少,明星户外真人秀依然是省级卫视最主要的节目类型。基于这样的播出格局,无锡电视台在2014年第四季度推出本土音乐真人秀节目《无锡好声音》,避开同质化竞争,以鲜明的地方特色收获不俗收视。以民生新闻见长的城市台,综艺节目一直是短板。客观原因有二:一是资金瓶颈,二是硬件设施以及优秀人才的欠缺。从主观上分析,有三个软肋:其一,前期调研力度不够,在节目受众分析上需要深入研究;其二,拍摄画面和后期剪辑的水准有待  相似文献   

8.
黄勇贤  刘巍 《新闻前哨》2011,(10):93-94
本土化是城市台最大优势.也是城市台的生存之本。城市台在本土观众心目中所具有的亲和力是其他电视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它所能集中融合的一定地域内的地方文化、历史轨迹、人文特征也是其他电视媒体所无法一一关照的。城市台必须紧紧抓住本土优势.极力表现本土色彩,大力培育本土内容,以接近性、互动性、服务性和唯一性实现电视节目传播价值和市场空间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有专家称,2006年,在重新定位后寻求地缘突破的省级卫视将进入发展的分水岭,在份额竞争中,强愈强,弱愈弱。在梦想中国、超级女声的相继登场中.一轮新的综艺节目的博弈拉开了序幕;从首轮剧到独播剧.从安徽卫视的“剧行天下”到浙江卫视的“4+1”模式,一场争夺电视剧资源的大战也已上演。 竞争很激烈,竞争主体却不复杂——央视和省级卫视。那么,城市台(包括省级台城市频道)呢?当大台已占满综艺节目市场,当城市台甚至连二轮剧都未必购得到的情况下,城市台又能以何种武器搏杀江湖呢?这便是我们说的竞争新格局,而本期策划的视角则是要关注在此格局下城市台的生存状况。综艺不行,电视剧不行,新闻似乎是城市台仅剩的领地了。从全国众多城市台不断扩大新闻版图的实践,从不少城市台地方新闻的收视率超过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效果来看,新闻立台似乎也确实成为了王道。 然而,与其说新闻立台是城市台应对新竞争格局的破题之棋,不如说它本身便是一道疑云密布的难题:新闻能否立台?新闻如何立台?新闻立台是一句口号,一种模式,还是一种理念? 正是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刊特邀业界和学界精英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这组“本刊策划”共有8篇章。那长春副教授从学理的角度明确提出:地方电视的命根在“地方”,地方的命根在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命根在民生厚土;周亭博士分析了城市台新闻栏目运作中遇到的困局,熊忠辉博士则分析了应对困局的本土化策略中存在的诸多疑义;张骏德教授从纵向分析了我国城市台新闻走过的道路,王朋进博士则是从横向分析了国外城市台的新闻节目状况,以对国内有所借鉴。广州、上海的应约来稿是对业界实践的归纳;张建赓副总监探讨了城市频道做专业化的民生频道的可能性。对他们的思考和供稿.我们深表感谢。另要一说的是,从本期开始,我刊特邀学界、业界精英共议选题.首批做客编辑部的是南京政治学院的熊忠辉博士和南京广电集团的任晓润硕士.在此一并致谢。[编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完成,央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覆盖,这对城市台的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都造成极大被动;省级频道卫视和地面频道双重发力,同时“上天落地”,卫视冲出省域追求覆盖,地面频道扎根本土,甚至节目比城市台还“土”。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随着市场竞争条件的变化,城市台新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电视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来说,由于境外电视在绝大多数省市不能落地,省市台无论从实力还是影响都与央视没有可比性,所以在一个省的范围内电视竞争主要在省市台的各频道之间展开。这种竞争在经历了电视剧大战、综艺节目“克隆”之后,现在竞争最激烈的就要数以城市观众为收视对象,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为内容的都市新闻了。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个新闻现场常常能看见几台甚至十几台摄像机、几十名记围着。为“争夺眼球”越来越多的频道加大了对新闻的投入。都市新闻何以成为省市台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陈佩华 《视听界》2014,(4):110-111
一、城市台电视新闻的本土化发展趋势 “百里不同风,干里不同俗。”城市台的新闻,根基在一方水土,因为更贴近本地民众和生活,而散发出浓郁的本土气息,与当地受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生活在某一地域的人们往往会对本地文化产生归属感,需要了解在本地生活的必备资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台是靠本土新闻和电视剧起家的,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当年,城市台在绝大多数家庭的电视机上被设定为“第一频道”,曾经万人空巷的《渴望》、《刑警本色》、《过把瘾》以及引进剧《血疑》、《坎坷》等无一不是在城市台播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媒体的迅速发展,观众对电视剧的青睐早巳不再为城市台所独享。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0,(2):65-65
上海外语频道(ICS)将于今年大年初一奉献一台大型综艺节目“爱上这一晚ICS洋春晚”,这将是沪上第一台最具国际化元素的春节晚会。  相似文献   

15.
徐进 《视听界》2004,(3):73-73
各地城市电台、电视台究竟有多少是具有个性的?十之八九,人云亦云。不同的城市却长着相同的“面孔”,此种城市台,断不会存活太久。如综艺节目为什么会很快在各城市台消失?是相互克隆,脸无二致,缺乏个性使然! 孟非主持的《南京零距离》每天吸引观众万千,以致被称之为“江苏新闻现象”。这便是个性的力量。《南京零距离》的个性力量在于“三性一化”,即:现场性、平民性、互动性和主持化。《南京零距离》的报道大多为现场记录,形象可感、可信;报道大多为平民视角,贴近百性,让百姓与电视没有距离感;大量信息与报纸、网络互动,新闻受众面得以拓宽,栏目生存空间得以拓展……现场报道那么多,内  相似文献   

16.
周斌 《声屏世界》2008,(4):60-61
城市台的节目要过好节、过好年,必须从城市台实际出发,在本土资源上做足、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17.
贾菁 《中国记者》2012,(3):58-59
怎样制作抵制三俗、雅俗共赏、百姓喜爱的综艺节目呢?作为城市台,面对上百个电视频道拥挤在一个相对狭窄的时段和区域内、同质化严重、受众注意力资源流失的生态环境,太原电视台百姓频道选择了大众文化为综艺节目方向,坚持大众立场、树立大众视野、立足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18.
项勇 《新闻实践》2013,(6):45-47
2012年3月,浙江电台城市之声正式推出了一档名为《娱乐大爆炸》的大综艺节目。在汽车广播的黄金收听时段,这档以“每天一台春晚”概念呈现的大综艺节目,在工作日傍晚4点到7点的下班路上,每天三小时大时段播出。  相似文献   

19.
陈梦娟 《视听界》2007,(6):41-44
精品节目,是媒体节目品质的核心体现,也是国内媒体综合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实施“精品战略”的理念与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一直是相伴相随。对城市台而言,实施“精品战略”,既拥有贴近本土地缘文化的优势,更面临人才、资金、传播平台等多方面的瓶颈。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转型时期,在中央台和省台“强者愈强”的背景下,在中国广播电视业探索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实施“精品战略”再度成为我国城市广电媒体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孙志苑 《视听》2012,(7):38-40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围绕衣食住行玩,各城市电视台的生活服务类节目遍地开花,但在新媒体风靡的时代,互联网在年青人一代占据主要的消费导向,加之央视及卫视等推出大型真人秀生活服务类节目,人财物力及制作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市台,其生活服务类节目受到很大冲击,甚至有的节目难以生存。生活服务类节目定位是为百姓提供生活资讯、服务百姓生活的节目,地市台作为与当地市民最接近的媒体,较卫视、央视与各终端商家更接近,更了解身边市民的生活需求,如何更专业、更精准、更特色地制作符合本土观众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是地市台生活服务类节目突破瓶颈的发展策略。笔者作为防城港电视台两档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负责人,就城市台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策划制作和发展对策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