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会于今年7月31日召开扩大会议,根据吴冷西会长在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讨论了如何把《学刊》办成全国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指导性刊物问题。会议认为,在下面三个问题上,《学刊》应当旗帜鲜明。一、要宣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来指导广播电视的理论研究工作,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广播电视的理论研究阵地,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澄清广播电视理论战线的是非,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1988年学术年会上,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副主编罗弘道向与会代表汇报了《学刊》的办刊思想及有关情况。罗弘道说,《学刊》是一个学术性理论刊物。我们力求把它办成一个能够展示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和广播电视学研究进程和前景的窗口;办成一个能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无论在宣传上,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经营上,都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特征。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特征,进一步发挥系统优势,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发表的杨宇静同志的文章《强化系统意识,发挥整体优势,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对此作了论述,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椎荐大家一读。为加强组稿,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新闻改革,本刊于5月下旬在上海召开了“广播新闻改革研讨会暨《学刊》组稿会”(片会)。会上,代表们围绕广播新闻改革的紧迫性、改革的走向等问题踊…  相似文献   

4.
全国广播电视学刊’92年会于8月15日——20日在内蒙古包头市举行,来自全国35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央三台的35家广播电视学刊的代表5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届年会以广播电视研究刊物如何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更好地为广播电视改革服务为中心议题、交流了各刊做好改革宣传的经验,并就广播电视学刊自身的改革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4月27日至28日,湖南省广播电视学会首届学术年会在长沙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49篇,在会上宣读了22篇,论文的研究课题大多涉及广播电视新闻改革、广播电视管理、广播电视文艺、广播电视技术、音像事业、有线电视、广播电视播音及广播电视史学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指导性。与会代表围绕如何把理论研究引向深入和进一步办好《声屏学报》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强调要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并认为作为省学会,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以应用理论为主;历史课题与现实课题,以现实课题为主,全国性课题与本省课题,以本省课题为主,要力争有更多的研究成果进入决策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广播电视经济宣传的改革,提高经济宣传的水平,广播电视学刊研究会和徐州人民商场联合,于1991年10月上旬,在江苏省徐州市举办了“淮海杯”全国广播电视学刊经济论文评选,获一等奖作品6篇,二等奖作品12篇,三等奖作品18篇。这是对广播电视系统经济宣传问题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阅。为便于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者阅读,现将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按入选序列逐篇摘要简介。限于篇幅,简介只是这些作品的一部分有新意的或有启迪作用的观点,供大家进一步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期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100期。《学刊》创刊于1987年7月,12年100期中,共发表各类文章3500多篇,计约1330多万字。这些文章并非篇篇精彩,但有思想、有见地的优秀作品不在少数。这对推动中国广播电视理论体系的建立,推动广播电视系统的学术研究、理论建设以及各项实际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学刊》不仅在广播电视界拥有广泛的读者,而且在全国新闻界、知识界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的订户与影响。《学刊》是广播电视学术理论研究的阵地,是全国广播电视工作者做学问的园地。关于《学刊》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繁重的国內改革和建设任务以及我国广播电视战线的实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应当起什么样的作用、担负什么样的任务呢?本期刊登的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议的部分文件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些文件强调,要加强理论建设和队伍建设,把学会办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和平演变的坚强阵地。学会的任务自然也就是《学刊》的任务。《学刊》今后将注意从这个角度组织理论研究和选择处理稿件,注意探讨那些同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关系密切的问题,力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方面,在帮助广播电视工作者经受执政的考验,经受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批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发行座谈会于1997年11月25日至对日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会议对《学刊例办10年来的工作作了简单回顾,对其在理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围绕今后编辑、发行等项工作应遵循的方针展开了研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任主编刘习良同志到会并就广播电视理论建设的有关问题讲了话(全文另发)。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秘书长、《学刊》新任副主编王锋同志和《学刊》新任常务副主编李向明同志分别就《学刊》的地位与作用,今后的工作设想等问题先后…  相似文献   

10.
由于广播电视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得以研究、探讨广播电视为主的广播电视学刊的重要性也显得尤为突出。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省级广播电视学刊共30多家。长期以来,这些刊物在指导工作、研究宣传、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面对世纪之交,面对新一轮广播电视的发展,迫使各省学刊在总结和反思各自办刊之路的基础上不得不认真思考刊物上档次、上水平的问题;而各省学刊的学术水平和学刊所反映的理念,也将影响新世纪广播电视的走向和发展。一、加强前瞻性研究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13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工作发展之快,成果之丰硕,是广播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虽然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学理论体系还有一段距离,但无可置疑,迄今的研究成果已经为此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1979年,我国新闻界就提出了“新闻改革”的口号。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于是加强新闻理  相似文献   

12.
新年伊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的同志希望能为刊物写一篇"新年寄语"。借此机会,就我国广播电视学术期刊的性质、任务和办刊方向提几点意见和希望。广播电视学术期刊要引领学术研究的方向,促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广播电视理论体系建设。顾名思义,"学刊"是学术性的期刊,"广播电视学刊"是研究广播电视理论与实践的学术刊物。中国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其立足点是反映中国广播电视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学术交流、学术争鸣,推动理论创新,构建中国自己的广播电视理论话语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经济节目委员会组织的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学术论文,现在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予以公开发表。祝贺这批研究成果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广泛交流,赢得更多读者。我们知道,就我国的电视经济节目而言,在受众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应运而生。正如吴冷西同志在创刊词中所讲,当时,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正茁壮成长,蓬勃发展,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迫切需要进行理性思考,开展理论研究,以探索规律,指导实践。在这种形势下创办的学刊,为广播电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汇聚学术理论研究成果、交流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开展讨论和争鸣的园地。它的创刊,切中时需,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吴冷西同志10年前为《学刊》写的代发刊词,刊登在《学刊》创刊号上。文章的内容对办好《学刊》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特重刊于此。我们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地把《学刊》质量推上新台阶。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的学刊终于创刊了。这是值得学会同志们和读者们高兴的大事。我们学会是做学问的团体,我们学刊自然也应当是做学问的园地。做学问要有立足点,要扎根中国大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茁壮成长,并正蓬勃发展,广度深度史无前例,做学问的天地无比广阔。外…  相似文献   

16.
广电学刊市场化生存,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意识.在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找准广播电视类学刊的市场,是广电学刊市场化生存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观念老化、人才匮缺、经营无力等内部问题是学刊市场化的最大阻碍力量.确定学刊的生存价值,为市场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学术服务,是学刊市场化生存的策略.定位于资讯超市、观点提供商、舆论交互平台,在注重学术性、人文性的同时,学刊可用服务性探索出市场化生存之路.同时,尝试多种营销手段,做大做活做优学刊.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期刊作为广播电视理论和业务研究成果的传播平台,为广播电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广播电视领域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促成了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格局的形成,填补了某些领域的理论研究空白,推动了广播电视理论体系的建立,并为深化广播电视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广播电视期刊发展过程中其媒介功能的梳理与阐述,肯定其作用与价值,并对其发展走向进行分析,以期对广播电视期刊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关于广播电视性质,功能和任务的讨论,终于在《学刊》展开了。理论只能在争论中发展。于此,我看见了中国广播电视理论诞生前喷薄欲升的彩霞。独立于新闻事业之外广播电视是属于新闻事业,还是独立于新闻之外的思想文化事业?李子先文和马向前、张聪文的观点截然不同。李文认为:“新闻事业根本性质——阶级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广播电视大型学术刊物、曾被评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第三名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目前已经开始征订工作。《学刊》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的刊物,是探讨广播电视理论的园地,学习广播电视业务的教材,欣赏广播电视节目的指南.2000年的《学刊》将在内容和版式上有较大改进,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每册定价4.50元依然不变,全年12期连同邮费共计62元。邮局汇款者请寄: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计室收。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6093458。《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已经开始征订  相似文献   

20.
学刊本身的概念无疑是研究学术、探索理论的刊物。我们知道,无论是学术、理论的研究,还是对实践的经验性总结,归结起来都是理性思维的产物。这就意味着我们从事学刊工作的研究、编辑人员都是专门从事理性思维工作的知识分子。于是问题就提出来了,在举国改革的历史潮流中,这样的一本刊物,这样一群人,究竟担任何种角色?应负怎样的使命?我的想法是做推进改革的智者、当促进广播电视改革的智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