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司监督制度中,主要有以德国为代表的监事会制度乖以美国为代表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公司法确立的是监事会制度,但又不同于德国的监事会制度.我国现有公司监事会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借鉴德国的监事会制度,提高监事会的法律地位,改进和完善监事会这一专门监督机构的构成和运行机制,并适当吸收英美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较为混乱的现状,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2.
各国历史、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差异,使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有所不同,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以美国公司法为代表的独立董事制度、以德国公司法为代表的监事会制度、以日本公司法为代表的可选择性立法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比较研究,探寻影响公司监督机制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比较及其价值取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失灵的现象比较了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的公司内控机制 ,发现这些国家由于法律文化、历史传统不同 ,其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尽管形态各异 ,但这些不同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功能是同质的 ,都是为了控制内部人控制。接着文章对独立董事制度和我国的监事会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国的监事会控制在立法上存在的明显缺陷是上市公司治理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同时对董事制度进行了法律移植方面的法理分析 ,认为我国在公司法未修改前不存在独立董事制度生成的司法解释或部门解释的条件。文章最后对我国的监事会和相关有监督功能的制度提出了若干优化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法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的含义,借鉴和比较美国、德国、日本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目前中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六个缺陷,究其原因与体制有关。如果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把公司看成是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同时结合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四个条件,无以综合配置,首先,我国公司的股权结构模式应当是以银行和业务上有关联的企业法人持股为核心,其次,组织模式主要可以以德国模式为基础进行构造。第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经营调控模式中可创建处理市场,采取具体的措施,防止经营频繁流动,第四,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员工模式可向德、日两国学习,建立工人董事会制度,最后,还必须建立一个发达而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构建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未来理想的模式,而是一个目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建立责、权、利分配和相互制衡的机制.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是以激励和监督为手段,为实现公司治理提供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从组织形式上看,基本符合《公司法》要求,但是,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公司治理结构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德国企业集团模式主要指康采恩模式,其治理结构的特点:1.内部组织结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感;2.母公司对成员企业实行垂直控制的管理制度;3.职工参与监督,监事会是最大的裁判和最后的发言人;4.经营范围上一业为主、精业为要;5.银行通过持股和长期贷款有效控制企业集团的运行。德国企业集团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的优越性在于:1.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集团“最优的所有权安排”;2.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3.能够获得更好的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7.
监事会制度是我国公司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目前应当完善而不是取消监事会.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普遍行同虚设的具体原因是由于现行监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的专业性普遍不足,监事会没有监督的动力,其监督权力无法落实等,而根本原因则在于我国监事会功能定位不准.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我国公司监事会的功能应该定位于代表利益相关者对董事会、经理层实施监督.我国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利益相关者治理下的公司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管理层和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其中最主流的就是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但是,由于独立董事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使它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公司监事会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职权部门间相互制衡的必然选择。尽管目前公司监事会职能存在某些问题和缺陷,但是通过改革和完善公司法中有关监事会的职能,使之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充分完善和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才能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单轨制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自2001年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不同,存在适应性问题。文章就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理顺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关系,调整公司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遴选程序,健全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才能解决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完善公司治理关键:监事会职能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多家国际知名企业集团假帐丑闻,充分暴露出独立董事制度名存实亡.我国公司董事会议行合一,职能错位.依据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原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关键是对监事会职能重新定位,使监事会能履行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董事会执行公司业务.我国单位工会应向行业学会转变,成为公司治理的辅助组织,职工终身教育的学校,使公司决策能够循环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