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目前理论界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重视不够的现状,文章在论证邓小平法制思想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认为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丰富了邓小平自己所独创的“特色理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经典作家的理论局限;文章认为他的法制思想渊源于他对历史中国“人治”危害性和现实中国“法治”必要性的清醒认识;在他的法制思想里.“依法治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文章认为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终极目的与社会主义本质是贯通的;文章最后强调应将邓小平的法制思想自觉地运用到“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去.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的方略,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历史观王家云邓小平在构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中,视历史为“财富”和“动力”,强调研究历史的意义,并主张全面地、发展地研究历史,正确处理人民群众和领袖关系,形成鲜明丰富的历史观,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实践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加深对民主、法制与法制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同志提出了民主与法制密不可分,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要求。他指出:“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既能调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历史必然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引下,在中国特殊国情和社会发展逻辑规律的历史必然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必将在科学发展的引领下更加自信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主义贯彻于研究社会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对唯物史观作了精辟和最为详尽的阐述,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和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主要源于实践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之间,有两方面的关系值得研究。第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在更大的历史跨度中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7.
传统上我们理解法制为法律制度,但在改革开放后的近20年里,法制概念有了极大扩展。分析法制概念扩展原因,探析社会主义法治概念的生成及其对法制概念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明蜥“法制”与“法治”概念的区别,科学释解法制概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思想。这个结论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理论上,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的必然结果;在实践上,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反对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别国模式的建设路线的必然结果。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结论的科学涵义和战略意义,有必要对它的由来和发展作个简要的回顾和考察。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明确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结构性要素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社会呈现不同形态,其实质就是马克思运用结构——过程理论对人类社会进行的哲学分析。对中国道路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结构——过程理论进行审视思考,是对中国道路深刻认识的哲学分析。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的社会结构不断调整、转型、优化达到和谐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理论对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都作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精神因素和历史“合力”思想的重视不够。对于恩格斯“历史合力”思想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这在社会发展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尤为重要。在精神因素的作用问题上,我们也曾有过失误。因此,重视社会发展中精神因素的作用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各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违背这种普遍规律.但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唯物史观不是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宿命论和预成论,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不是可以到处生搬硬套的僵死公式.历史规律不是先于或外在于活生生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神秘之物,而是在人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由于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能动选择的广阔空间,各民族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不等同于各民族的特殊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不是对历史过程的经验描述,而是反映现实的真实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史,“历史精神”体现为一种历史发生学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不是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析了人类自由的获得路径问题。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发现了真正探及社会生活本质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矗立于现代哲学之林,这就是作为整体哲学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辩证法既是一般的世界观,又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训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①表明科学的方法对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是很重要的。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是我们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也是邓小平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新唯物主义在新在哪里?学术界有不少人认为是实践唯物主义,本文则谯辊新在历史唯物主义。重读《关于费尔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便可以得出以上结论的清晰逻辑。《提纲》中实践的观点只是认识历史的钥题,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依据。马克思从实践入手,解开了历史发展的动力之谜,揭示了社会顾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在《形态》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唯物史观以新的时代特色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的表现形态——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主要有:明确定位唯物主义的新主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确立了新社会主义观的理论框架,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时代转变;坚持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论,实现了认识论和价值论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为主要依据,提出了以社会统筹发展为基础的整体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人本观、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为动力的协调发展观.深入研究和深刻领会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是马克思逝世后经恩格斯校阅过的第一个德文版序言。恩格斯在序言中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重申并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序言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于恩格斯着眼于当时德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以鲜明而透彻的语言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观、政治观和历史观,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性质。这对于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性,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所作的精辟概括;昭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了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体系两个成果。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及其中国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石,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