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面桃花》是格非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文学转向较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展现了他在新世纪历史文化语境下对革命、性、乌托邦的新思考。本研讨在表达关于《人面桃花》独特审美阅读体验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格非在小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与继承,分析了《人面桃花》悬疑解疑的结构方式、错位的爱情叙述和乌托邦理念,阐述了格非对人类内在精神的可贵追寻以及追寻所具有的精神高度、困惑与局限。  相似文献   

2.
追寻是作家们一再重复的主题。拜厄特的《占有》利用追寻情节叙述了主人公罗兰探访维多利亚诗人隐秘爱情的经历,但她对罗兰的形象塑造颠覆了典型的追寻主题故事中的英雄或骑士形象,使罗兰成为在追寻真相中感到迷惘的活生生的普通人。借助罗兰的追寻和迷惘,拜厄特表现了现代知识分子以及现代人在实现自我的追寻中不断失衡与平衡的挣扎。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生命的奥秘是那样难以捕捉,让我们一同去做漫长的追寻。愿你和我都能生活在追寻之中追寻真理,追寻阳光,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 追寻不断的完善, 追寻最大的纯净……追寻者是顽强而幸福的,地球不停止转动,追寻者也永不满足,永赴境!(选自张锲(生命进行曲))卷首语~~  相似文献   

4.
美国戏剧家阿瑟·密勒在戏剧《推销员之死》中塑造了几位耽于身份认同危机的人物,威利·洛曼和他的两个儿子向往成功,但在追寻成功的道路上不能认清自己的身份角色,酿成了家庭悲剧.本文从认同危机角度,分析他们的认同危机是如何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中产生并形成悲剧的.  相似文献   

5.
《模仿者》是唯·苏·奈保尔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成功塑造了以辛格为代表的前殖民地边缘人形象,述说其悲惨的生存现实和心灵困境,隐射出新近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混乱的生存状况。本文以后殖民视角,借用德里达的二元对立解构策略分析主人公辛格对"秩序"的追寻和这种"秩序"在追寻过程中的延异,揭示作品中隐含的解构意识和后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像翩然起舞的蝴蝶,在追寻芬芳的花朵;像自由自在的风筝,在追寻柔和的春风。追寻你,溪边戏水的欢乐,追寻你,草地追逐的乐趣,追寻你,游乐场玩耍的稚嫩,追寻你,田野间拾穗的天真。一个个英汉字体像满天繁星,一本本辅导书籍眼花缭乱;我们永远告别了童年时光,却忘不了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恋恋不舍抛弃了幼稚天真,却不能丢掉童年时金光闪闪的心灵童年,你的乐趣难以忘怀!如果一旦回忆起你,那就仿佛忘却了现在,怎能不殷切地盼望再回童年?啊!童年,我把你追寻,追寻快乐,追寻欢乐的笑声;追寻乐趣,追寻幸福的生活;追寻理想,追寻美好的未来!童年,我…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孔子的"启发式"提问成功引导学生学习,至今为人称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也在追寻更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方法。  相似文献   

8.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作者通过对革命圣地延安的追忆,追寻“叮咚的延河,追寻枣园梨花,追寻南泥湾的镢头,追寻杨家岭”,再现了延安军民的艰苦奋斗精神。联系当今时代,国家繁荣富强,人人丰衣足食,但仍念念不忘革命传统。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市面上的"成功书"、"励志书"铺天盖地,翻开看看,多半是为一个或几个成功人士"立传"或者他们的自传,给人感觉是"成功者的成功论",他人只能用羡慕的心理去拜读,借鉴和尝试的意义不大。《悟破习》则不同,它是一本关于成功的方法论,抑或是一本综合了理论与实践,体现出哲学思想又不失故事的成功学知识。它耐人寻味是因为,它对成功本质意义和根源进行了探讨和追寻,读过它,至少我在心灵上就离成功不远了。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追寻一种成功的方法教好学生,在苦苦的思索中,有人提出了"高效课堂"这样的名词,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尤其是小学生,怎样的课堂才算高效的,我想无非就是在短短的40分钟里学生学得愉快,老师对知识传授比较全面科学,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这样一节课就已经很成功了。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孩子把学习当作一种负  相似文献   

11.
追寻诚信     
像花儿追寻往日的芬芳,像小鸟追寻自由的飞翔,像春笋追寻雨露和成长,像云朵追寻蓝天和太阳。理想的花,只在诚信的浇灌下开放;自由的鸟,只在诚信的培育中飞翔。诚实,我们把你向往,因为你,世界变得和平安详;守信,我们把你珍藏,有了你,心灵不再迷茫!我们需要诚信,它导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追寻诚信,它使我们心中的船帆高扬。我追寻春雨追寻曙光,我追寻秋叶追寻雪霜,我追寻未来追寻理想,我追寻永恒的诚信的海洋!图周岭追寻诚信$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桃源小学六年级@宋明昊  相似文献   

12.
追寻     
鹰追寻的是利剑穿空般的壮美;马追寻的是驰骋草原,一马当先;山追寻的是高耸入云直插青天……人的一生有太多的追寻,而我追寻的却是历史。  相似文献   

13.
像翩翩飞来的蝴蝶 在追寻花中的蜜糖 像坚强高飞的海燕 在追寻风雨的洗礼 追寻你,明亮宽敞的教室 追寻你,平坦热闹的操场 追寻你,环境怡人的校园 追寻你,沙枣沁人的芳香 一座座教学楼像雨后的春笋 一本本教科书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木制的老楼 心护尹毛氛‘ 却忘不了山字楼历史的辉煌 微机教室探索网上的奥秘 阅览室里的书奏出雄壮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推掉了山字楼 却不能丢了八一精神的食粮 啊!j又一,我把你追寻 追寻理想,追寻美好的未来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指导老师:柳燕八一,我把你追寻@段程原…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题记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余,更重要的是要找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  相似文献   

15.
1人人都知道灰姑娘的故事。她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和她一起生活的人,永远不可能像父母那样爱她。有人为那些在没有爱和温暖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着想过吗?他们是那么孤独那么哀伤。他们被人误解、排斥,他们一直在追寻爱。他们在梦里追寻,在童话中追寻,在玩具中追寻,在飞鸟、动物和花朵中,追寻。我们身边那些悲伤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成为悲伤的大人。  相似文献   

16.
以症候式分析方法,通过对《日光流年》文本中的爱情、伦理、历史、文化的分析,追寻作者的创作意图——"人生原初意义何在?"的答案。并以作者创作动机在文本中的体现成功与否为标准考察文本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幸福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里谈论教师的幸福,总是心虚地感觉有些奢侈。但我还是要谈,因为教师的幸福远比教师的成功更重要,更值得我们去追寻。  相似文献   

18.
《肖申克的救赎》一直被誉为电影史上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励志影片之一,是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一部蕴涵人生哲理的警示之作。影片以诸多成功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个极富哲学和宗教意味的故事,宣扬主人公在腐败的司法体制下追寻自由、自我救赎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教书。”洪宏说。就是这份喜欢,让她对辛苦什之若饴;正是这份喜欢,让她认真地教了18年:也是这份喜欢,让她在钻研、创新的道路上执着追寻了18年。她在三尺讲台上绽放青春.定会收获一份属于她自己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焦虑是人预感到不幸而烦躁、恐惧而又有所期待的负面情感.在文学创作中,成功的焦虑描写能更深刻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与精彩,使文学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吁求,达到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