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深化全面战略合作的新形势下,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共建中科院广东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需求迫切、意义重大。该服务中心定位于成为中科院创新资源服务广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网络型总部枢纽服务平台,通过汇聚中科院创新单元,协同联系广东重点部门或机构,加快构建覆盖广东全省的中科院广东科技产业创新体系,提升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为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根据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 ,1999年 6月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成都生物研究所组成西南生命科学研究基地。该基地以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为主要发展方向。两年多来 ,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 ,建设知识创新、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基地”的总目标 ,进一步加强了科技创新能力 ,初步建立了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扩大了西南基地的国际知名度 ,为科技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1 凝练科技目标 ,加强创新能力西南生…  相似文献   

3.
中科院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未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科院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力量的战略布局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近几年中科院与地方共建的研究单元、技术转移平台和科技园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对未来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共建三大创新圈、创新驿站和产学研论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是由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于2006年3月经中编委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组建该所是中科院贯彻新时期办院方针,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做出创新性贡献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科学院与地方长期卓有成效科技合作的重大成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大幅提升地方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行动,是建立“职责明晰、开放有序、管理规范、评价科学”国家科研院所制度的积极探索。办所宗旨:以制造业和材料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材料科技的进步为牵引,瞄准世界前沿,…  相似文献   

5.
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目标。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被视为“国家科技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重点评价了湖北省科技创新体系的知识技术流动状况,进而提出了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能力涵义,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信息的需求,论述了知识资源与服务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支撑内容和支撑方式,并指出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稳定的保障机制和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7.
知识创新工程(1998—2010年)是国家面向21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和体制改革进入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新阶段。作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试点单位,中科院紧紧围绕试点目标,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锐意改革,开拓奋进,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一、中心基本情况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广州工研院)是广州为高效配置国家与地方创新资源,提升广州乃至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探寻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之路,联合中科院于2005年共同创办的非赢利性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广州工研院工程结构分析与测试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9月,  相似文献   

9.
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新范式。为回答“谁在协同,为谁协同,怎么协同”这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通过总结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内涵与发展过程,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发展现状以及科技服务协同创新理论上的“黑箱”,构建以科技服务组织为核心驱动的,由高校知识生产体系、机构技术研发体系、创新企业发展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4个子系统构成的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并基于主体联动的视角提出,通过加强科技服务机构与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的协同,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以国家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基础,中科院开展的院地合作,为国立研究机构科技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结合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归纳了中科院院地合作的四种基本模式,并以院地共建研究机构为例总结了中科院在院地合作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学科布局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