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县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热爱新闻写作的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这些同志热情很高,但苦于“摸不着门”,入了门的又苦于水平提高慢。去年下半年,我们试订了几期《新闻与写作》,觉得很适合通讯员学习.于是,就由县委宣传部为全县骨干通讯员每人订了一份,共订八十份. 从订阅半年来的实践看,杂志对通讯员学习掌握新闻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新闻形式,提高新闻写作水平,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县新华书店职工余报生,是个新通讯员,写了不少稿子,却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认真分析通讯员在新闻写作中存在的四种误区的基础上,重点就企业通讯员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写作,如何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新闻写作的有效性,以及把握"三言"要求,提升新闻写作质量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想对初学新闻稿件写作的通讯员朋友,谈谈如何克服新闻稿件写作中的“一、二、三”公式化现象问题。 因为很多同志在写新闻时,尤其是写反映工作内容的消息时,往往自觉地受政工研究和经验材料写作思路的影响,不是写成“首先、其次、再次”,就是写成“做法有一、二、三”,不像个消息体裁,同时也把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淹没在这“条条”之中了。  相似文献   

4.
报刊上有个别的文章空话累累,失实的新闻也不鲜见。原因故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当属个别记者、通讯员不太注重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的功底不深。笔者就调查研究与新闻写作谈点看法。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传家宝和基本功。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名篇章、就是调查研究的结晶。他提倡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已成为我们工作的座右铭。谈到调查研究和新闻写作的关系。有人把两者等同起来,说新闻采访写作就是调查研究。笔者以为:尽管调  相似文献   

5.
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一直把《新闻与写作》作为辅导通讯员的主要材料,并由县委宣传部出钱,每年订30份左右赠发给全县骨干通讯员。广大通讯员以能得到一份赠刊为莫大奖赏。怎样才能写好消息?怎样才能写好通讯?怎样才能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业余通讯员一见面就会向我们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县委通讯组的几位同志,都没进过新闻专业学校,虽说实践中也摸索了一点经验,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说不  相似文献   

6.
形象思维与新闻写作陈宗安新闻写作与形象思维,这是近几年国内新闻界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从报上也能看出,新闻界近几年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和进步。然而,规范化、程式化的思维定势仍根深蒂固,并不时地反映在报纸版面上。所以,适当运用形象思维写新...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10月28日,北京市新闻学会、北京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一行赴北京市延庆县举办了新闻写作讲座。延庆县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30多名基层宣传干部和通讯员参加培训。新闻研究所所长满桂芳、《新闻与写作》主编郭洪新、北京市新闻学会副秘书长张枫、京郊日报新闻部主任杨先慧分别就新闻消息的写作、如何抓新闻点、北京新闻奖的评选等问题做了生动的演讲。基层宣传干部和通讯员表示,市属新闻单位和有关专家深入基层是贯彻落实“三贴近”的具体表现,希望把这种培训坚持不懈地办下去。北京市新闻学会、北京日报社新闻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位刚从通讯员走到记者行业的新闻工作者。起初写新闻时,总写不好。经过几年学习和摸索,自己最大的体会是新闻写作切忌“三贪”。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是作者看了本刊第6期朱耀荣同志写的《新闻故事的题材选择》一文后,联系自己的采写实践写出来的,为新闻故事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同时,这种善于借鉴别人的见解,总结自己的经验的态度,也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大凡从事报道工作的专业作者和业余通讯员,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都有采写消息、通讯、故事等新闻体裁的经验和教训。在本刊开辟的20多个栏目中,设“采访札记”、“编辑札记”、“通讯员促膝谈”等,读者们看了这些栏目中刊登的有关文章后,也可能会产生联想,从而去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如果都能象张雷激同志那样及时写出来,不仅对自己是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对他人来说,也可达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中运用形象思维,其意义在于写“活”,给受众以真实感、形象感、现场感、亲切感。形象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表现既不是形象加思维,也不是思维加形象,而是形象化了的思维,思维化了的形象。它要以生活的真实为前提,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作品中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新闻写作中如何运用形象思维呢? 首先要求作者在采访活动中观察要细。要认真观察采访现场的一切情景,观察采访对象的一举一动,掌握更直接、更真实、更有把握的“独家细节”。著名记者黄钢在回忆他早年在延安当记者的  相似文献   

11.
鲍宣著《新闻写作与文学方法》一书,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围绕新闻写作如何运用文学表现方法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者主要是通过总结回顾我国新闻采编的实践经验,就新闻写作的一些基本课题、经  相似文献   

12.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6,(10):47-47
通讯员应该掌握多种写作文体,但是,笔者认为首要的需要下大力气主攻“消息写作关”。理由如下:通讯员生活在基层,每天接触到单位、社会以及身边发生的种种新闻事实,特别是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最适合用消息的体裁,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炼的文字,向受众报导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正如陆定一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写身边的新闻做起,对通讯员来说也是最容易的事。消息写作,一定要抓住一个“新”字。内容必须注意“新”,“新”就不是历史,而是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抓新”,不是有闻必录,更不是追求千奇…  相似文献   

13.
一篇好的新闻稿,吸引不吸引读者,往往在于它的导语写作是否精彩。如果导语写得平直、呆板.无一点灵性和曲折,就会使读者读之无味,更谈不上见报后的效果了。记得以前我开始学写新闻时,不重视新闻稿的导语写作,心想新闻开头,只要把问题交待一下,然后再慢慢叙述,结果,每写一篇新闻送到报社,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杏无音讯。后来,我吸取教训,找原因,发现问题就在于导语的写作上缺“火候”。于是我先学习,从报纸好的新闻稿、尤其名家的新闻稿中找“真金”,仔细阅读,反复咀嚼。并参加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向一些同行请教,将…  相似文献   

14.
视觉新闻写作的特点,具有目击现场的形象、画面或镜头以及典型的细节。换句话说,新闻中要再现报道现场的一情一景或人物活动,使读者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写作要做到这一步,记者或通讯员只坐在办公室单凭冥思苦想实现不了。那么,写好视觉新闻的关键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新闻作品如何吸引受众眼球,除了通过挖掘新闻本身的价值以满足受众之外,在新闻写作时注重细节描写,增强新闻报道表达方式的文学性、趣味性和人情味也是有效之道。新闻写作中细节的选择细节是人物的血肉,选择怎样的细节才能将人物写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选择具有感染力的细节。美国记者修·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  相似文献   

16.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人们对古今中外军事家思维成熟,大胆实施战略决策的赞美词。作为具有宣传群众、引导舆论功能的大众传播媒体,如何向广大受众奉献一篇有质量的好新闻,很有必要掌握一点运筹学理论知识,本文试图从如何运用运筹学理论指导新闻写作上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新闻工作者和广大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新闻机构传播新闻,他们所提供的精神产品,主要的决不是为了“生产者”自我消费,而是提供给社会和受众去消费的。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新闻价值的问题,概括地说,就是所提供的“精神产品”(新闻作品)的质的问题,新闻价值由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新鲜性、新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新闻写“新”写“活”,这是新闻写作者人入关心的问题,也是新闻写作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把新闻写“新”写“活”,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需要选好新闻写作角度。本文简要介绍几种选择新闻写作角度的方法。一、平中见奇法所谓平中见奇法,就是从平凡事物中,发现木平凡事物的写作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多如牛毛,而奇特的事物则凤毛激角。许多事物看似平凡,但就在这平凡之中却孕育着不平凡的东西,看你是否独具慧眼,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东西来。1992年1月24日,《贵州邮电报规发了一篇消息…  相似文献   

19.
许多通讯员开始写报道都是从本单位的好人好事开始的。在自己生活、工作的范围内,发现某人某事很感人,萌动了写作之心,于是,挥笔成章,投往报社,有时偶而也投中了。但这并不等于你就掌握了新闻报道的方法,也并不是你的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你报道的事实本身比较典型,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有的通讯员,由于一篇两篇的见报刺激,积极性来了,便接二连三地再写再投。可是,十有八九命运不佳: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编辑退了回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同志怀疑是自己的写作技巧不行,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来的新闻改革和实践,新闻写作向文学借鉴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最多的。在坚持和确保新闻作品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地借鉴一些文学手法为表达新闻事实眼务,使报刊的面孔生动活泼些,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1、像文学作品一样抓特点 新闻写作反映的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因而新闻要成其为“新闻”,就应当象文学作品一样抓特点,一定把要“这一个”信息捕捉住,并准确形象地传达给读者。 我们的新闻写作写得千篇一律,原因就是只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