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就新闻采访特征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针对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采访前要有充足的准备、明确采访动机、选择新视角、根据不同的对象作不同的采访策略等采访技巧。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次研究,能够为相关的采访技巧,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探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文章从采访观念、采访模式、采访经费、采访质量、采访人员素质5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近5年来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新情况、新经验.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及应用,给广播电视媒体以及新闻采访工作带来了极大影响,故提出对广播电视台记者新闻采访效果提升策略的分析与研究。依据实际的经验及标准,先简述广播电视台记者提升新闻采访效果的重要性,由采访形式单一、受众不明确、缺乏良好采访环境以及采访提问技巧不灵活四个方面入手,对采访效果提升过程中面临的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根据上述情况,制定出了做好前期筹划、构建多元化采访形式、明确采访受众、营造良好采访环境、提升日常采访技巧以及加强日常专业人员培训力度等提升采访效果的策略,逐步强化记者整体的采访能力,确保日常的采访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之一,成功的新闻采访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吸引力,更加符合民心民意。熟悉新闻采访特征、熟练掌握并应用采访技巧可以让采访更具时效性,同时能提高采访效率,对于优化新闻采访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定义、目的、方法、特征及技巧几个方面对新闻采访做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图书馆采访工作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当前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现状出发,解读图书馆采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制约采访工作的不利因素,并从质量控制、采访模式、特色馆藏、采访人员素质、分类采访等方面给出了采访工作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鹏 《声屏世界》2014,(7):22-22
要想做出成功的新闻采访,除了明确采访目的、理清采访思路、分析采访对象外,笔者总结出了一些采访经验。  相似文献   

7.
采访也是一门艺术——简介《采访技巧》一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访技巧》是美国新闻记者、《作家文摘》编辑约翰·布雷迪的一本新著。此书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采访者在新闻采访的各个方面——采访的机会、采访前的准备、采访的开始、采访时的提问、采访中的记录和录音、采访的结束、采访后的剪辑——所要注意的问题;着重对采访者应该怎样同采访对象打交道,怎样提出严格要求和处理好对方敏感的问题,怎样克服采访中出现的各种障碍,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实例丰富的生动阐述。在第四章《采访中的提问》中,作者列举了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对美国  相似文献   

8.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环境的变化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采访手段和工具.也给采访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质量的因素,提出如何改进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质量的几点思考,包括制定科学的采访方针和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访方式、健全学科馆员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的种类繁多,方式各异。总的来说,采访分国内采访与国外采访、常规采访与热点采访、直接采访与间接采访、战役性采访与突击采访、集体采访与个别采访、显性采访与隐性采访等;具体地说,各类采访中又包含着各种具体采访形式。各类采访有各类采访的规律,各种采访又有各种采访的特点和方法。掌握各种采访的方法和特点,是迅速进入采访“角色”、获得成功的前提。下面只就直接采访、间接采访、隐性采访、战役性采访四类区别较大的采访予以介绍。一、直接采访。这是记者到现场——新闻事实发生地向现场及当事人采访的一种形式。它有别于间接采访,是获取第一手新闻材料的基本形式。直接采访,一般包括现场采访、当事人采访、视觉采访、街头采访和独家采访等五种。  相似文献   

10.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借助照相机、录相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秘密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活动。对媒体和记者来说,隐性采访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与可读(看、听)性,获取了显性采访难以获得的信息和材料,新闻价值较高。时下,隐性采访作为挖掘深度新闻、寻找独家新闻的有效手法为越来越多的媒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采访是电视新闻记者向电视观众传递新闻事实的必要手段,记者必须对采访对象、采访内容有充分的认识,创新并灵活地运用采访技巧,才能实现与采访对象信息沟通最佳化。本文探讨了当前新闻采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视可采访资源包括可采访事件、可采访话题和可采访人物。本文分析了目前电视新闻节目选材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如何开发利用可采访资源尤其是可采访人物资源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微观因素对受访者进行有效访问的采访艺术.本文借助记者采访的一般技巧重点分析了新闻记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采访技巧,通过对采访前、采访中及采访后的分析,提出了新闻记者"问"、"听"、"做"的三步采访法.同时,新闻记者也需要在掌握多种采访技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14.
何为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是新闻学上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隐性采访在新闻界的实践已经有了比较长的历史。仅就采访行为的具体称呼上.相当长时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暗访、私访、微服私访、秘密采访、偷拍偷录、隐匿采访、隐形采访……所有这些,都曾经是对隐性采访不同的称谓。目前,虽说隐性采访已成为新闻界广泛采用的一种采访手段和秘密武器,但是理论界给其的明确定义并不多,尤其以下面几个定义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记者为了获得最新的新闻资料,在采访的过程中隐去自己的身份,方便资料的获取和自身安全的保护。由于在隐性采访中,记者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导致采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一系列法律问题。为此,隐性采访中,记者应重视法律责任,确保隐形采访的合法性。文章从隐性采访身份、采访方式和采访内容三方面探索了隐性采访中记者应注意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即兴采访手段的广泛运用给电视新闻节目及纪实性节目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记者,如何在新闻采访中运用好即兴采访,让即兴采访真正为新闻报道出彩服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作者就从四个方面,谈了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即兴采访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意义。即兴采访在记者日常采访工作中被广泛的应用,具体的说,即兴采访就是记者对眼前的事物、人物、景物、风物等有所感触,凭借自己的嗅觉和独特的判断,从而产生奇想、兴致,乃至冲动,有意无意地展开采访活动。这种采访看起来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际上则包含一定的必然性。即兴采访作为采访形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兴安岭日报社开展了"抗联三支队在大兴安岭"大型新闻采访活动。四月初,我们就开始了采访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采访团成员调动一切力量,深入挖掘采访线索、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路线、研究报道形式,七月末活动启动。此次采访活动历时20多天,行程6500余公里,采访人物100余个,推出相关报道30多篇,收到了良好宣传效果。一、深入挖掘,实现了寻找采访线索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其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传播。因此,新闻采访中最为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尊重事实的准确性。记者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发挥着沟通的作用,其工作在于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进行采访和采集。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应善于应用高科技手段,利用新媒体完成采访工作,做到手、脑、眼、耳、口五个采访要素并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技巧及运用,最后对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木林 《新闻界》2000,(6):64-64
凝聚了蓝鸿文教授心血的《新闻采访学》修订版作为“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最近终于出版了,拜读之后,我感到获益匪浅。   修订后的《新闻采访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闻采访学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的意识与原理、采访方式与方法、采访重点与环节、采访种类与资料积累以及记者等,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许多地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如该书第七章“采访意识”,作者列出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五个意识: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和竞争意识,这在别的新闻采访学著…  相似文献   

20.
谈间接采访     
新闻采访从形式上一般分为直接采访与问接采访两种。所谓直接采访,即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作访问;所谓间接采访,即对新闻事件的有关目击者、知情者和有关联的人作访问。间接采访的好处颇多,然长期来因为未能从理论上对其很好地加以总结,人们对间接采访的重要性、优越性未能得到充分的认识,以致在相当一部分记者、通讯员中,出现了重直接采访而轻间接采访的倾向,影响了采访效率和稿件质量,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中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