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藏有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触角,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蟋蟀的耳朵就不是长在头部,而是生在前脚的小腿上,呈裂缝状,叫鼓膜器,里边有特殊的“录音器”———感觉细胞,贯穿着神经。飞蛾的耳朵大多长在胸部,也有长在腹部的。有趣的是,夜蛾的胸(腹)部到处都是耳朵,每个耳朵只有两个细胞。夜蛾就是依靠这种能测知超声波的感觉细胞来躲避蝙蝠的。所以,如果在农田里播放蝙蝠的模拟声,就能驱走夜蛾,从而保护庄稼。、蝗虫的耳朵长…  相似文献   

2.
正蛾的耳朵大多长在胸部,但也有长在腹部的。夜蛾的胸(腹)部到处都是耳朵,每个耳朵只有两个感觉细胞。夜蛾就是依靠这种能测超声波的感觉细胞来躲避蝙蝠的。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藏着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触角,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美洲有一种白蝙蝠,能在一秒钟内发出250组超声波,还能准确地接收和分辨同等数目的回声。它凭借这个声纳系统,从发现昆虫到把昆虫捕获只需几分之一秒,1分钟能捕上几只小昆虫。然而,强中更有强中手,夜蛾却能巧妙摆脱蝙蝠的追捕。原来,夜蛾身上长有一种奇妙的“耳朵”——鼓膜器。这种鼓膜器位于夜蛾腹间的凹处,能够截听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当蝙蝠距离夜蛾6米高、30米远时,夜蛾的鼓膜器会得到警报,当蝙  相似文献   

4.
蚊子: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个触角上,它的每个触角的第二节里都藏有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传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的时候不停地抖动触角,那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夜蛾的天敌是蝙蝠,而蝙蝠的声纳系统是动物世界最奇妙、最完善的。美洲有一种白蝙蝠,能在一秒钟内发出250组超声波,还能准确地接收和分辨同等数目的回声。它凭借这个声纳系统,从发现昆虫到把昆虫捕获只需几分之一秒,一分钟能捕上几只小昆虫。然而,强中更有强中手。夜蛾竟能巧妙摆脱蝙蝠的追捕。 原来,夜蛾身上长有一种奇妙的“耳朵”──鼓膜器。这种鼓膜器位于夜蛾腹间的凹处,外面是一层角褶皱和鼓膜,里面有气囊、感撅器和鼓膜腔,腔内有两个听觉细胞和一个非听觉细胞,它们的神经纤维相互平行,形成一束鼓膜神经,和主神经干联接…  相似文献   

6.
利用内耳产生的声音诊断人的耳朵既是声音的传感器,也是声音的发生器,内耳中细小的毛细胞能把进入的声振动转变成神经信号。但是当细胞随着声波运动时,它们本身也会产生一种叫做耳声发射的微弱声音。科研人员通过倾听这些微弱的信号,就能对内耳的工作情况进行相当详细...  相似文献   

7.
夏天苍蝇、蚊子飞过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为什么蝴蝶飞舞时却没有声响呢? ——长沙市枫树山小学六年级 杨波 大博士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耳朵觉察到的空气的振动,但是我们的耳朵并不能听到空气的一切振动。实验证明:只有在每秒钟振动20~20000次时,人的耳朵才能听到声  相似文献   

8.
谁都知道,耳朵总是长在头部的,可是不少动物的耳朵却长得十分奇特。 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藏有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触角,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2.声音的传播间)听到声音的条件:由发声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过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到达人的耳朵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产生听觉.(2)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不同的温度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在同一温度时,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臼)回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直接传人人的耳朵的叫原声,遇到障…  相似文献   

10.
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都藏有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的触角,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蝗虫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一节的左右两侧,看上  相似文献   

11.
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都藏有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触角,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题目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相似文献   

13.
提起耳朵,我们都非常熟悉,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离不开这一听觉器官。谁都知道,耳朵总是长在头部的,可是不少动物的耳朵却长得十分奇特。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都藏有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触角,就是在倾听  相似文献   

14.
1.人说话是靠_的振动来发声的,人平时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传到人耳里的. 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3.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助听器利用了的原理,使部分因传导障碍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4.据说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在失聪后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继续谱出了伟大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是利用_的方式听到琴声的. 5.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  相似文献   

15.
捉蟋蟀     
晚上,我吵着让爸爸带我去游泳,爸爸灵机一动,说:“你要去捉蟋蟀还是要去游泳?”我一听捉蟋蟀,一蹦三尺高,连忙说:“当然要去捉蟋蟀了。”于是,我们拿着手电筒、盒子和网出发了。爸爸告诉我:“注意听声音,有蟋蟀声传来的地方肯定就有蟋蟀。”于是,我竖着耳朵听声音,终于听见一块石头底下有“嚁嚁”的声音,于是我就打着手电筒,翻开石块,却什么也没有看见。我又去别的地方找,忽然听见无花果树下有叫声,我就轻轻地走过去。可它躲在树下,我又没法钻进去,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开了。我看见爸爸用一根草插进一个小小的洞里,我问爸爸这是干什么,爸爸说:…  相似文献   

16.
耳是人与外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听力是耳辨别声音的能力.以空气为载体的声波,由耳廓收集,经外耳道抵达鼓膜,使鼓膜振动,听骨链和鼓室内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听骨链的振动经前庭窗使前庭阶的外淋巴形成液波.液波振动膜蜗管的基底膜,使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柯蒂氏器)及其毛细胞受到刺激,从而形成神经冲动,经神经传至中枢而产生听觉.  相似文献   

17.
简单声现象     
·考点复习·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的传播需要 .2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障碍物时 ,会被障碍物的表面 ,反射回来的声音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如果不到   秒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使原声      .3 用手拨动琴弦 ,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 ,此时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   )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典型中考题例析·例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足够长的空钢管一端 ,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打一下 ,甲同学能听到次敲击声 ,其中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相似文献   

18.
正1.掩耳盗铃例"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分析与解答盗贼遮住耳朵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声源仍在振动,声音仍能在空气中传播,只有自己听不到声音,别人仍能听到.本题答案为:产生,传播.2.刻舟求剑例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即使不划船,从记号处下水也找不到剑.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  相似文献   

19.
蛾的耳朵大多长在胸部,但也有长在腹部的。夜蛾的胸(腹)部到处都是耳朵,每个耳朵只有两个感觉细胞。夜蛾就是依靠这种能测超声波的感觉细胞来躲避  相似文献   

20.
《耳朵的科学》一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有三:1.耳朵的构造(中耳、内耳)。2.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怎样保护耳朵。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排除本课的难点,在讲述耳朵的构造时首先使用幻灯投影,将课文中的图形投影到银幕上,由于投影使图形放大,学生就能清晰地看清耳朵的各个部份,特别是中耳与内耳部份。继而,为了使学生了解“鼓膜的构造及形状”时,出示橡胶制的“耳朵模型”。使学生认识到鼓膜是一块圆型的薄膜,鼓膜后面紧贴着三块听小骨。在讲述“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时,声波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