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归根清华 这首《归根》诗,是杨振宁先生的咏怀之作。 从前年开始,《世纪之约》就开始和杨先生联系.后来,我们了解到杨先生将回国定居,而清华大学也为他修建了居所。在杨先生的小院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归根居”的木牌。在他的家里陈列着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1,(18):78-80
2011年7月2日,南都周刊发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访谈录.题为《爱国者杨振宁》。此文一出.广经转载.争议迭起。细究下来.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则对其冠以“保守的革命者”、“爱国者”的称谓不以为然;一则对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所获得的诺贝尔奖项——”在弱作用力领域宇称不守恒”的科学性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3.
清华音示电热水瓶是为盲人和工作紧张繁忙的人而设计制作的。当他们需要喝开水时,不用看指示灯也不用走近电热水瓶,就能得到水是否烧开的提示。该水瓶“加热”的过程也是音乐声响的过程,这个过程提示喝水人水未烧开;当水瓶的显示灯从“加热”跳到“保温”时,音乐声停止,揭示喝水人可以放心用水了。清华音示电热水瓶在去年5月的“重庆市中小学生实践技能现场比赛”中获奖,它的制作情况及令人满意的使用效果在重庆卫视台“成长”栏目中得到展示。清华音示电热水瓶的提示系统是整流电路、继电器、音乐集成电路组。其电路分析如下:(1…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5,(7):27-29
在华人科学家中,最有资格谈论爱因斯坦的,大概要算杨振宁先生了。7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他还将就爱因斯坦成功的因素做一些个人分析。  相似文献   

5.
1957年1月,一个震撼世界实验结果:“钴-60极化核β衰变不对称性”——证明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杨振宁和李政道教授,荣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任何理论没有实验证实,是不会为人们接受的。杨振宁和李政道教授正是因为有另一位中国留美核物理学家,有“核子物理女皇”、“世界最杰出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和“中国居里夫人”等盛誉的吴健雄教授,很快就主持作出确凿的实验验证,才得以创造科学史上伟大的奇迹。因而众多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都认为,“吴健雄绝对应该和杨振宁、李政道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此新世纪新千年到来之时,让我们同时回顾一下誉满全球的吴健雄教授,主持作出第一个验证实验的辉煌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6.
杨振宁博士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后经吴健雄教授实验证实。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获此殊荣的两位中国人。杨振宁博士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该学会的执行官说:“授予杨振宁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是因为‘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2005,(9):9-12
今年仙逝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一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如外国人,所以我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杨振宁先生认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一个看法,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对此我深有同感。有记者问过我:“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庞丹  韩魁武 《科学学研究》2007,25(5):848-852
  杨振宁具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科学美学思想,本文从何谓“科学美”、“科学美”栖居于何处以及如何把握“科学美”等方面探析其科学美学思想,以启迪当今学者,并且将之加以进一步深入发掘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潘星华 《金秋科苑》2012,(20):94-95
华裔科学家杨振宁2010年3月到新加坡出席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为美国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葛尔曼举行80岁生日国际物理学家会议。已经88岁高龄的他在接受该报专访时,以灵活炯炯有神的眼睛,敏锐的思路,还有利索的行动告诉记者说:“我要活到108岁。”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3,(10):36-36
中国的教育传统非常重要,对于80%的年轻人的影响是好的,可以让很多人成材。”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沈阳召开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如是说。杨振宁说.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中国的教育体制与美国相比差别很大。尽管如此,杨振宁认为,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要因人而异。对天资好的人,可以采取美国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05,(9):29-31
王乐泉看望杨振宁夫妇8月13日15时45分,来乌参“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及夫人翁帆抵达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等领导前往机场迎接。“新疆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自己还是靠国家补助?”8月13日,在银都酒店会客厅刚一落座,杨振宁就问前来看望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他先后问了3个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问题。杨振宁说,1977年他曾来新疆,现在的新疆和那时相比,变化太大了,乌鲁木齐现在已完全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说到这里他问王乐泉:“新疆经济发展这么快,是靠自己呢,还是靠国…  相似文献   

12.
公众话语     
《科学中国人》2005,(2):20-23
杨振宁:叟言无忌,邹承鲁:科学界的真理斗士,何祚庥: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杨福家:进行中外高等教育比较,方舟子:“揭开皇帝新装的诚实孩子”。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清华科技园创建10周年的日子,十年来,清华科技园通过自己的努力提供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平台,于是国内外的一些企业纷纷入园,这些企业的到来,在为清华科技园带来“人气”的同时,也为清华科技园带来了一些特殊的“荣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底,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大学科技园之剑桥现象”高级研讨班在厦门大学举行。在研讨班的开幕式上,一场名为“大学科技园之清华现象”的专题报告深深吸引了来自国内众多大学科技园与高校科技产业界精英。在此次以学习、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分析、研究和学习英国“剑桥现象”为主题的研讨班上,“清华现象”的提出无疑极具挑战性。人们不禁要问,清华科技园究竟有何独  相似文献   

15.
大约十年前,在清华理科楼前的下沉广场上,我第一次亲临謦咳,聆听了杨振宁先生的讲座<美与物理学>.那时候,初登学殿而充满朝圣之心的我早已对系墙上所有的中国物理名家如数家珍,我把这看作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路过".十年来,这篇文章已经成为某种形式的经典,收在形形色色的选本里.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11日,在喜迎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博士80寿辰之际,清华科技园“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的揭幕仪式在清华科技园阳光厅隆重举行。李政道博士,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及海淀区区长周良洛,已故著名画家李可染大师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邹佩珠女士,清华美术学院领导和清华科技园领导等400多位来自艺术届、科技界的嘉宾出席了此次揭幕仪式。李政道博士与邹佩珠女士亲自为雕塑模型揭幕,共同揭开了“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这项促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有特殊意义工程的序幕。与此同时,由李政道博士与著名画家吴冠中共同主持召开的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研讨会也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认为,中国是个大国,加强国防实力有世界影响,需要持续发展。他强调,邓小平曾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卫星)就没有中国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他说:“科教兴国意义深远。”去年5月,在200多位科学家的欢送下,杨振宁离开执教33年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退休后更忙碌,  相似文献   

18.
在长久的沉寂之后,叶企孙的名字,又重新被人提起.说他是中国科技基石,一点也不为过,他是杨振宁、李政道等国际知名学者的老师;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半数以上是他的学生;他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并培养出50多位院士;早在读博士时,他就以论文<普朗克(Planck)常数的测定>把握了科技界的新潮流,而名声大噪.然而,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却在1952年离开清华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1967~1977年间,忽然销声匿迹,仿佛科教界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金秋科苑》2012,(17):18-19
8月5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为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科学营约1300名营员进行了题为《我的中学与大学经历1933—1942》的成才励志报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徐延豪,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出席,报告会由清华大学团委书记赵博主持。  相似文献   

20.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07,(11X):52-53
最古老的纸张——莎草,“使节”小释,拖鞋溯源,世界上最大的“无流国”,古代的“成人”观,“清华”一词的由来,中国最早的公债,古代的消防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