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话情缘     
一寂寞的夜晚,在灯火明亮的教室,梦想着美丽,渴望拨通家里的电话。拨下那个熟悉的号码,电话中传来妈妈有些嘶哑的声音,眼前浮现出她的微笑。母女之间开始了特殊的对话。她在不停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我则静静地听着,回答着几句简单的话:“知道了”、  相似文献   

2.
毕业后到这个南方小城工作,每个月我都雷打不动地给千里之外的亲人寄钱表达自己的心意。每次寄了钱,我很少在汇款单附言栏内写些祝福的话。时间长了,我和邮局汇兑窗口的那位收汇员混得比较熟,有时我们也谈一些自己的人生经历。她看上去年龄和我差不多,人长得一般,但她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当她得知我是一个外地人时主动问寒问暖。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小城听到一两句安慰的话,我总能找到家的感觉。今年母亲节前夕,我收到几百元稿酬后径直寄给了母亲。填好汇款单后,她问我:“为何不在汇款附言里写一些问候或祝福的话?”我说:“经常和家人电话联系,…  相似文献   

3.
天使的电话     
当他再一次接到这个拨错的电话时,又听到那个小女孩的声音:“我要找爸爸”,他已经熟悉这个童声了,他轻声细语地说:“你是不是打错了?”“没有呀,是妈妈告诉我的。”女孩子说了个手机号,果然是他的。一会儿,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他从电话里听到女人把女孩支到旁边,女人先是说了几句致歉的话,然后说:“我和孩子的爸爸已经离婚,可我们没有让孩子知道,我只对她说爸爸到外地工作了,她经常想起她爸爸,要我把她爸爸的电话告诉她,可他并不想见到我们母女,也没有把更换后的新号码告诉我,有次孩子逼急了我随便编了个号,不想刚好与…  相似文献   

4.
王莎莎 《家庭教育》2008,(11):18-18
“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是一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了,是妈妈说了N次的话。从小到大,妈妈一直对我很“残酷”。上中班时。她就让我自己每天早上打水洗脸。那时,我们家的水池有我个子那么高。我搬着小板凳放到地上,吃力地踩上去,才能把脸盆放进水池里。我想要打开水龙头。可是够不着,使劲踮脚也不行,没办法,只得喊妈妈。妈妈走过来,见我为够不着水龙头而求助,只撂下一句话:“自己的事自己做!”然后甩头就走。  相似文献   

5.
有一首歌     
我念初二的时候,和班上的一位女问学阿莉很是“要好”。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每天放了晚学,我和阿莉都要在自己的座位上磨蹭一会儿,直等到所有的同学都走光了,教室里只剩下我们俩。这时候,阿莉就会把她最近得到的学习资料一份一份地交给我;我呢,也会把自以为很重要的、应该掌握的题目与内容指点给她。有时也免不了互相叮嘱几句“注意身体”、“祝你考好”之类的话,主要是她叮嘱我,而我则备觉温馨和幸福,使劲地点着头。这种少年的关怀和牵挂写满了以后的日子。那时候我们除了在学习上很用功,也已经开始迷恋上了唐诗宋词,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晚上.我意外地接到朋友的电话.听说是参加同学聚会,我二话没说便答应了。正准备把这事告诉妈妈,她却阴着脸走过来,颇有几分不悦地说:“以后少跟男生打电话!”天啊!妈妈怎么会这样敏感?没有想到一个男生的电话把她吓成这模样。想顶几句,可她那可怕的神态把我镇住了。我跑进卧室生起闷气来,难道我就这么不被妈妈信任么?  相似文献   

7.
教师机智、灵活、创造性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可使师生之间呈现和谐、活泼的交往状态,便于学生的自我教育。有一天,在讲完例题后,我发现一个女生在偷偷地写着什么。走近一看,一张小纸条上面赫然写着一个男生的名字,还有几句看似成熟却又稚气的话……“这些中学生真是人小鬼大。”我忍不住地笑了起来。这一笑不要紧,全班同学的好奇心都被激起来了,特别是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地喊:“老师,念出来吧!”“是什么呀?念呀!”我看了这位女生一眼,只见她埋着头,涨红了脸,一副难堪的样子。隐约中我察觉到了她内心中的一丝懊悔。我转过…  相似文献   

8.
我班的格格 (系化名 )平时活泼可爱、爱说爱笑,每次活动时都抢着和老师在一起。可是她有一个毛病,就是爱告状。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的,她变了:变得不爱吭声,也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活动了,还老躲着老师。一次自由活动时,我故意和格格亲近,并陪她一起玩,慢慢地格格跟我讲的话多了起来。我找机会问格格:“格格,你为什么老躲着我呀 ?”格格吞吞吐吐地说:“因、因为、老师说过好烦……”听了孩子的话,我突然想起,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格格跑来告状,我当时正和另外一些小朋友踢球,就不经意地对她说了句:“你又来告状,好烦人。”没…  相似文献   

9.
张坤 《高中生之友》2011,(10):13-15
我们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大清早,在一间并不宽敞但很整洁的厨房里,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身上系着一条大围裙,手握锅铲,在熟练地煮饭、炒菜。灶台上还放着一本语文书,她不时地读上几句……她就是我的好朋友,名叫谢琴。由于她父母长期在外地奔波,没办法照顾她,她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照顾自己和老奶奶。所以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小大嫂”。一个星期六,我决定到她家体验体验生活。她热情地把我迎进门,说:“今天我们一起包饺子吧。”“好啊!”我高兴地叫起来。只见她系着围那两只狗太可怕了!尖利的牙齿和凶狠的咆哮让人心惊胆战。更可怕的事你们还猜一幅多美…  相似文献   

11.
我们写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读了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写好景物呢?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从概念上说是幼儿教育应达到的结果,它规定着幼儿教育的方向。那么,怎样界定这个结果,就决定着一个社会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名5岁的女孩对与她交谈的阿姨说,她是多么地羡慕大人,多么想快点长大。她感慨的原因很简单“当大人多好,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小孩很可怜,什么都得听大人的,不好!”一名不满4岁的男孩儿不愿意去幼儿园,他哭闹不休,在母亲的高压手段下,他被迫去了。一路上不说话,他一直在想,终于想出一句能表达自己感受的话:“我憋得慌!”他之所以“憋得慌”,是因为幼儿园不让小朋友…  相似文献   

13.
昨天接到朋友的电话,说她牙疼,难受得要命。我跟她随便聊了几句,可她还是止不住地抱怨自己的牙齿,于是我就说:"你牙不疼的时  相似文献   

14.
时传喜 《山东教育》2005,(28):55-56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着自行车,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的心情非常好,一路看着风景,轻松、愉悦,竟有些忘我了。忽然,身后传来一声粗壮的问候:“教师,干什么去?”接着,一辆电动车超在了我的前面。“哦,我去听课。”我打量着眼前这个壮实的小伙子:面熟,是自己的学生,没错。“你是去上班?”我微笑着问他。小伙子腼腆地说:“是,是去上班,我先走了,老师。”“先走吧!”几句简短的对话却使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5.
母亲泪     
在我的记忆中从没见过母亲流泪。 今天在我即将离开亲人到几千里外的“蜀国”求学时,母亲的眼睛却湿润了,泪珠顺着她那隽刻着岁月艰辛的脸庞轻轻地滑落下来……“雁子,你爱吃的零食都放在你的包里,到了学校要听领导和老师的话,努力向上.你已是大人,自己要学会照顾自己……”’母亲哽咽的话语,犹如一股暖流,撞击着我的心,使我原本胆怯的心中涌现出激感与勇气。 “妈,请你多放心,我走了,您要多保重,“望着亲人流泪的眼睛,我忍住了自己早已盈眶的泪水,说出最后一句离别的话。 西去的列车在夕阳柔和的光晕中缓缓启动,透过厚实…  相似文献   

16.
在女儿三岁时,我就开始住院,不能与她日夜相伴。然而,作为母亲,我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牵挂之情的途径:我经常把叮咛嘱咐的话浓缩成短短一句,写在纸条上,让家人贴在女儿床头上。后来,家里为此买了块黑板,渐渐地就形成了“每月一句妈妈赠言”。从幼儿园到大学,这样的赠言已积累了近二百句,内容大部分是我自己写的,也有少数  相似文献   

17.
夜里.妹妹哭着打来电话、她说:“母亲被抓走了。”我的心一沉.没想到这一天来的竟是这样快.我咬紧牙.可眼泪仍然止不住地往下流淌。我稳了稳情绪,告诉自己不许哭.一定要坚强。我不停地安慰着妹妹.让她安心学习,我会想办法的,妹妹找到了依靠.恋恋不舍地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18.
奶奶的电话     
刘宇轩 《小读者》2011,(12):31-31
奶奶年近七十,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她喜欢时不时地和我们在电话里拉拉话,和奶奶通话费时但不费脑子。她的话一直保持着七句,连顺序也不变。  相似文献   

19.
孙志平 《师道》2014,(3):49-50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这是诗人流沙河在他的诗歌《理想》中的几句诗,这几句诗道出了很多人尤其是在工作中慢慢丧失了进取心、懈怠而懒散的“庸人”的真实境况——我也曾是这类人之一。直到走进“青葵园”,我的教育工作才有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晓舞 《陕西教育》2005,(1):59-59
我的女儿今年上初二了,学习很自觉,性格也好,这一点让我很欣慰,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最近我却总有一种失落感,总觉得她现在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好象在有意无意地逃避我的注意,每次问起她在学校里的事情,她总是一句:“好着呢。”来敷衍;有时她同学打电话过来,我接了要是多问几句,她就很有意见,嫌我问得多了,是不是想监视她?有时她在自己的卧室里写作业,我要是不敲门就进去,她肯定是一脸的不高兴,说我不尊重她,真是岂有此理!我是她的妈妈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