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聋校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存在着重知识轻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聋生交往素养的培养意识更是淡薄.认为学生学好了知识。其他方面。包括交往能力自然而然会随之好起来.不必浪费时间去专门指导和培养。许多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残疾人,担心他们在外受欺负或上当受骗,于是就一味地把孩子看护起来,  相似文献   

2.
关亚娟 《青海教育》2010,(12):48-48
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说:“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成人如此,孩子更是这样。“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可见赏识学生,让他们的心灵扬起风帆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3.
聋校课程的实施必须遵循聋生身心发展规律,增设具有聋教育特点的课程,其中沟通与交往课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在沟通与交往课程的设计中根据聋生的特殊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多元化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特殊教育学校虽然不能培养出"完人",但可以培养出"全人"及全面发展的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注重聋生知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预防和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扬起自信的风帆。  相似文献   

5.
交往对于人的社会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聋生由于听力损伤导致语言能力丧失,使得他们在沟通与交往上出现了很大的障碍,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与生存发展,导致他们对自身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进行择业,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具体实施,从而有效提升聋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为聋生的沟通与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聋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83名中学聋生网络交往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学聋生普遍喜欢网络交往,他们的能力基本能满足网络交往的需要;网络交往对聋生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学校网络资源配置相对缺乏,聋生网络交往对象局限于聋人。因此,应改善校园网络环境,重视聋生的网络交往,加强聋生网络交往指导,并构建聋生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7.
沟通与交往课是《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新设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也是聋校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该课程具有鲜明的聋生教育特点,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与交往技能与方法,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本文从沟通与交往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对聋校低年级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有效实施提出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杨美连 《中小学电教》2008,(12):116-116
<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育孩子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孩子的情绪,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情绪的影响,而赏识是调动孩子情绪的最佳方法。""生  相似文献   

9.
在聋校日常的师生沟通与交往中,听人教师看不懂聋生的手语,聋生看不懂听人教师的手语,这直接影响着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在调查目前聋校师生手语沟通与交往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研究,以期探索聋校师生手语有效沟通与交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中有那么一些幼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不爱表现自己,不愿抛头露面,胆小内向,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也不是很主动。这类幼儿往往不被大家所注意。可是跟他们形成反差的有那么一群幼儿,他们在活动中乐于表现自我、乐于交往、活泼乐观,往往能引起周围人更多的注意。很明显,两类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前一类孩子由于性格等原因,缺乏自信易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1.
赵菁 《宁夏教育》2014,(1):10-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终身受益。聋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在认识上有一定的片面性,与正常学生相比,聋生存在着一些特殊之处,具体表现为:一是聋生接受外来信息较少,生活体验肤浅,大多数分辨是非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抵抗诱惑力较差;二是由于听不见,聋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卑、急躁、孤僻、不合群、多疑:三是由于聋生交往不方便,再加之有些聋生父母总觉得亏欠孩子,生活中对聋童比较溺爱、迁就和纵容,导致一部分聋生自理能力、卫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近几年的了解,每年走出去的聋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很多聋生自理能力差,对社会有消极态度,找工作难,跳槽频繁,还有一部分聋生误入歧途。究其原因,不外乎聋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其中沟通与交往能力在聋生社会适应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研究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对聋生适应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聋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3.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五年级上册)》充分考虑五年级聋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沟通交往需求,围绕聋生生活构建学习主题,在交往话题中体现核心价值观,系统安排交际功能、语言点、交往知识、交际技巧等内容,全面提升聋生沟通交往能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充分把握情境教学的特点,有意识地整合教材资源,同时鼓励聋生在实践中加强笔谈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刘冬元 《考试周刊》2012,(9):168-169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查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给予他们更多的赏识与期待。教师的期待是学生进步的基础,是学生创新的前提,能够让学生扬起进步的风帆。教师的期待也要把握分寸,不能进入误区。  相似文献   

15.
顾艳霞 《考试周刊》2011,(11):234-235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同龄伙伴友好合作的经验。有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惟我独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伙伴一起游戏、相互合作。部分孩子在家养成自私、专横、不谦让等不良习惯,他们想与同伴交往,却又不容易与同伴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赋予人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聋校新课程设置方案增设了两门课程,其中一门是《沟通与交往》。该课程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家长们的实践,专家们的论证,都一再地告诉我们,对于孩子,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它可以给孩子以前进的信心,它可以鼓舞孩子扬起创造的风帆,提供他们发挥潜在才能的无限空间。《石墩的哭泣》,《倾听,森林中的琴声》,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欣赏,尊重,同情和鼓励,对于孩子成长中所显示出的神奇力量。  相似文献   

18.
等待的力量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遇到差生是常事.如何转化差生,使他们也能够同其他孩子一样扬起自信的风帆,这就需要老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有高超卓绝的教育艺术.我认为,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19.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四年级)》在整体框架结构上延续了第一学段的单元和课文组织形式,引导聋生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会与人交往,潜移默化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聋生健全人格,并系统编排交际功能和语言点,引导聋生进一步掌握口语、手语、书面语等沟通方式。教师使用教材时,应重视手语教学,充分整合学科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同时关注聋生个体差异,引导聋生用多样化的方式与人交往,促进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是件既令人高兴又令人烦恼的事情。孩子长大了,比以前懂事了,可是让他们担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这时的孩子一回家就喜欢躲进自己的小房间,爱买带锁的日记,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家里还会时不时地接到孩子异性同学的电话。对于孩子的异性交往,有些父母和老师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他们看到孩子男女相处,就大惊小坚,紧张敏感,怀疑孩子的收信是否是情书,疑惑电话中是否有秘密,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严加防范,甚或横加干涉和指责。还有一些家长和老师面地类似问题或欲言又止,或旁敲侧击,不知如何是好。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异必效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