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在诗学主张上,金克木坚持"纯诗"的诗歌理念,主要表现在对诗的本质、诗的形式、诗的思维等方面的纯诗化追求,注重诗歌内在的精纯品质,这些理论探索对"纯诗"的中国化移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同时,面对抗战爆发后所带来时代浪潮的巨变,金克木也表现出向现实性、大众化诗学靠拢的趋向,折射出中国"纯诗"发展的现实局限与困境。  相似文献   

2.
牛汉诗的魅力来源于诗人用诗歌来承担时代加诸个人的苦难,并在创作实践中将个人生命与诗歌的艺术生命完美融合,形成牛汉"与诗相依为命"的特点。个人的生命体验是牛汉诗歌的内核,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礼赞、对人生的困顿和厄运的坚韧承担,以及面对人生困境的自我救赎与超越。诗歌标示了与众不同的生命热度和力度,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难中的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拉金是二战之后英国诗坛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运动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拉金以其诗歌的独特魅力终结了现代派诗歌在英国的统治,坚守了英国诗歌的传统,对英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论文欲从拉金诗歌的主题选择和语言运用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拉金诗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隐藏着大量的时间意识的诗歌,既有通过季节变换感悟时间的诗,也有因为岁时体悟时间的诗。这些时间意识的诗是诗人人生历程的回望,充满着对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焦虑。主要原因是孟浩然遭遇了现实与心灵的双重困境,也正是这种困境,造成了他在仕隐中摇摆不定的人生形象。  相似文献   

5.
王春慧 《考试周刊》2013,(20):20-21
菲利普·拉金是二战之后英国诗坛上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运动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拉金以其诗歌的独特魅力终结了现代派诗歌在英国的统治,坚守了英国诗歌的传统,对英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从拉金诗歌Self’s the Man的解析及本诗中反讽的运用出发,揭示出拉金诗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俄国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早期(未来主义时期)大量的诗歌创作的分析研究后,指出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诗歌体现了作者追求创新与不朽的伟大创作气魄。马雅可夫斯基未来主义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抒情短诗和五部长诗。其不断追求创新与不朽的特点与作者的性格有关,他精力旺盛,渴望创新,同时又特别希望在当代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些体现在他诗歌创作中,便表现为竭力追求创新与不朽,这一总体特征在其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积极有为、奋发向上、正视利益、追求"不朽"、自我约束、求利重义等,对青年人生信念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庄子面对人类自身从道的角度进行沉思,得出寻找内心的自由才是摆脱人生困境的最终方法,本文通过对庄子关于生命价值的看法的探讨和他对儒家“仁“的重新解释以及他对生死的参透的研究,我们将发现庄子人生哲学的重大积极意义,从而对庄子有着更具现代人文精神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博尔赫斯从不着力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是善于使用极具个人特征且形象化的意象来表达对宇宙、对人生的哲思。迷宫、书籍、沙漏是其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两个国王和两个迷宫》中的沙漠迷宫,诗歌《沙漏》中记录时间的沙漏和《沙之书》中像沙子一样的无限之书,它们都是作者塑造出的以沙子为构成元素的关于"无限"的原型。这些原型或实或虚,但都体现出作者面对无限之物时进行的人生哲思。  相似文献   

10.
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写下了许多反映这些思想的感情热烈、想象丰富、意境高远的不朽诗作。本文通过对雪莱诗歌的剖析来说明他的浪漫主义。以及他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幻象的死亡"和"真正的死亡"--论海子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子的哲学形成于对老庄哲学的反叛和突围.一方面,它体现为"道家暴力",认为万物的生存受"元素的秘密"控制,生存过程即是死亡过程,特别是天才诗人们命运注定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它也相信"道"的对立转化、死亡再生的功能,通过有目的的死亡,能够加速再生的到来,海子的大部分诗篇特别是<太阳·七部书>探讨的就是这个命题.但海子反对"幻想"和"幻象"的诗歌,他认为这些都没有触及人生的真理和真相,忽略生命存在的本身.虽然海子的死亡哲学的终极目的也是追求人的不死与不朽,但它强求真实的"死亡再生",就会让他为追求真实而从"幻象的死亡"走向"真正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关键是你如何面对。该坚持时就坚持,不能轻言放弃。孔子有句话说得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困境中,坚持到最后,你就是赢家。春秋争霸之时,吴王夫差率兵一举打败越王勾践,可怜的勾践一夜之间由高高在上的国王变成了低贱的奴隶。  相似文献   

13.
杜甫被人评为一生只在儒家界内,但他的诗歌大量使用《庄子》中的语词典故,借以表达现实生活困境和普遍的生命之茫目短促,对庄子哲学提出的人生负面存在有深刻的体认。文章通过对杜诗所用的三个《庄子》语词的考察,结合对庄子哲学的分析,着重探究了杜甫本人的性情气质,阐明了村甫虽然认同庄子关于人生负面存在的阐述,但在如何对待上却与庄子产生了分歧,最终在生命抉择上偏向了儒家一面。  相似文献   

14.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这部寓言小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人要始终面对生存困境,而且人类的追求常常陷于摆脱困境与重陷困境的过程之中,因而人生是悲怆性的存在;然而人又不会屈服于命运,人要努力摆脱生存困境,执着追求生命中的爱,因而人生又是诗意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菲利普·拉金的两首诗歌《被炸毁的石建教堂》和《去教堂》分别创作于诗人文学生涯的早期和成熟期。两首诗歌均以教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了拉金对工业社会中人们缺乏信仰的担忧和焦虑,呼唤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保持崇高信仰和心灵的追求。与此同时,两首诗歌的创作风格迥异,这体现了诗人从标榜现代主义到崇尚英国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高加林的性格十分复杂,是路遥塑造的经典的文学典型,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画廊中不朽的文学形象。高加林想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想拥有美好的前程与完美的爱情,并且为此表现出非凡的进取精神,但是高加林最终没有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原则,致使他的这些追求均以失败而告终,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认真分析小说,可以发现造成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原因既有社会层面的因素,又有他个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伤逝》和《离婚》都表现了主人公对具有现代性因素的爱情的追求。涓生认可的“娜拉出走”的现代性价值理念和老李对诗意的追求也都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现代性追求。这种追求最终的理想破灭使主人公遭遇困境。他们选择的不同的应对方式体现了作的生命哲学:鲁迅反抗绝望,老舍选离困境。原因有化因素、心理因素和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史蒂文斯是美国20世纪诗坛上的重要诗人,然而在我国关于他的诗歌研究并不深入,关于史蒂文斯的《坛子的轶事》的相关文章不超过5篇。相关的评论将该诗的主题设定为艺术给混乱的世界带来了秩序,将坛子的象征指向艺术,荒原指向混沌的现实,然而这却无法解释诗中存在的两个"悖反"。诗中两个"悖反"的存在,使坛子与荒原的象征意义得以扩展和深化,坛子指向人类的文化,荒原指向人自身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诗的主题为人在面对自身的生存困境时所表现的恐慌和困惑以及所拥有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沈晓妮 《文教资料》2012,(21):12-13
奥康纳这位公认的"南方文学的先知",以其故事的启示主义的宗教主题以及距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而迥别于其他作家。她像一位诗人一样用心灵来描述和体会人类精神的困境,同时运用诗歌中象征性及隐喻等艺术手法唤起人们对这个世界及人生的感悟,最终带领人面对上帝的救恩,完成生命的救赎。她的短篇故事无论在创作主题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带有诗性特征,她的故事总是充满了诗意。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诗坛泰斗"的艾青,他的诗歌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把象征性的抒情同哲理性的思辨结合起来,抒发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真知灼见。《鱼化石》就是其中的不朽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