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但是,语文的拓展延伸不能只重视课外,更应该重视课内,重视语文课程本身的的深度挖掘,拓展延伸要适时、适度。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这一观点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往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延伸,重应试能力、轻实际水平,导致不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快乐语文活动”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多下工夫。实际上,教育现代化如果离开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单靠教师口讲手写是难以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利用传媒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外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作业量或多或少走极端.作业的内容机械重复无效果.作业的形式简单单一无新意……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它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所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语文作业的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今,中考文言文阅读已由以前的以课本为本变为课内外结合的趋势。可见文言文的拓展和延伸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拓展和延伸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样的拓展和延伸?文言文究竟该如何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为此,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那么。学生的语文索养是怎样的?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又是怎样?不明确这些问题就不能实现语文“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心理机制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个体的发展以及语文学习过程的本质有所了解。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编制和实施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8.
张述文 《甘肃教育》2005,(10):12-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适应了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要求,重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高考语文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圳练,表明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考查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突出。怎样全面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略谈五年制高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四个依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体现了语文课程新理念。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开展综合性学习应着重要抓好“四个依托”,即依托语文教材,实施拓展延伸;依托文化资源,培养人文素养;依托社会热点,开阔学习视野;依托专业教学,实现能力接口。  相似文献   

10.
胡从慧 《贵州教育》2009,(22):39-39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人文课程,综合性特别强。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切入点,巧妙地将其他学科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其为语文教学服务,引导拓展延伸,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索精神、创新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直接目标。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语文课堂中单单凭一套教科书提高语文素养,显然是难以完成的,还要在延伸、拓展、应用中开阔视野,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加积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素养”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识和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实质,首先必须把握语文课程的历史内涵,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和发展。语文素养并非包容一切,既不能将凡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活动所带来的个体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都理解为语文素养,也不能脱离学校的语文课程空谈语文素养,它应该是指由学校语文课程活动为主导而带来的积淀和修养。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不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失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沈利红 《教育艺术》2003,(1):49-49,47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仅仅靠一本语文书、几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凸现语文本体;凸显语文课程审美性特点,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已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让学生在诗意的课堂中学会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还有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如各类书籍、电视、戏剧、图书馆等。而且,风景名胜、风俗民情、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立足于语文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架构和谐的语文课程框架,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语文课程内涵。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不断突破时空限制,做好拓展和延伸,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借助拓展性教学大胆延伸、积极创新,使得语文教学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性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应该延伸到生活等更加广阔的范围,从而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论述,以期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