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冷战至今在美朝保持接触与对话的背景下,朝鲜先后进行三次核试验与多次卫星发射,美朝间的敌意也进一步加剧。这不仅与朝鲜改善对美关系的愿望相悖,也有悖于美国全球范围内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使得中国矢志不渝追求的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与"无核化"两大战略目标越来越远。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多方共输"的结果?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冷战后美国的对朝政策。接着从战略概念的界定出发,指出冷战后美国对朝战略缺失的现实以及导致美国战略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冷战后朝鲜的国家战略特别是对美战略期待,详细分析了美国对朝战略缺失与美朝敌意螺旋形成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2.
7月31日,朝鲜表示,愿意接受就朝核问题展开“六方会谈”。8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回应说,美国同意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与朝鲜对话。这说明美朝双方都做出了最大让步。但是,朝核危机的阴(?)不见得将一扫而空。  相似文献   

3.
朝鲜核危机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国际政治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学派主要从权力和安全的角度来解读朝鲜核危机,认为美朝两国在国际关系实践中都是从追求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安全角度出发。在处理朝鲜核危机的过程中两国的矛盾会进一步的激化,不排除双方会采用武力的形式来解决争端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朝鲜核问题自上世纪爆发以来,虽经过六轮六方会谈和多轮双边会谈却仍一波三折难以解决,在此期间朝进行地下核试验并试射导弹成功,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朝鲜认为发展核武器事关国家的生存发展等基本权利,而其他相关国家则认为半岛无核化更符合本国利益。就建构主义基于共有观念的解释来看,朝美双方共有观念是敌人,朝鲜与日本和韩国的共有观念也是敌人,朝鲜与中国的传统型友好关系也在框架内进行调整与再适应,与俄罗斯则形成了冷淡的邻居。因此,朝鲜实际上处于霍布斯式无政府状态中,要想获得生存和安全必须依靠自助。  相似文献   

5.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从朝美的《框架协议》到朝核危机的爆发已有五年,六方会谈四次成功地举行为朝核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朝鲜和平进程又现曙光。从六方会谈的由来、四次六方会谈的成果剖析来探讨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以及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究了美国和朝鲜近年来围绕朝核危机出人意料地对彼此采取强硬对抗政策的原因。依赖国际关系研究中强压型楔子战略的新概念,作者认为美朝之间强压型互动代表了双方都在实施一种楔子战略的做法,该战略客观上会造成对手国家疏离同其原有盟国或伙伴国家的关系,并使得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美朝两国运用强压式楔子战略存在着各自的动机、条件和手段,并对东北亚地区的联盟结构和国际关系带来了楔子战略理论的预期结果。该理论的逻辑还揭示,美朝之间强硬对抗造成了中韩两国同时在东北亚的联盟结构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为应对此局面,朝核危机各利益攸关方需在政策优先目标问题上重塑共识,避免通过进一步对抗的手段破坏本已脆弱的半岛地区安全结构。未来危机僵局的解决,需要各方重塑政策目标的优先考虑方向,克制运用旨在造成对手国家关系发生分化的强压式楔子战略,并强化基于问题解决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纵观朝核问题出现至今,无论最初的四方会谈还是六方会谈,表面看起来,朝核问题的解决似乎在不断取得成果,但是朝鲜修复核设施作业的行为却又使原本已经取得进展的六方会谈再一次入僵局.本文从朝美双方需要适当地放弃自己的主张及中国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核危机的斡旋两方面论述如何推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各方围绕朝鲜核政治的博弈动机一直扑朔迷离。笔者认为,朝鲜追求和发展核武器的动因是复杂多重的,朝鲜核政治的本质乃是各方现实利益的杯葛和较量。以解决朝核问题为主旨的六方会谈,由于其本身的功能缺陷及受到诸多因素掣肘,在实现朝鲜弃核和半岛重归和平方面还有很长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9.
一、朝鲜核危机2 0 0 2年 10月 ,正当人们为美国“打伊”动向惴惴不安之际 ,相对稳定的朝鲜核争端又风波骤起 :10月9日 ,朝鲜官员与美国总统特使凯利的会谈中出人意料地承认“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 ,美国认为朝鲜单方面破坏了朝美 1994年达成的《日内瓦朝美核框架协议》 ;11月 14日 ,美国以朝鲜破坏 1994年朝美核框架协议为由 ,决定从当年 12月起中断向朝鲜提供重油 ;12月 11日 ,一艘装载 15枚“飞毛腿”导弹的朝鲜舰船在开往也门的途中被截 ,其后美国放行被扣舰船 ;12月 12日 ,朝鲜以冬季能源严重短缺为由宣布将要冻结核设施以供电力生产所…  相似文献   

10.
材料一 :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 ,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6个与朝鲜半岛安全利益攸关的国家于 2 0 0 3年 8月 2 7日至 2 9日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议”。这是今年 4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中、朝、美三方会谈的继续 ,来之不易。由于朝核危机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到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全 ,因此六方会谈备受瞩目。尤其是东北亚各国都希望该地区和平安宁 ,期盼朝鲜半岛早日走出冷战的阴影 ,实现持久的和平。事实上 ,在为期三天的本次北京六方会谈中 ,入会各方都愿致力于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开创半岛的持…  相似文献   

11.
"普韦布洛"号危机是美朝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1968年1月23日,朝鲜俘获了美国情报收集船"普韦布洛"号。美国最初试图以外交施压辅以武力威胁的方式索要"普韦布洛"号及其船员,而后决定接受朝鲜的建议,通过秘密谈判解决危机。谈判中,约翰逊政府先后采取了"先放人、后调查"、"有条件致歉"和"另签"策略,朝鲜则坚持要求美国"无条件致歉"。最后,美国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朝鲜接受了新的"有条件致歉"方案。问题之所以能够在这个特殊时刻、以这种特殊方式获得解决,根本原因在于希望和平解决危机的朝鲜意识到新的"有条件致歉"方案是约翰逊政府让步的极限,因此接受了美国的提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对朝政策在"变"的外衣里具有"不变"的内核。"不变"的内核源自于美朝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决策者的思想认识、对朝鲜的认知以及民情舆论,表现为对朝鲜持强硬立场且不受党派影响。认知心理学认为,观感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有实质性改变,美国的对朝政策典型反映了这种状况。此外,受到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影响,美国往往需要与其他国家相互协调彼此的对朝政策,因此又不得不朝温和方向进行调整。克林顿和小布什各自的对朝政策都经历了从对抗到谈判的转变的过程,但基本立场并没有发生变化。奥巴马的上台虽然为美国对外政策带来了新气象,但在朝鲜政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美国新总统的对朝政策仍将在对抗的"不变"与谈判的"变"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13.
为了垄断核武器,美国自二战末以来逐渐形成了核不扩散政策.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实行核技术保密政策和争取原子能的国际控制.在核垄断地位被打破后,美国又积极推行核不扩散政策.到1953年,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已显现出明显的失败迹象.艾森豪威尔政府不得不对自己的核政策进行重新评估,用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取代杜鲁门政府时期的核保密政策.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不可避免地为核扩散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经历了数次危机与缓和,至今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机制。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实质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美韩和美日两个双边联盟)导致的"联盟引导型安全困境"。在这种安全困境中,美国和其盟国既不能冒着破坏联盟的危险和朝鲜进行双边谈判以缓和关系或签订和平协议,又不能过度激怒朝鲜,使自己陷入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因此,保持中间路线——非战非和的现状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的唯一的选择。只有打破目前美国东北亚联盟关系或者改变东北亚的安全格局才能实现东北亚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之后,朝鲜以此为契机发动和平统一半岛的宣传攻势,企图通过谈判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但美国在与朝鲜的“非对称关系”中推行“敌视、遏制、不接触”的政策,放弃在韩国主导下的朝鲜和平统一,转向维持半岛分裂局面,通过强化韩国的实力以遏制朝鲜的发展。这使得朝鲜半岛在1960年代中后期出现较严重的危机。特别是,约翰逊政府推动韩国与日本关系正常化,美日韩同盟对朝鲜的国家安全带来相当大的威胁,加之金日成利用越南战争尝试采用类似于越南革命的方式统一半岛,朝韩之间不断出现低烈度冲突,半岛局势十分紧张。而美国则实施十分矛盾的政策:一方面因越南战争的牵制需要维持半岛稳定而阻挠韩国袭击朝鲜,另一方面大大增加对韩国的军事援助,在客观上助长了韩国的对抗行为。因此,美韩同盟恰恰成为朝鲜半岛危机得以缓解的一个较大的障碍。美国在半岛处理危机时的选择余地不大,其对半岛的政策陷入困境就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一系列的国际公约构成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但它们主要是从国家行为体的层面对核扩散问题作出了约束性的规定。2007年7月生效的《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填补了现有核不扩散机制针对非国家行为体的空白,为各国预防和惩治核恐怖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该公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各国协调合作与执行。  相似文献   

17.
在冷战后历次战争实践的推动与牵引下,美军的作战理论不断推陈出新,从震慑论、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基于效果作战理论、网络中心战理论到混合战争理论、空海一体战理论等,更新速度非常快。虽然新颖的作战理论是美军对信息时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积极回应,但在一些作战原则问题上,美军大量吸收和借鉴了孙子的"全胜"思想,并在新的信息技术和作战环境下适应性地拓展了此类作战原则的具体内容,使之更加适应信息时代的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朝是两个平等的主权国家,各自有不同的核心利益,中国不能左右朝鲜。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中国的战略屏障。朝鲜面对美、日、韩的巨大压力,中国不能放弃朝鲜。在后朝核时期发展中朝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但同时也应处理好中国与韩国、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关系。未来发展中朝关系,应立足于战略高度,坚持原则、着眼长远,密切经济联系、树立牢固基础,增强政治互信、争取走共同发展道路,适时、适度推进双边关系,建立起正常、友好的国与国关系。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两大强国,面对如何划分势力范围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美国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两届政府,对朝鲜政策的变化,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既有美国内部的原因,也有苏联、中国、朝鲜等外部因素,本试简要论述这一时期美国对朝鲜政策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直到19世纪70年代,日本官方在各种文件中仍承认独岛为韩国的领土。20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在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期间强行将独岛划归日本所有(日本称"竹岛")。二战结束后,朴正熙执政期间,由日方提出的独岛归属问题成为韩日双方争论的焦点。整个冷战期间,由于韩日两国都是美国的重要盟国,每当韩日两国出现岛争问题时,美国表面上总是持中立态度,实际上存在着听信日本一面之词而混淆是非的问题。韩日岛争的问题不只是领土归属问题,也是一个是历史认识问题。同时,韩日岛争不仅是韩日两国间的问题,也应该加上美国因素,在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框架下考察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才是恰当的。美国作为调解者,理应选择历史上独岛主权归属韩国的立场,客观公正地解决韩日两国之间的岛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