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自然教学大多属于“封闭式教学”(农村小学尤显突出 ) ,机械地让学生“读 背 考” ,缺少创新教育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自然课中的兴趣培养 ,探究科学的能力及开发创造力因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寻求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 ,优化自然课堂教学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实施开放式教学的体会 ,与同行们共同探讨。1 开放教材、教法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过分拘泥教材的编排 (内容或顺序 ) ,而要以大纲为基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五年制第七册中《风的观测》、《雾和云》、《雨和雪》及第八册中的《太阳高度测量仪》几课都是与天气有…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课第三册十九课《风的形成》和二十一课《风力的利用》要求教师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是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和怎样利用风力。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的,我自制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钟罩。 材料 取直径为20cm、高25cm透明的塑料罩一个。直径为16cm的纸风车一个。长20cm,宽1cm厚0.5cm的竹片一块。 制作方法 在塑料罩的顶部正中处钻一个火柴梗大的小孔,作为安装小风车车轴的小孔,在罩顶另开一个拇指粗细的圆孔(或方孔),在塑料罩的侧下端开一个拇指粗的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第七册《风》一文 ,是该册“空气”单位的重点 ,要求学生认识风的成因。在能力培养方面 ,属于“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教材中实验所用的长方体的透明实验箱 ,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只是农村学校一般难以准备有这么多的实验箱 ,不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的需求。若只是让教师一人演示 ,离讲台较远的学生看不见“风”的流动 ,教学效果差。我在教学本课时 ,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 ,选用学生喝过的空饮料瓶来做空气对流的实验 ,既解决了实验器材的不足 ,使学生都能看见“风”的流动 ,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教材中《热空气》一课 ,有实验 1 :“把纸剪成螺旋状 ,用线悬挂起来。下面放一枝点燃的蜡烛 ,观察发生的观象。”观察结果 :纸蛇慢慢旋转起来。若是有风 ,效果也不是很好的。在实验 2之后 ,只能用 :热空气“就像比空气轻的氢气球在空气中会上升一样 ,热空气也会上升”来说明实验现象。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 ,只能凭想象。为了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热空气上升 ,我在教学中将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 器材酒精灯一盏 (或煤油灯 ) ,纸灯罩一个 (或玻璃灯罩更好 ) ,烧过的薄纸灰 ,小纸滑槽一个 ,火柴。2 使用及制作…  相似文献   

5.
《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中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空气可以流动成风,风有大小、冷暖之分等。其中,表现风流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由于空气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因此,尽管教材安排了花露水香味的扩散和烟的飘散来让学生了解风流动的轨迹,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发现仅借助课堂上观察实验的探究仍然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一首唐诗《风》来充实教学,效果却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6.
空气对流瓶     
自然第三册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文,在做空气流动成风的实验时,要用到空气对流箱(图1)。 这种空气对流箱是用有机塑料做的,价高且受热易变形,磨擦后清晰度降低。购买  相似文献   

7.
消声器是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的降低噪声的装置。消声器能够阻挡声波传播 ,允许气流通过 ,是控制噪声的有效工具。将消声器用于化学实验室系统 ,能够有效地解决排气噪声问题。下面介绍一种抗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的特点是设有敷设吸声材料 ,不像阻性消声器那样靠敷放吸声材料来降低噪声 ,而是由实变界面的管和室组合而成(如图 1) ,如同一个声学滤波器 ,与电学滤波器相似 ,每个带管小室是滤波器的一个网孔 ,如图 1所示。管中的空气质量相当于电学的电感和电阻 ,称为声量和声阻 ,用 Ma及 Pa表示 ,小室中的空气体积…  相似文献   

8.
浅析对《水》的教学孔祥辉(江西省吉安县城关一小)统编小学自然第一册第二课《怎样认识物体(一)──水》及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四册第一课《水》,初次(统编教材中)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认识物体,对只有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困难,为了使...  相似文献   

9.
《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中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空气可以流动成风,风有大小、冷暖之分等。其中,表现风流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由于空气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因此,尽管教材安排了花露水香味的扩散和烟的飘散来让学生了解风流动的轨迹,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发现仅借助课堂上观察实验的探究仍然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一首唐诗《风》来充实教学,效果却出人意料。“老师,让我们来猜一猜吧!”———探究在猜测中开始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学生一听猜谜语,顿时兴奋起来,个…  相似文献   

10.
凤凰国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里面有一个拓展实验"让我们也来做一只‘热气球’"。对此实验,笔者有点自己的思考。1原实验存在的不足教材中图片见图1。此项实验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认识热空气会上升。个人认为,图1中点燃蜡烛产生了热空气,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于是袋子慢慢升空。但此实验中,袋子用手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 ,第 16课《热传导》实验 2 - 2 ,采用三根铁丝 ,其中一根铁丝是整根的 ,其余两根铁丝是断开的 ,断开的铁丝分别用装有水和空气的玻璃管连接起来。用酒精灯加热三根铁丝的左端 ,让学生观察三根铁丝右端用凡士林粘着的三根火柴棒 ,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个实验装置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水、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铁丝是热的良导体。但是若按该实验插图的方法进行实验 ,结果成功率低 ,所需时间长。这是因为加热位置距离右端的火柴棒太远 ,只凭酒精灯的火力要加热到铁丝右端发热 ,需要很长时间 ,…  相似文献   

12.
由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数学《复变函数》一书,是一本影响大,发行量大,目前己被印刷十七次以上,并且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教材的一本大学工科《复变函数》教材,它在高等理工科院校中被广泛使用。下面以2004年出版的第四版十七次印刷的最新版本为准,谈一谈笔者对该书的看法。(以下简称该书为《复变函数》)作为一本使用如此广泛的教材,它的优点自不必说,下面笔者来指出它的不足之处。第一类错误:使用不规范或不正确的概念1、参见《复变函数》p5第十四行:以正实轴为始边,以表示z的向量op终边的角的弧度数θ称为z…  相似文献   

13.
用饮料罐制作炉灶生火模拟实验效果好林春富(大连市金州区先进小学116100)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炉灶生火模拟实验是本课的关键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炉灶生火后,会听到呼呼响声,是由于炉灶内外空气有了冷热变化,产生空气流动的...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自然》教材第五册《凸透镜》中这样叙述,“拿一个放大镜来,用手指摸它的镜片,你会发现它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镜片就叫做凸透镜。”《教师用书》这一课也指出要学生用手摸来认识凸透镜。笔者认为,认识凸透镜用手摸的方法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八章为《力》,通过该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九章《力和运动》紧接着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由于初中学生受知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限,对这一重要知识点理解不太透彻,但考试中往往会遇到涉及此问题的选择、判断题,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我尝试着设计了一节类似“辩论会”形式的复习课,以期模拟、再现前人探索继而渐近真理的过程。课前准备1.挑选两名表达力较强的学生充当正方代表(以下用“正”表示),反方代表(以下用“反”表示),教师做主持人(以下用“主”表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大小学《自然》第四册第二课实验的可见度与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仪器,来做好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氧气的实验。 本实验用500毫升的烧瓶一支,代替了玻璃钟罩,使无钟罩的小学也能作此实验,更重要的是,用烧瓶作这个实验,蜡烛熄灭后水在烧瓶中上升的高度更为显著,若实验时于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其可见度则更佳。  相似文献   

17.
一、适用 第六册第七课、第九课 二、构思 “半导体”一词通常有两层意思:一是导电能力处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另一是作为半导体器件的,带有单向导电性能的物体(以上据《不列颠百科辞典》的解释)。小学的教材重点指前者。由于后者的应用很广,所以略有提及,但回避了本质的叙述。教学时,学生很容易两层意思混为一谈,以为打湿的木头也可以作半导体收音机上的器件。  相似文献   

18.
苏科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八册第 1课《大气压力有多大》中 ,“越往高空 ,空气越稀薄 ,大气的压力越小”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4页后 ,增加一个实验 :在小瓶子里装多半瓶红水 ,用插着一根细玻璃管的塞子 ,把瓶口塞紧 ;然后 ,放在铺有几张湿卫生纸的玻璃板 (或瓷盘子 )上 ;再拿一只大敞口瓶 (如集气瓶、罐口瓶、果酱瓶等 )瓶口向下 ,在燃烧的蜡烛上烘一会儿 ,使瓶内的部分空气受热跑掉 ;然后 ,用大敞口瓶很快地罩住小瓶子 ,并且严实地压在湿卫生纸上 ,就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口喷红水 ,即小喷泉。实验后 ,…  相似文献   

19.
1教学内容分析 《工艺》是江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中的内容,由认识工艺和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两个小节构成。教学时间安排为三课时。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五课《大气的压力和浮力》,要求学生掌握大气具有压力及其压力的方向。笔者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自制了“大气压力演示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