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手机短信有“第五媒体”之誉,并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方式。当由各类手机短信构筑的“拇指化”空间越来越个人化、人性化的同时,人们也难以避免手机信息噪音的困扰。“噪音”是指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危害公共安全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的信息。我们完全有必要从手机的传播特性方面,分析噪音产生的根源,探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核心阅读:手机短信有“第五种媒体”之誉,当前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方式。当由各类手机短信构筑的“拇指文化”空间越来越个人化、人性化的同时,我们必将难以避免手机信息噪音的困扰。从这个角度而言,噪音是指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危害公共安全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的信息。本文试图从手机的传播特性采分析噪音产生的根源并探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手机网络及其软硬件的发展,手机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其中短信服务的出现,迅速催生了一系列基于手机短信的信息服务项目,如:手机报、天气预报等。笔者认为,作为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的档案馆,利用手机短信这个新的信息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实时更方便的信息服务,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手机短信服务的优点实时性: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及时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用户定制的短信服务信息,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介形态发展的不断成熟,手机媒体已经被纳入危机传播的长效机制。201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灾难检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但突发性危机预警信息通常不能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人,手机短信就解决了信息传递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民政部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健全手机短信预警预报机制。北京、河北"7·21暴雨灾害"中,手机短信、微博意见领袖、官方微博、手机报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从手机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手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探讨了手机短信服务、手机阅读服务、手机参考咨询服务等方式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短信这一功能在实践中逐渐担负起传播媒介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或手机短信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机在国民中的日益普及,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其中,青少年又是手机收发信息的主体人群。产业部的统计表明,从2006年起,中国每年的手机短信发送量都超过4300亿条。俨然,手机文化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实现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有识之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手机短信谣言传播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后,邻近省份甘肃、陕西等地地震谣言四起,这些谣言多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传播,大意为两地近期会有7.0级以上地震.一时之间,当地市民工作、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不少人露宿街头,情绪十分紧张.在此之前,通过手机短信制造传播谣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据统计,截至2007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数达5.4亿户,手机普及率为41.6%.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592 1亿条,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手机短信在给国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息服务简称手机短信即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目前在我国很流行。2001年我国内地手机短信发送量156亿条,其中31亿条是由服务提供商即Service Provider。(SP)发送的内容服务信息。2002年我国手机短信发送量预计超过300亿条,实际发送约900亿条,呈爆炸式增长。全球手机短信发送量将超过3600亿条。手机短信息服务的内容种类很多,但是其中娱乐类和新闻类信息的贡献最大。新闻短信的数量占服务提供商短信发送量约40%。目前全国城镇地区18岁至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近40%的用户收  相似文献   

10.
以霍曼斯社会交换论分析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观点出发,探究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短信行为。研究发现,被调查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主要在同龄人中进行人际传播,手机短信交往本身已经成为传播目的,希望取得成功的手机短信息交换则是其普遍的心理期望,这一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大学生群体独特的手机信息互动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新闻管理和产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已被称为继网络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近年来,手机短信新闻发展很快。目前上海、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北京、天津等各主要城市与地区都已纷纷推出手机短信新闻,在上海目前的1500多万手机用户(含小灵通则近1800万)中,订阅手机短信新闻的  相似文献   

12.
手机短信:从人际交流到大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短信这一功能在实践中逐渐担负起传播媒介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或手机短信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对于手机、手机短信是否是"第五媒体",学界还有很多争议和质疑,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的信息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媛 《新闻三昧》2005,(12):52-53
近年来,手机短信发展迅猛,据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2005年1月20日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手机移动短信业务量达2177.6亿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58.8%。作为正在崛起的“第五媒体”——手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信息传播形式,手机短信几乎集中了以往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所有优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陈妍 《新闻爱好者》2010,(10):33-33
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 随着手机用户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开始作为手机这种新兴媒介的存在形式逐渐参与到大众传播中。此时的手机短信已具备了构成大众传播需要具有的三个要件:一是专业的或有意识的传播者,二是可以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媒介,三是数量众多的受众。  相似文献   

15.
魏加晓 《青年记者》2012,(32):60-61
手机媒体价值的凸显,使得国内公益广告界越来越重视对手机短信的运用,众多的手机短信公益广告涌入人们的视野。由于手机媒体自身的特性,它不能像其他媒体的公益广告文案一样与图片、声音、影像相结合来营造特定的氛围,绝大多数广告只能靠文字去进行广告诉求。要使手机公益广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案的作用尤其明显,因此,手机短信公益广告对于文案的写作要求存在着相对个性的一些方面。特点从目前业界的现状来看,手机公益广告文案主要呈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1.用词简洁,通俗易懂由于目前手机短信依然有字数的限制,因而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的手机公益广告应力求用词简洁且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6.
手机短信在档案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手段,由于手机短信具有的快速、便捷、可靠、低成本等优势,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手机短信在档案馆中应用,将档案馆带入一个移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隋海燕 《青年记者》2006,(22):65-66
近年来,随着手机短信的迅猛发展,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案件也越来越多。手机短信诈骗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手机短信诈骗的类型诈骗中的手机短信多种多样,其类型主要有:1、设置中奖陷阱。以中奖为诱饵,诈骗者让手机  相似文献   

18.
微博客的新闻传播特征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辛福 《今传媒》2010,(8):71-72
微博客在2009年风靡全球。微博客结合了互联网和手机功能,在一定字数限制内,允许使用者用手机短信形式,在网络和手机上传文字和图片,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中国记协举办“首届移动通信和新闻媒体研讨会”,与会者的共同感觉:手机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越来越接近一种新型信息采集、传播和消费样式——前景不可限量。近年来,原本单纯方便打电话的手机,逐步具备了多媒体信息处理、传播和存储等各项功能,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等纷纷应运而生。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到2005年10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接近3.9亿,仅手机短信发送条数已经接近2500亿条。手机作为新的传播终端,以高效、便捷、及时、互动的特性,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更为个性化和随时随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手机诗歌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机诗歌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而兴起的第五媒体,人们把它与手机短信、手机小说一起统称为"手机文学".确切地说,手机诗歌是以手机网络为载体,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