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先放后收,多放少收我国古代一直就有“先放后收”的作文教学传统。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说:“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先放后收,多放少收”,是指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学习作文的技法。要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而不要过多地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想、思路。这样,学生才有写作兴趣,才能写出有个性、有灵性、有创意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2.
宋人谢坊得曾主张作文训练“先放后收”,即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古人这种作文训练的方法,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呢?多年来,由于“四人帮”的资产阶级腐  相似文献   

3.
郑华仙 《小学校长》2006,(6):18-18,9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导”在先,学生的“写”在后,这样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循着教师定下的框框写作,自己不动脑筋,教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写,因而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甚至出现雷同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这是先“导”后“写”的作文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可以“放”,也可以“框”。“放”,就是让学生“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写”;“框”,就是让学生“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写”。“放”,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自由构思,自由行文;“框”,是让学生照搬别人的思维,别人的构思,别人的行文。从应试教育来说,“框”,也许是灵丹妙药,能迅速提高学生应试作文的成绩档次,但是从素质教育来说,“框”绝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  相似文献   

5.
关于写作教学,前人早有“放”与“收”的论述.从学生写作的角度讲我们鼓励学生先写“放胆文”,再写“小心文”.写作课堂是师生交流写作思想的重要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写作的每一个细节.因此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课上也应处理好“放胆教”与“小心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故事 记得那是几年前的一次作文教学研讨会上.两位全国著名的专家做了关于作文教学的报告。他们精彩的报告。深深地吸引了与会代表.也让我受益匪浅。然而.两位专家谈到指导学生作文时观点发生了碰撞。其中.一位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认为.学生写作文应先写放胆文。后写规范文。“先放”.即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不挫伤其兴趣和信心,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要求精炼和严谨:“后收”。即限定作文范围,  相似文献   

7.
纵观如今写作教学状况: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甚至一说到写作就产生惧怕心理。如何改变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就言之无物的情况,笔者认为,必须锻炼学生先写“放胆文”,在此基础上,再教之以规矩,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本文根据教学实际,总结了多写放胆文的优点,希望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刘国正先生常常强调:“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就作文教学而言,每个学期只是写几篇“规矩文”是不够的,不少教师提倡学生多写放胆文,事实也证明写放胆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应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应鼓励学生多作放胆文。“放胆”是为了给学生更广阔的、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以便更好地抒发真情实感。为情造文。然而,“放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一、要使学生做写作文的有心人要让学生课外多作放胆文,做作文的有心人,关键是提高学生作文的…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普遍存在“教师指导一例 ,学生就写一文”的现象 ,写出的文章也是“题材雷同和表达雷同”。多向思维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 ,向独创思维发展的中介 ,它的品质主要表现在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积累贮存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 ,使作文思路开阔 ,题材选择和立意丰富 ,并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使得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发展了 ,他们写出的文章也就各放异彩 ,有其独特的个性 ,从而避免“题材雷同和表达雷同”的现象。笔者在作文教学中 ,以培养“多向思维”为突破口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而提高学…  相似文献   

10.
“放胆?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没有顾虑地去干任何事情。那么放胆作文呢?那就是说可以写任何事,没有体裁、字数、形式等限制,大胆地把想说的话、想干的事、心中最美的故事无拘无束地写出来,畅所欲言……”这是一位参赛学生对“放胆作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要鼓励放胆表达。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提倡“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有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除非必要之需求,能之故佳,不能亦不为病.”这说的是要让小学生放胆去写,不做过高的要求.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因此要让学生热爱写作,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做好“课前三分钟”拓宽选材范围;培养信心,鼓励学生放胆去写;放胆文写法灵活,要注重生活化;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学生写得有声有色,老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作文,为学生们创设写作情境,将学生的写作活动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的自我体验结合起来.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才能让学生自觉去写,才能打破习作难的怪圈.  相似文献   

13.
刘国正先生常常强调:“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就作文教学而言,每个学期只是写几篇“规矩文”是不够的,不少教师提倡学生多写放胆文,事实也证明写放胆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应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应鼓励学生多作放胆文。“放胆”是为了给学生更广阔的、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以便更好地抒发真情实感。为情造文。然而,“放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试验天天练笔,提倡写“放胆文”。我们要求学生每天一日记,每周一作文,大小作文相结合进行练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写日记是一个新课题。写日记应该注意什么格式,怎样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反映在日记里,怎样避免写流水账,……这些问题,教师都要具体指导。为了引起学生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学生最难做、最怕做的一样作业,却是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随着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作文分数增加,作文分数在总分中所占比例更大,作文更显重要。绝大多数学生想写好作文,但难以为之。怎样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写作有法可寻、有文可依,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探讨的问题。教师如果在遵循学生习作规律的基础上,能经常亲自写一写学生的同题作文,试试“水”的深浅,或经常动笔写一写其他文章,这样既能使作文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之更好地完成习作,也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写“下水文”。  相似文献   

16.
我搞过8次小学作文强化训练的实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小学作文教学宜“先放后收”.所谓“先放后收”,是指作文教学一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限制过死.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去写.作文上路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何谓三字法?放——开放。第一,引导学生的作文视野向生活开放:放眼看;放胆想;放心学;放手写。第二,要求教师的教学程序向学生开放,大胆放手,鼓励学生不带任何框框去自由练笔,让学生展开“翅膀”,翱翔于作文生活的“自由天地”:命题自由;体裁自由;选材自由;手法自由;篇幅自由。做到常写多写快写。收——引导和管理。第一,引导学生学会能按评分标准自我评价和总结,会写“自评”、写“后记’,做到自写自评自改。第二,师生共同研究并采取管理措施:积分制;达标制;验收制;训练要点;评分标  相似文献   

18.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19.
作前指导──把学生写作“胃口”吊起来郭志明,朱成祥讲评学生习作时,不少教师总是把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结合具体实例,对学生进行“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的埋怨。我们说,与其在作后批评,放“马后炮”,倒不如作前指导,让学生吃“定心丸”,竭尽全力去写好文...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指导——写作——批改——评讲”,教师重在指导。我觉得这种先指导后写作的方法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容易跟着教师定下的框框写作,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自己不动脑筋,创造性因此被抹煞了.也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如果教师指导得过于细致。还容易出现全班雷同的现象。所以,我采用了先写后评的方法,重在评讲,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写作,写完后再对学生的作文认真评讲。这样,消除了学生的依赖思想,评讲针对了学生的写作实际,一针见血,颇有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