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新的传播格局中,对主流媒体如何才能做到"帮忙不添乱",应当有新的认识和解读。传统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风暴眼"现象,恰恰违背了媒体为维护政府形象所一向坚持的"帮忙不添乱"的初衷。每一次重大活动的举行或是突发事件的来临,都对业界正在探索的媒体融合形成一次震荡和挑战。这次昆山事件报道中,就颇为典型地反映出了传统媒体在完成了全媒体宏观布局之后,在技术对接和观念对接上面临的一些瓶颈和难题。比如大家在这次昆山事件报道后整理出来的一份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何有效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真正做到“帮忙而不添乱”.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助力添彩,这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我们党和国家民主监督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是与中央、省级媒体相比,舆论监督一直是地市党报的薄弱环节,表现为畏难情绪大、监督声音弱、社会效果差,处于“难监督、监督难”的窘境。舆论监督如何才能做到“帮忙而不添乱”,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4.
潘登 《当代传播》2003,(4):46-47,43
能否快速、准确、“帮忙不添乱”地报道好突发性事件不仅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今年2月24日和4月19日笔者两赴巴楚—伽师地震灾区进行报道,先后采写了几十篇报道。下面结合自己的地震报道经历谈谈突发性事件报道要处理好的10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帮忙与和谐     
我们媒体一直在说要帮忙不要添乱,现在和谐概念的提出就给"帮忙"赋予了新的使命。2005年7月,刚刚成立不久的嘉兴广电总台就着力打造广电新品牌,在广播阿秀嫂的品牌优势基础上,开出《阿秀嫂帮你忙》的电视栏目。成为首批帮忙记者感觉非常有责任感。但是帮忙形式的采访报道毕竟有别于其他的民生新闻,吃力未必讨好。所以说真的,非常辛苦。  相似文献   

6.
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讲话中,要求新闻宣传“按照中央的精神把工作做好,做到有利于稳定,能够鼓劲,只能帮忙,不能添乱”。这句话讲得十分中肯,又很形象。论理说,只帮忙,不添乱,对于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是起码的要求;但回顾以往的新闻实践,由于宣传失当,新闻界也确实有意无意地做了“添乱”甚至帮倒忙的傻事、蠢事。  相似文献   

7.
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时,要注意把好度,努力实现新闻舆论监督的最佳效果,坚持帮忙不添乱。所谓“度”,从哲学上来看,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反映质与量的统一。只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本文中的“度”,是指舆论监督所报道的事情一定要准确,要讲分寸,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地市报是党的宣传事业的主力军、生力军。在当前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牢牢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对象、新内涵、新任务、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帮忙而不添乱?本文总结出了办好报纸要牢牢把握“十性”、发挥党报“十大”职能、把好新闻宣传“十关”、新闻写作注意“十字”、加强队伍建设“十讲”。  相似文献   

9.
鲁泽 《今传媒》2006,(12):35
今年2月24日,《羊城晚报》刊载题为《订报的学问》的短文,其第一内容是:“想了解本地好事、外地丑闻,请订阅本地报纸。想了解外地好事、本地丑闻,请订阅外地报纸。”段末用破折号做了注释:“有人这样总结订报的学问。”有些报纸为什么喜欢刊发本地好事?是为了与本地各方搞好关系。君不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本地领导对丑闻讳莫如深;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有的领导也会对本地媒体和驻地上级媒体负责人打招呼:“我这里形势大好,请各位‘多帮忙,少添乱’,拜托了。”“少添乱”一听就知是指“勿揭丑”之谓也。说白了,这话…  相似文献   

10.
王承英 《传媒》2000,(6):18-19
“党报姓党”,这是党报人自律的一句话。这句话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党报人要以政治家办报的要求总揽报道工作,绝对服从和服务于党委,对党委、政府工作帮忙不添乱。我们也要看到,党报也是办给人民群众看的。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在报纸受众需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舆论监督是舆论导向极为重要的部分,中央有关负责同志对舆论监督提出“要帮忙,不要添乱”的要求;同时,舆论监督既是新闻界经常议论的热门话题,又是广大读者极为关注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要帮忙,不要添乱”的要求加以认真地探索和研究,以更好地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2.
责任意识。随着媒体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媒体的定位,管理模式,分配制度都有所改变,但媒体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不能改变。记者的报道不能光考虑增加收视率、发行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是推动社会发展,还是阻碍社会进步,是帮忙,还是添乱。  相似文献   

13.
在不久前那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面前,新闻工作者队伍不辱使命,涌现出不少媒体模范和记者英雄,整体表现是优秀的,可圈可点可歌可泣。但纵观整个报道过程和媒体表现,盘点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某些媒体和记者添乱多于帮忙,败事多于成事,有时候简直到了搅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在党报的整个官传工作中,舆论监督的稿件最难采、最难写,同时也最容易惹麻烦、出问题乃至“引火烧身”。作为党报工作者,如何在舆论监督中做到“帮忙不添乱”,真正发挥其对社会丑恶现象和党内腐败现象实施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新时期新闻报道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刘献忠 《传媒》2005,(6):38-38
进行批评性报道是为了通过揭露各种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所以,在进行舆论监督时,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要做到"帮忙,不添乱",需要媒体和记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在大局高度思考问题,努力消除舆论监督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缪磊 《中国记者》2012,(6):108-109
《温州都市报》巧妙整合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开辟专栏针对当地中心工作开展舆论监督,由于题材选择得力,火候掌握得当,形式安排得法,赢得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理解。专栏开设以来篇篇报道有结果,实现了帮忙不添乱,同时赢得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新闻,是指记者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进行采访,通过新闻媒体来揭示这些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采写“问题”新闻,一定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事实意识,要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坚持“与人为善”、“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在采写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把好“细节关”。  相似文献   

18.
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讲话中,要求新闻宣传“按照中央的精神把工作做好,做到有利于稳定,能够鼓劲,只能帮忙,不能添乱”。这句话讲得十分中肯,又很形象。论理说,只帮忙,不添乱,对于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是起码的要求;但回顾以往的新闻实践,由于宣传失当,新闻界也确实有意无意地做了“添乱”甚至帮倒忙的傻事、蠢事。关于报道量的调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各条战线进行拨乱反正,通过新闻媒介披露我们多年来实行“左”的路线,使工作造成失误,使党和人民事业蒙受重大损失,这无疑是正确的。否则,就不利于人们解放思  相似文献   

19.
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传播海量信息的时代,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特别是县市级报纸,由于受人才不充足、体制不灵活所限,新闻报道“轻飘飘”现象存在,如何重塑党报权威,让“小报”不小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对受众和社会应引导而不误导,帮忙而不添乱;既要顾市场,更要讲立场,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重社会效益。一、在新闻策划上,责任压倒一切年轻的市场化媒体,在生存与发展的打拼中,容易步人重市场轻立场、重发展轻规律、重世象轻导向的误区。为了防止这一误区,荆门晚报问世之初,就确立了责任压倒一切、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