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7年-1909年的“间岛”交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大步骤,清政府在两年余的交涉过程中,驳斥了日本在“间岛”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论证所谓“间岛”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挫败了日本侵占这一地区的阴谋。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以“门岛”为筹码,逼迫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攫取了大量路矿权利。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吴禄贞、宋教仁在这一交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政府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2.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挑起的“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政治形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重要起点,是日本征服中国的关键性一步.正如毛泽东所说:“1931年9月18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民族矛盾已经开始超过阶级矛盾”.“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了.”在中华民族到了  相似文献   

3.
日本占据台湾50年,为推行其统治之策,日本在台湾社会特意扶植了一批“亲日台人”,其中,辜显荣最具代表性。他不仅在日本侵台当初,就充当日本侵台军队的“带路人”,而且在其后的生涯中,始终积极为台湾总督府“治理”台湾出谋划策。辜显荣为日本可谓“竭尽全力”,他通过与中国上层政治人物的一系列面谈及信函联系等方式,竭力诱惑这些人物“臣服日本”,永远充当日本的附属国。从辜显荣的部分信函可以看出,辜显荣确实为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大陆“呕心沥血”,凸现出中日近代关系史上一段极为特殊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4.
1940年日蒋在香港、澳门的秘密“和谈”,日方代号称之为“桐工作”,又称“宋子良路线”。这次“和谈”在绝对秘密的情况下,持续了近一年之久,是抗战时期日蒋“和谈”中的一次突出事件。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论述。抗战时期,日本为灭亡中国,在实施武力征服的同时,对蒋介石政府的政治诱降活动,始终没有间断过。1940年,因其推行“桐工作计划”而使诱降活动达到了高峰。日本之所以主动地开展诱降蒋介石的“桐工作”,同当时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东亚“汉字文化图”里,流行着在岁末选举一个最能代表大众心情、总结一年经验、象征世态变化的汉字。这就是所谓“年度汉字”。年度汉字评选本是一种文字游戏,源自日本。自1995年起,每年年底,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汉检)都要宣布年度汉字,至今已保持了13年。2009年,“新”字当选日本年度汉字;韩国则是以一句成语“旁歧曲径”作为年度汉字;在台湾,由郭耀华所推荐的“盼”字在评选中胜出,成为本年度的当选汉字。  相似文献   

6.
日本以1868年明治维新为起点,开始了一场现代化变革,但是这场现代化变革是在与幕末形成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以及“和魂洋才”一脉相承的“国家主义”口号之下进行的。因此,在经历了明治初期一场教育全盘“西方化”浪潮之后,“日本化”便很快压倒了“西洋化”。在《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制绝对主义政权的地位后,与此发展相适应,日本国民教育体系在经历了从《学制令》到《教育令》。从《改正教育令》到《学校令》的发展后。终于在1890年通过《教育敕语》,为它的整个军国主义教育最终定下了基调,成为日本在战败前教育的主轴。  相似文献   

7.
那杰  高飞 《早期教育》2009,(7):93-93
一、日本率先在世界上倡导“脑科学与教育”的跨学科研究 1995年,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圈(现称为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主办了“环境计测研究前沿”跨专业的研究者学术交流研讨会。会议进行了“环境与大脑的相互作用”的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8.
日本师范教育发展历程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战前日本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明治初年日本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其土地的严峻形势。在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日本政府作出了关系国家民族前途的重大抉择,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花”三大国策。其中,“文明开花”就是要实现日本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而要将当时的日本社会由封建主义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必须从科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1959年3月9日,时任日本财务大臣的池田勇人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我的月薪两倍论”一文。池田在文中提出,只要中央政府政策得力,在日本国民共同努力下,今后5到10年,日本人月薪翻倍甚至增至三倍绝非梦想。翌年年底,已经成为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内阁公布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到1970年度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翻倍的目标,从此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它是由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而所扶植的对象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日本侵略者为什么会选择溥仪作为他们在东北的代理人,溥仪又为什么甘愿到东北去当傀儡呢?我们先来看看日本人选择溥仪作为其在东北的代理人的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政策,在192 7年6月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上就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两年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193 1年,日本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伪满洲国皇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一手炮制的傀儡政权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宫廷遗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东北。1932年2月在关东军操纵下,成立了所谓“东北行动委员会”,于沈阳召开“建国会议”,拋出了“满洲建国方案”,决定利用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任“执政”。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活动,溥仪于1932年3月8日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下来到长春,次日宣誓就职。1934年3月,又改“满洲国”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强占中国铁路和金融扩张的经济侵略。公开掠夺中国资源,妄图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甚至无耻地叫嚷,“要中国人偿付全部战费”。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旋即军事占领整个东北地区,利用其原在我国东北经营铁路多年的“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统制经营军事占领地区的所有铁路。到了1932年3月,又耍花招,把所强占的铁路,“移交”给伪满州国交通部;再由伪满“委托”“满铁”代为经营。到1935年,日本以一亿七千万元又把中东路“买”来,一直到日本投降,“满铁”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理科课程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战后新教育的摸索与生活化理科日本在1945年战败后,教育事业面临彻底的改造.1947年,新的学制“六·三制”开始实施.这是明治五年(1872年)“学制”公布以来的最大的教育改革.这个一年半,是“战争中旧教育的解体与美国指导下新教育的摸索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1947~48)中,文部省率先提出了《新教育指针》,列述了日本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普及科学教养”,并且指明了日本国民的下述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首先,它指明了“日本国民的科学水准之所以低下的原由”:(1)在日本,科学的历史还是短暂的.(2)对科学教育的错误认识.(3)生活的科学化不充分.(4)日本国民性的缺陷阻碍了科学的进步.其次,回答了“何谓科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日本经济学教育研究主要反映在“经济学教育学会”的活动上。该学会成立于 16年前的 1985年 9月 ,早在 1981年就开始了该学会的筹备工作。该学会的建立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日本经济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这就是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经济学教育学会”来阐明日本经济学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日本“经济学教育学会”成立的原因在日本为什么能够成立“经济学教育学会”,而且为什么成立在这个时候 ?美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是日本成立“经济学教育学会”的外部因素 ,但是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 ,内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首先 ,随着大…  相似文献   

15.
1931年,日本策划了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在此期间,日本幻 想其在占领区的“合法化”,在歧视和强迫之上建立了形形色 色的伪政府机构:1932年3月在东北成立“满洲国”,1937年 11月在张家口成立“蒙疆联合委员会”,1937年12月在华北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8年3月在南京成立“维新政  相似文献   

16.
涩泽荣一是既有思想理论、又有社会实践的日本著名企业家,被誉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参与商业经营,成年后曾赴欧洲,亲眼目睹了资本主义文明并深受影响。东西合璧的阅历使涩泽荣一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三大贡献:将西方的“股份制”引入日本,在日本确立了现代企业形式“株式会社”;提出了打破“士尊商牟”观念的“武士道即实业道”理论;提出了使“义”和“利”有机统一的“论语算盘论”。  相似文献   

17.
1984年3月,日本前总理中曾根在第101届国会向议员们宣告,日本“教育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面向21世纪,日本将“下定决心,全面改革教育”。1984年8月,日本前文部大臣森喜朗在中国,向中国的教育界通报,日本的这次第三次教育改革关系到日本全体人民,“左右了日本的未来”。那么,决定日本教育改革势在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国际教育”研究是近年来日本教育研究一个值得重视的新动向,而且,其发展势头较锐。“教育国际化”是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作为日本教育改革“第一目标”提出来的,得到全社会的响应。1990年,日本出版了第一部《国际教育事典》,调动日本国内外355名学者编写了1200余个条目,洋洋800页。同年8月,在东京又成立了“日本国际教育学会”,明确提出建立一门跨学科的“国际教育学”。此外,日本还出版发行《国际教育交流新闻》报纸。 本文作者西村俊一是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副会长、东京学艺大学副教授,著有《现代中国与华侨教育》等书。本文日文原名为《学会设立的经纬》,编译时,译者对原标题作了改动,删去了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的浪潮已波及到了学校。为了协助学校完善使用多媒体的环境,由日本电话电信公司(NTT)牵头,有55家会员共同实施的“小网络计划”业已在日本中小学开展一年多了。参加“小网络计划”的日本中小学及高中、特殊教育学校达近千所。“小网络计划”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掩人耳目,弥盖侵略罪行,于1932年3月扶植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其实,日本早有此谋。罗继祖在《我的祖父罗振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一书中,披露了祖父罗振玉所经历的日本谋划在东北成立“独立国家”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