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稿源采珠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琼 《湖北教育》2004,(11):44-44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行为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不再以自己的经验和愿望自以为是或者先人为主地进行教学设计,不再以参考书、辅导资料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不再“克隆”知名教师的教学模式,而实实在在的一切以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为教学起点,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3.
要上好思想政治这门课,教师除了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达到导与讲的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所谓“放”是指一种科学、合理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放”呢?1.“放”之有“的”“放”首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放,而不是放手不管,任其自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成竹在胸,在课前就要…  相似文献   

4.
一、从“学”着眼,设计教学方案 所谓从“学”着眼设计教学方案,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知识准备状态,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学。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贴近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 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需要  相似文献   

5.
晋瑛 《四川教育》2005,(11):33-33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变化才有生成,抓住“生成”需要智慧,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抓住“生成”,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把“教学意外”转变成“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通过“预没”促进“生成”。“预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过滤”、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积淀过程。 教师工作垦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智慧地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定位教学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制定教学策略和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教学评价标准等。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注重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知识的传输方式是“教师一学生”的单向传递方式,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现代教学设计吸收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围绕各个实际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既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活动。也是教师表达自己的教学能力、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的活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是教师在角色意义上、实践意义上的重要技巧。教师个体对待教学过程中“事件”和“风波”的处理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折射出教师个体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的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新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必然是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的教学设计。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和主宰一切的知识权威,而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稿源采珠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音乐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现在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似乎总是乐于制造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作为教师,切不可被自己的“问题”捆住手脚,更不能捆住学生的手脚。比如:有些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聆听完一段音乐后,学生回答了听后的感觉,往往还会这样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学科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是关键。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要反映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效率。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在设计上下功夫。传统教学设计所形成的教案,主要是从方便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入手,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安排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陶行知先生说:“学生学的法子,就是教的法子。”当代教学倡导以学为本,要求教要为学服务,树立知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学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考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要从以前那种“满堂灌”的权威角色转变为课堂实施过程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两点经验:  相似文献   

12.
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回顾、反思的简要记录,其关注焦点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的“得与失”、“利与弊”的分析,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上完一节课后,对自己原来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的依据,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及时记好“教学后记”。  相似文献   

13.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我国名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一定的学与教的理论对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包括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其中,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无论哪种教学过程设计其核心都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1.架桥引路、化解教学难点,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优化课堂结构的首要任务 物理难学已成为许多学生的“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知识,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建立起学好知识的信心,尽早入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程序,使学生们一步步拨开迷雾,突破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置于引路人、架桥人的位置上,引导学生自己行走。逐步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向学生学习     
教学,历来仅仅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实际上,教学关系应该是师生借助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形成的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当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必须冲破头脑中长期形成的许多观念上的障碍,例如“只管教不管学”、“以权威自居”、“不允许学生提出异议”、“不允许学生超过自己”,等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好在只是一种“怪现象”,还未形成“流行病”)——课前,教师力求将自己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灌进”某种“权威”的教学模式(不如说是“模具”)中,教师本着这种“做工”精细的课堂教学模式,预设好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是每一句话,由此整合而成的教案已经是臻于完美、“天衣无缝”;课上,教师努力营造自己“想象”无比美好的教学情境,在启发学生时或是旁敲侧击,或是单刀直入,这样“软硬兼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回答出教师想要的问题,而唯恐教学环节和学生有任何的“节外生枝”现象。对于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更是如此。而这恰恰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一堂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得很明显,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水平恰恰应该表现在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作出及时判断与处理。学生的困惑、疑问与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成点。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激发、相互交流中,消除困惑、解决疑问、满足需要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进步和成长的过程,电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预先设计好各种教学环节,各环节又有若干问题,教师引导着孩子一步步实施教案上的内容,引着孩子往预先设计好的一个个“圈套”钻。表面上看也确实是很到位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完全是被动地“依样画葫芦”式地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从谈起,网络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把课堂的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都有自己的发现,有发展自己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设计的再现过程,又是一个教学创造性活动过程。教学后记作为完整教学过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教师授课后教学总结与反思的最好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地回顺、整理、总结,对于教师诊断教学、迅速接收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20.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