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28日晴 听,有人在吟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当十五月圆之时,人人都会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沉沉的思念,思念远在他乡的亲人,深深的祝福,祝福远在他乡的朋友。我思念着谁?默默祝福着谁?哦,外婆,是我的外婆。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人间情,最深数亲情。亲情是母亲油灯下熬白的双鬓,亲情是父亲肩头扛着的行李。暮色中那一双祈盼的眼睛,盛满的全是思念的泪水;千里外那几声轻轻的叮咛,串起的都是牵  相似文献   

3.
夜临了故乡的月不舍光上了送我到今朝透过沉睡的窗月在望透了华帐娘在望又现了流水轻船的悠扬他伏着水停了他写着船住了怕负了千里外到了遥远的异乡一片目光千里外的目光@彭建华$民航广州中专96导航班~~  相似文献   

4.
思念     
思念 ,是亲情的眷恋思念 ,是友情的感召思念 ,是恋情的缠绵思念 ,是乡情的叹息思念 ,是深夜打来的长途电话思念 ,是远方寄来的厚厚信笺思念 ,是爸爸头上的华发思念 ,是妈妈额上的皱纹思念是他的“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思念是我的“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思念是孟郊的“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思念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思念是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思念是余光中的“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思念使亲骨肉“千里共婵娟。”思念使有情人“天涯共此时。”思念使他乡游客“佳节倍思亲。…  相似文献   

5.
一、笔酣墨饱抒真情 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是写文章的大忌,是不能感动人的。“情动于衷,始能为文”(刘勰)写文章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故乡的榕树》是作者通过回忆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而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作者写此文时“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而且时间已过了“三十年”,但故乡、故物、故人、故事时时在脑海中浮现,离乡愈远愈久,思念愈切愈深。这是一种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是真切浓郁的,是崇高纯粹的,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只有真情,并不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故乡的榕树》的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抒情技巧,笔酣墨饱地抒写  相似文献   

6.
母亲     
是谁守着一盏烛火,穿起一根银针一枚枚,缝着思念的铜扣是谁埋藏一段青春,酿造一碗岁月拉起我的手,不回头是谁用羸弱的身躯,扛起我的世界把千辛万苦,笑着置之脑后是谁天长地久的,唤我一声女儿……母亲@七月之冰上  相似文献   

7.
傍晚     
晚霞远远地悬在空中, 幽幽的星光将蓝色凝歇, 东方月辉连着淡紫, 从江中捞起谁的思念, 而那思念, 还带着些许湿湿的香。  相似文献   

8.
陪伴     
《同学少年》2012,(6):25
皎皎明月的陪伴,深深情感的寄托。——题记深沉河汉,皎皎明月。举头凝视,引起无限遐思……一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道出了李白的自然洒脱;一曲"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宣泄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痛;一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流露出王维的闲情逸致……是的,都是因为有了明月的陪伴,诗人才有了如此丰富的感情寄托。中秋之夜,亲人却不在身边。是谁,在那温馨的月光下,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无限感慨?是谁,面对这团圆的玉盘,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与祝福?是他,一代文豪苏轼。中秋月圆人不圆,那又如何?我们的文人孤独中有皎洁的月光相伴,对月,饮酒,提笔,赋辞,  相似文献   

9.
望月之思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从古到今,月亮都是人们传达情感的媒介,思念了,对着月亮许许愿,明知道对方相隔千里,却好像通过月亮就能传达给对方一般。  相似文献   

10.
程红兵 《上海教育》2013,(19):65-65
为什么于漪能够持续发展而一般老师却难以做到?于漪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谁给她不断加油?吉登斯曾以咖啡为例来解释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他说,咖啡是一种对大脑有刺激作用的饮品,但它不只是一种提神的东西;人们喝一杯咖啡,事情却不是"喝"这个行为这么简单,而是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某种关系之中,包括数千里外的人持续不断地种植、运作和交易。  相似文献   

11.
等待远航     
《中学生天地》2014,(6):1-1
又到明媚的六月 是谁 在沉默的书桌里 藏了一抽屉的阳光 又是谁 打开了右手边的窗 一尾思念的鱼在珊瑚丛里迷惘 谁能告诉它 其实 它的身后才是北极星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离别的泪水     
每当看到同学们和爸爸在一起玩耍、说笑,脸上洋溢着欢乐时,我的心里满是羡慕,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大家都知道,我爸爸常年在国外,一年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不到一个月又走了。又有谁能明白我的那份思念之情呢?就说去年五月份……  相似文献   

13.
笨笨猪过生日,妈妈送给他一件生日礼物。自从有了这件礼物,笨笨猪就像得了一宝,动不动就向小伙伴们炫耀:"我是千里眼,我能看到几千里外的东西!"乖乖兔、机灵猴和胆小羊都很羡慕他,都想有笨笨猪那样的千里  相似文献   

14.
圆月就像望远镜,挂在天上亮晶晶,引来了小彩云,跳出了小星星。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又是十五良宵美,是谁远望到天明?圆月就像望远镜,挂在天上亮晶晶,陶醉了小白兔,自豪了小百灵。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嫦娥也是中国人,思念祖国望不停!圆月就像望远镜@黄持一$上海南汇新港镇路北8号《东方词家》编辑部!201304  相似文献   

15.
谁也不知道,隔着高墙,两棵从未见过面的树木在思念着对方,这思念是那样的深切,那样的动人。  相似文献   

16.
披一身轻衣,凌波渡月;沾一身玉露,穿越千秋。是谁展开一匹黄沙万丈的布,绘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是谁拔剑起舞,在茫茫戈壁上刻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空灵?是谁在长烟落日的孤城上,用一管羌笛吹起了将军的白发,催下了征夫的泪水?  相似文献   

17.
“对写法”是古代诗词作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们在写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从对面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作者运用“对写法”撇开自己,写亲人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不知我在何处,如何度过除夕。写亲人思念自己,其实是自己“千里思故乡”。月夜杜甫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时诗人被叛军俘获,羁留长安;妻儿却远在鹿州, 彼此存亡未卜。诗人从对方落…  相似文献   

18.
正高尔基在《童年》一书中,写他幼年时,祖母常与他坐在家后的门槛上,说故事给他听。后门之外是萧索的秋日,灰暗而空旷的天压着徒有枝丫的老树。祖母读小亚细亚,读西班牙,读印度洋之滨的故事,把他幼小的心思带到几千里外的世界。这些故事穿过后门之外的天与树,伸展了他的想象,促发他情感的早熟,使他融入几千里外不同时代的生活世界,与不同时空的人类一起悲喜。卢梭早年也常循着父亲的朗诵声,"走"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15日,离“六一”国际儿童节还有1个多月,安徽省合肥市稻香楼宾馆能容纳5000人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安徽省首届十佳少年事迹报告演讲会正在隆重举行。当一位来自几千里外的青海省西宁市年仅12岁的小姑娘应邀作《危机时刻的心理救援》的精彩报告时,人们方  相似文献   

20.
谁的孩子     
一个孩子吃了河马的奶,一个月内体重增长了10千克。不可能吧!谁的孩子@马向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