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最流行的一句话,它生动而又深刻地揭示了课程改革思想的精髓。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也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落实《课标》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我们如何在优化课堂阅读教学中,具体有效地贯彻“课改”思想落实好这三个“一切”?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军 《新疆教育》2013,(8):59-59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一切学生,而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是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发展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学生学会与否关键是看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于艳青 《考试周刊》2010,(32):231-23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些一线教师而言,能实现这一核心理念最好的场所无非就是课堂。和谐的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也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终极目标应该是学生。因为教师的教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它的作用无可替代。当你从教室门前走过时,你最希望听到怎样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能实现这一核心理念最好的场所无非就是课堂和谐的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商境界。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任永生 《学周刊C版》2011,(7):109-109
一、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句话说明了,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课堂,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它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将知识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课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要服从且服务于学生的“学”,就是把“教”立足于向“学”的转化上,即变“教”为“学”,让学生的“学”逐渐摆脱教师的“教”,使他们不断地走向独立自主,走向创新。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个性,并使其得到逐步的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在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这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在我们的教育行为、教育话语和教育细节中,我们真正做到了吗?  相似文献   

8.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推广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从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优化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教育经过了无数次的努力和探索,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教师如释重负,能大胆把自己的思想和创新技巧在课堂上展示,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语文学科,因它有独有的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更变得让学生们喜欢了。但在课后的调查和反馈中,语文课只是学生的悠闲课,他们用了一个时髦的词语来概括“一笑而过”,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它不仅是知识的发展,而且还应该包括能力、觉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作为现代教师,就课堂提问而言,在新课程条件下应该如何来发问  相似文献   

11.
生本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生本课堂主张课堂教学的一切行为以学生为出发点,把学生看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生本课堂体现了"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核心理念。生本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叶澜教授建立的“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她主张“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的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应把“学习的基本权利”还给学生,使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中。怎么来做呢?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课堂教学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它旨在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的人。这是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教育观,它回归了教育的本真。然而,一些课堂中,为了一味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而出现了教师不作为现象,教师成为可有可无的观众,其主导地位有所弱化;一些课堂走向模式化,教师的教学个性得不到凸现,课堂教学给人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之感。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改革,主要致力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方法,发展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获取知识的本领和创造能力,扩大课堂教学的学生参与面,把实践机制引进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要使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就得从娃娃抓起,就得从小学抓起。于是教育部进行了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又是课堂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没有生气,学生就没有灵气;学生没有活动,就不会形成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说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张扬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农村学生大多质朴,表现欲差,因此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么,该如何去做呢?我结合自己在农村初中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王云岳 《教师》2012,(28):60-61
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其理念在课堂的实现,是本阶段最吸引人的看点。如何兑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诺言,构建高效生本课堂,是当前课改的迫切课题。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和回答,以描述、引导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高效课堂构建。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我们在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磁铁游戏》这一课时,就采用激趣导入的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魔术导人课堂教学。我说:“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魔术表演?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吗?”学生顿时兴奋起来,我让学生先看看我准备的道具:一个可爱的小玩具、一块硬纸板。“来,谁愿意把这个玩具放在这块硬纸板上试试,看看它能不能放稳?”  相似文献   

19.
激励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它的目的不仅是要排除干扰因素 ,制止学生的违纪言行 ,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告诉我们 :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课程的改革 ,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那么 ,课堂上的激励评价的应用就显得特别重要。面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是责备、训斥 ,还是谅解、诱导 ,就表现出消极评价和激励评价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方式。一、激励性评价的重要作用激励性评价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它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得…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某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所谓的“课堂主人”,绞尽脑汁。教学花样百出,课堂教学气氛极其热烈.学生表现极其活跃。一节课在学生的笑声中结束.表面上看这是教学效果很好的课,但细细品味,我们不禁疑问重重:这节课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上得华而不实.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新颖,却没有在备课这一重要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先备好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