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都某报5月13日在一条仅350字的消息中,连标题共4处用了村官一词,而且都未加引号。其标题是:《蒙阴百名机关干部争当村官》;导语是,“日前,山东蒙阴县乡105名机关干部分赴全县90个贫困后进村,履行为期3年的村官之责。”消息说,这105名准村官经过培训后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科技村主任。笔者认为,“村庄”是按生产:亲族  相似文献   

2.
端木夏 《新闻界》2003,(1):62-62
四川日报2002年12月13日第一版刊载了题为《“迈方步不行,得跑”———访乐山市中区红专村党支书冯晓蓉》的“访谈”。全篇不足八百字,访的是农村一个党支部书记,谈的主要是自己的学习体会,可“一言以蔽之曰”“小”;用“小”篇幅,写“小”人物,谈“小”事情。就这么一条“小写”的新闻,却写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这个大主题。党的十六大是具有继往开来历史意义的大事。宣传、反映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新闻宣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新闻报道的大主题。大主题当然可以做大文章。而要把十六大精神这个大主题…  相似文献   

3.
张亚杰 《档案天地》2006,(4):26-27,17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并印发了《五一六通知》。5月25日下午2点,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部书记聂元梓等7人.在饭厅墙上贴出了题为《宋硕、陆平、彭瑕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这张大字报引起了中央高层的特别关注。6月2日,《人民日报》以《北京大学七同志一张大字报揭穿一个大阴谋》为标题。全文刊登了这张大字报。从而.一张大字报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成为“文革”中一道特殊的“风景”,“文革”十年.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本报连续发表了一组言论《上了“红头文件”的摊派都合理吗?》、《打破一块挡箭牌》、《且说九牛身上拔一毛》;一封村党支部书记的来信《农民负担何日轻?》;一篇调查报告《农民负担知多少》。事隔一个多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六省农业和  相似文献   

5.
高勇 《四川档案》2009,(2):19-20,53
今年是故宫文物南下四川70周年。70年前,为了躲避日寇,数十万件故宫文物,分三路辗转万里抵达四川,分别藏身于乐山安谷镇、峨眉山大佛寺以及巴县飞仙岩等地。抗战胜利后,所有文物悉数返回,无一丢失损坏,创下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据《四川日报》2009年2月12日报道.由上百村民自发投资兴建的“故宫文物南迁乐山纪念馆”主体工程已完工。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22日,《凤凰资讯报》B8版上刊出《历史上曾有一处真实的“桃花源”》一文,文章说:“五胡十六国”时期,在甘肃、四川、陕西三省的交界处有一个叫仇池国的地方.此地地处边缘,远离了战火洗礼。“相较几乎无月不战的中原.五凉争霸的要寨.这里鲜少有兵戈铁马之事”。这里的“兵戈铁马”写作“金戈铁马”才对。  相似文献   

7.
现年65岁的王乐义,解放前出生于山东寿光三元朱村一个贫寒之家,1965年入党.现任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寿光市政协常委、寿光蔬菜协会理事长。1989年.他带领村民率先在寿光试验成功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并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白色”革命。10年来,他多次到外地讲课.派出1000多人次到20多个省市实地指导蔬菜生产,引进、试验新技术、新品种,为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路。为此,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曾获“中国改革勋章”,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并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十六大代表。实在想象不出一个农民竞有这样的辉煌:率领全村种菜,现在年人均纯收入这7800元,带动当地种植大棚蔬菜35万亩,指导过11个省市自治区的蔬菜生产,一年有200多天在外指导、交流经验,每年慕名前来求教的人迭10万多人次……这个农民就是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到8月间,随着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对原民办代课教师进行调查摸底的通知》和山东省人社厅《关于为任职多年农村党支部书记办理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的相继出台,数以万计的民办教师和农村党支部书记涌进了档案馆。火热的夏天里,诸城市档案馆也“火”了。每天前来查档的人员摩肩接踵,最多时一天可接待千余人,让300平方米的查档接待大厅几近爆棚。  相似文献   

9.
专家评委认为,《村官曹朝》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充满个性,并富于开拓创新精神。4月10日至16日,在漳州召开的福建省2005年度电视好新闻作品政府奖评选活动中,由尤溪县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电视作品——新闻专题片《村官曹朝》获全省电视作品一等奖,这也是本次参评作品中唯一获得评委满票通过的电视作品。该作品介绍了尤溪县溪尾乡本洋村挂职村党支部书记曹朝,在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一心一意为民”的动人乐章,被群众誉为“活着的焦裕禄”。专家评委认为,《村官曹朝》这部作品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0.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原本是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山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1963年夏天大寨遭遇洪灾后,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不向国家伸手等待救济,而是与天斗与地斗,三战狼窝掌,展示了大寨人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英雄主义气概,使大寨一举成名。1959年国庆10周年,陈永贵登上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泽东;1960年,山西省委发出向模范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学习的号召;1961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大寨之路》的文章。中央最高机关报浓墨重彩的报道,感染了无数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2001年9月13日,《四川农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专稿《爱心化雨润民心》一文,在全省首家报道了蓬安县徐家镇方广村党支部书记范琼花,多年如一日替村上外出务工的27户农民照料36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以金钱和感情的双重付出,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中树立起一面旗帜的动人事迹。随后《四川日报》等10余家新闻媒体相继作了后续报道。省委书记周永康对范琼花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南充市蓬安县方广村党支部书记范琼花,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3年多时间,含辛茹苦地替27户外出打工的农民照料36名孩子,用感情和金…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1995,(3)
发挥优势“小报精办”交通稽征报社《交通稽征报》是一份专业报纸。这份报纸的历史很短。它于1987年经吉林、陕西、四川、黑龙江等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公路交通稽征部门联席会发起,由全国公路交通稽征部门联办,四川交通稽征局主办(全国公路交通稽征部门联合建立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17日,中央各大媒体在中宣部统一部署下,对林州市原康镇柏尖沟村原党支部书记许东仓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报道。新华社报道的标题是《心碑》,《人民日报》报道的标题是《太行村魂》,《经济日报》报道的标题是《他的名字闪耀在太行山上》,《光明日报》报道的标题是《山村好支书许东仓》……全国近20家新闻单位集中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报道一个山村的普通党支部书记许东仓,使这一典型先进人物形象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这些报道从不同角度,选取许东仓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较好地反映了这位山村党支部书记的精神风范,有力地配合了…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武汉市洪山乡洪山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生产的经济大潮中,他们抓住机遇,奋力开拓,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5年名列武汉市“十强村”,1999年跨入湖北省“十强村”,村党组织年年被省、市、区、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党支部”,成为驰名一方的“城中之村”。抢前争先抓机遇1985年春,年仅25岁、当了四年兵回乡后又当过2年团支部书记的黄胜全,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后成立党委)。当时,村里仅有几个作坊式的小工厂,负债170万元,村民行路难、吃水难…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00,(2)
〈本刊讯〉3月16日 ,《乐山日报》创刊20周年座谈会在乐山市嘉州宾馆举行。全国记协副主席、四川省记协常务副主席姚志能、《四川日报》常务副总编辑罗鸣应邀到会并讲话。乐山市委书记陈德玉、市委副书记何征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健等出席会议。《新闻界》杂志的代表也前往祝贺。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 ,《乐山日报》几年一个台阶 ,实现了由四开四版周二刊到周三刊到日报 ,再由四开四版到对开四版的三次跨越。去年6月 ,《乐山日报》电子版在国际互联网上亮相后 ,迅速成为网上热门媒体之一。1999年 ,《乐山日报》在全省地市报中 ,…  相似文献   

16.
1979年7月起.四川广汉向阳公社开始逐步把农村经济工作从公社管理体制中脱离出来,组建成“农工商”总公司,转变为乡农业社所有制。1980年6月率先在全国取消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恢复乡级建制,改公社为乡,改生产队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摘掉“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牌子,换以“向阳乡人民政府”。历史记载了这“一摘一换”、“震撼了世界”的动作,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4,(12):F002-F002
汪云普 中共党员,武汉市洪山区洪山乡李桥村党支部书记,生于1962年8月,高中化。1999年经村民海选任村主任,2001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曾多次受到上级党委及政府的表彰.今年“七一”再度被区、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目标管理先进工作”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南阳的档案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南阳的档案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南阳市档案局获得国家人事部、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三届1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明单位”.被省委组织部、省先教办、省直工委命名为“五型机关党支部”.连续被市委命名为“五好党支部”、“建设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建设服务型机关先进典型”。等等。感受如此巨大变化的每一个南阳档案人无不惊叹其迅猛发展的速度:经历这场变化的每一个南阳档案人又怎能忘记在新形势下带来这种变化的领头人——南阳市档案局党支部书记、局长武乐善。  相似文献   

19.
说“消息”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2期,载邓子勉先生《〈净发须知〉、净发社及其他》一文,内中提到一种理发工具——“消息”。消息,作为理发器具,究竟是什么东西,《汉语大词典》没有解释。《净发须知》收有3首《消息诗》,邓文据此认为:“‘消息’当为净发梳剃所用的一种可发出声音的器具。”愚以为,这种解释不符合《净发须知》所反映的实际情况。现将这3首诗再录如下:“耳作蝉鸣似有琴,身无气脉不通风。妙手精玄轻一镊,教人快乐自玲珑。”“形如箭撞似鹤毛,细软由能入耳曹。响镊相依似蝉噪,得人清爽意惶惶。”“凤凰落了一枝…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后,四川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也和全国一样,极为活跃,一大批新的刊物涌现出来,发出“改造社会”的呼声,反映了广大青年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真理的热切愿望,《半月》就是这批新刊物中的一个。《半月》1920年8月1日在成都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创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