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 1.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6—9的乘法口诀;有余数的除法;“包含除”与“等分除”两类应用题的区别。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 ①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②熟记6、7、8、9的乘法口诀。③掌握乘、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④理解余数的概念。⑤掌握乘除法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⑥掌握“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4.基本技能训练要求: ①能正确地、迅速地计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知识的教学重点是:1.除法的计算方法。2.解答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本单元知识教学的关键是:理解除法的含义和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这部分内容,重在通过学生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并非正式讲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动手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九年义务教材第三册专门安排了一节课(P63例5)把已经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汇总,进行整理和概括。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们是这样组织教学活动的: 一、复习除法的含义,提示思维的方法。出示一组文字题,口述算式和算理。 (1)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2)18里面有几个6? (3)18是6的几倍?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第(1)题是要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  相似文献   

4.
让全体学生用竖式计算以下几道除法式题,并指名板演。 ①4÷3 ②0.7÷6 ③70.7÷33 ④12÷111 师:这几道除法式题和以前做过的除法式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这几道题除来除去总是有余数,商不断出现。 师:观察一下这些除法竖式,你发现这些除法的商有什么特点吗?  相似文献   

5.
一讲清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意义.出示例5"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后.教师作示范操作:先拿出2个桃放到第一个盘里;再拿出2个桃放到第二个盘里;最后拿出剩下的2个桃放到第三个盘里.6个桃被分完后.教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三部曲永登县城关小学陈玉堂第三册数学教材中应用题的重点是表内乘除法应用题。一般来说,乘法应用题只要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就不难列出正确算式。而除法应用题则不同,特别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题中数量关...  相似文献   

7.
等分除法、包含除法及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三种简单应用题,解法虽然不同,但所研究的数量关系都是每份数、份数和总数,只是条件和问题的位置更换而已。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弄清这一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克服混淆现象。我们设计一组综合练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求相同数相的和的乘法应用题,本学期又学习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的两类除法应用题。到第三册为止,含有一个基本数量关系,用加、减、乘、除法一步计算就能解答的简单应用题就全部学完了。因此期末复习时,不仅要复习本学期学习的除法应用题,还要综合复习全部简单应用题。下面对复习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利用题组形式,通过对加、减、乘、除应用题一些易混问题的对比,使学生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  相似文献   

9.
倍数关系实际上是几个几的又一种说法。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五、六册中出现的倍数关系应用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等分除法、包含除法等的扩展。因此,我在讲完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及9的乘法口诀后,进行了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整体教学的尝试,共讲授12课时。经整体教学的尝试后,进行了自我质量评估,成绩良好。我的具体教法如下:(一)建立“倍”的概念“倍”的概念的理解是解倍数关系应用题的关键,因此,我不急于讲应用题,而是用3个课时讲  相似文献   

10.
“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应用题主要是结合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有关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这五种简单应用题是乘、除法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乘除复合应用题的重要基础。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一、弄清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掌握计算式子的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份总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教完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以后,可设计如下题目进行训练。一、巩固乘除法意义的训练。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是正确解答乘、除法应用题的前提,可通过如下题目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老师在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之后,出了下面这样一道应用题: 植树节,校方交给三年级种树105棵。三年级共有3个班。每班选15位小朋友种树。问平均每位小朋友种树多少棵?还剩多少棵? 板演中出现三种不同的算式,三个不同的余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3.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等分)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意义.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全过程,如(例1)出示6个桃和3个盘子,从6个桃中每次拿出1个,拿3次,分别给每个盘里放1个;又从剩下的3个中每次拿出1个,拿3次,分别给每个盘里再放1个.结果,6个桃分完了,每盘放的个数同样多,都是2个.其次,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像上面这种"平均  相似文献   

14.
一、比的意义在二年级对学生(?)学过了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对这两类除法的数量关系已经熟悉。因此,可以用除法应用题引入比的意义:(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  相似文献   

15.
乘除法应用题按其数量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了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与乘、除法意义有直接联系的应用题;一类是反映了两个数与它们的倍数之间的关系,需要间接运用乘、除法意义进行思考的倍数关系应用题。前者大体上有三种情况,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联系乘、除法的意义进行思考,从而掌握解答方法。后者也有三种情况,即:…  相似文献   

16.
编题训练,能帮助儿童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特点,明确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儿童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儿童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怎样进行编题训练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看图编题看图编题可分三步进行。首先,训练儿童看图模仿老师编题。如绒板上贴出3只母鸡、2只公鸡的图。儿童看着图,模仿老师的话:“有3只母鸡,又来了2只公鸡,一共几只鸡?”“左边3只母鸡,右边2只公鸡,一共有几只鸡?”接着老师在绒板上贴图,帮助儿童自己看图编题。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实质上是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而采取的具体方法。然而学生还不可能在理解除法的意义之前就掌握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因此,教学表内除法,首先要从“等分”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然后才能进行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怎样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等分除的意义呢?比较有效的手段是运用实物模型或实物图片的演示。因为借助生动的直观形象,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同实际事物间的联系较为直接、亲切,因而感知的效果较好。如在教小学数学第二册第79页例1时,可以采用贴绒教具进行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应该象书中的插图那样,先拿3个桃,在每个盘里放1个,再拿剩下的3个,又在每个盘里放1个,最后看看每个盘里有几个,还有没有分完。如果教师每次取2个分放在三个盘子里,显然,这样分从一开始就等于告诉了学生分的结果,而没有真正展现分的过程。因此,进行等分除的演示时,要注意演示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如;同学们种树,每人种5棵,7个人一共种多少棵?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如:同学们种树,7个人种了35棵,平均每个人种了多少棵?③求把一个数按每份分几个,可以分几份(即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如:同学们种了35棵树,每人种了5棵,参加种树的有几个人?这一组是乘、除法最基本的应用题,三种应用题是按照乘、除法的含义,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而定的。可以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视为原型题,两种除法应用题是原型题的变式题。第…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学生小徐在附小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主板书如下:除法的初步认识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2个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6÷3=2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课后与小徐谈教学思路。吴: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徐: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知识,看似简单,但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心智水平设计教学。小学生第一次认识除法,实现对“等分除法”的初步认识,有一定困难。因此,以“平均分”概念为主线,逐级抽象,比较适宜。我这样设计,经过三次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8~81页。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指名读题后,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根据题目要求摆出来吗?(指名板算,要求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其他同学用学具操作摆图。教师巡视,请一同学到幻灯机的投影仪上摆。)学生摆后,教师提问。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拿出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再拿出3根小棒,又摆成一个三角形;还有3根小棒,又可以再摆1个三角形。订正板演。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有3根小棒就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