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蓝艳华 《出版参考》2013,(21):29+51
长期以来,我国的期刊业是由国家财政大包大揽,大多无需经营和跑发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吃"皇粮"的惯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期刊的市场化发展。从2003年6月,21家新闻出版单位被列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起,我国出版业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对转制的探索。2011年7月,  相似文献   

2.
2009年是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攻坚年,2010年是新闻出版改革决胜之年.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原来是事业单位的新闻出版单位,在今年大多将转为企业.  相似文献   

3.
目前,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新闻出版总署不断推进深化报刊业体制改革,在中央单位所属220多种报纸、2600多种期刊中划分实行事业体制的报刊社和改制为企业的报刊社,推动非时政类、非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完成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改制.改革既有明确的路线图,也有了具体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4.
经营性期刊是我国刊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入世以后,刊业如何应对国外传媒大举进入的考验,成为各期刊社乃至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各类经营性期刊,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都同样巨大,也是我国未来刊业与国外刊业竞争的主体,因而应对也特别积极。从目前比较明晰的应对思路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壮行色潮头唱大风穿越历史的风风雨雨,伴着新时代的脉动,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发展的浪潮,江西教育期刊社有限责任公司高举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旗帜,在改革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的新跨越。2012年5月,江西教育期刊社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从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今天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属5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期刊社逐步认识到文化策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阐述了文化策划的内涵,文化策划的三个阶段和应重视的两个问题,为办刊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12月6日,第五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李东东对十一五期间期刊业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回顾,肯定期刊业改革在  相似文献   

8.
杨春兰 《传媒》2007,(1):6-7
人们对于期刊业发展的关注往往集中于名社大刊,使得众多的中小型期刊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12月22日,由中宣部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和中国期刊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部分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沪召开,与会的相关部门领导和40余家期刊社的"掌门人"齐聚一堂,专门就小众化期刊的做大做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石峰 《传媒》2013,(10):10-12
当前,我国期刊业正处在体制机制变革、产业转型的重要关头,又面临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传统期刊业还有没有未来?未来在哪里?疑惑之风在业界蔓延。中国期刊业路在何方?下面我将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只要这片落叶还没有着地,我们就有责任让它继续飞翔应当承认,部分期刊从业者对未来的疑惑是有一定根据的。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分流了传统期刊的部分广告,分流了部分读者,很多期刊社经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正在大力推进的市场化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对很多期刊社来说,感受到的是不适应,是压力,而且目前还没有看到令人鼓舞的改革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是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影响深远。转企改制后,一些教育期刊,尤其是一些综合类的教育期刊,也要由原来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业单位转变为现代企业进行经营,走向市场。基于刊社经营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13年新闻出版行业改革发展12项工作要点: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实施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工作;巩固出版发行单位改革成果,推动出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党报发行体制改革;提升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新闻出版惠民工作全覆盖;健全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文化、新闻出版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由行政部门主管的出版单位将转为企业,各项教育政策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生了重大调整。教育期刊如何找到生存空间和发展之路?江西教育期刊社领导审时度势,坚持改革创新,通过植根教育,宣传教育,服务教育,履行教育出版职能,从教育中来,到教育中去,不断增强教育期刊的感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对中国期刊业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纪念中国期刊业改革开放30周年暨表彰会在京召开;新闻出版领域全面推进体制改革,确定报刊改革将分三步走;成都刊业实行大整合、<家庭>期刊集团转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期刊跨地域兼并重组初展战绩.期刊产业的发展,推动着期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4.
朱剑 《传媒》2011,(10):7-10
2011年必将因报刊体制改革的到来而载入当代中国期刊史册。在这场改革中,学术期刊的命运,不仅从业者关心,学术界也十分关注。新闻出版总署已将学术期刊明确定性为"非时政类"而纳入了必须改制之列,同时,又将为其"另行制定具体改革办法",足见总署既下定了对学术期刊单位改制的决心,又意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慎重推进。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6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期刊协会主办,《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出席年会并讲话。本次中国期刊创新年会紧扣期刊业发展热点问题,将会议主题设定为"改革与转型:内容生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与会代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达成共识:期刊业的改革是坚定不移要进行的,但改革的目的必须是解放生产力,在数字化浪潮面前,不适应就要被淘汰,期刊出版业必须高举"内容为王"这面旗帜,创新编辑理念和办刊思路,以优质的、不可替代的内容作为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6.
期刊的创办及更名是期刊发展趋势的最直接反映,是期刊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深入发展,是期刊出版单位积极进行转型升级的措施。本文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度批准新创办的期刊和批准更名的期刊进行研究,从中探寻我国期刊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艰巨的使命 光荣的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是石宗源署长在全国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和报纸、期刊社社长、总编辑培训班上的讲话摘要。石宗源署长要求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要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觉地做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新闻出版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切实负起审核把关的政治责任。石宗源署长在讲话中还特别强调了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新闻出版业要在八个方面加快改革,同时要把深化新闻出版单位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作为突破口。讲话对推动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特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最初有计划、有规模地进行期刊数字化的是一些学术性、行业性期刊,随后大众类、消费类期刊也以尝试性的态度,开始积极地探索.对于期刊业而言,数字化的发展正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传统期刊,并且给办刊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期刊社的运行方式带来了冲击.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过程对期刊社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冲击更大,这种冲击将进一步塑造期刊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出版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霞 《现代出版》2004,(3):20-24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今年的全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把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两种性质分开,即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经营性的企业单位”;3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内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这预示着一大批出版单位将冲破事业单位的藩篱,以企业的身份迈入市场,中国出版体制改革将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关于提高期刊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期刊出版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期刊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期刊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各期刊社如何提高所办期刊的竞争能力,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是各期刊社必须面对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