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色龙     
变色龙是一种善于变色、伪装的动物,它的种类很多,其外形、大小各不相同。身体长的有60多厘米,短的仅4厘米,但它们都有改变自己体色和伪装的本领。变色龙变色的目的也不一样,有时为了引起注意。如,当雄性的变色龙看到雌性的变色龙时,为了得到雌性变色龙的喜爱,嘴唇会立即变成黄色。而当变色龙发现树上有毒蛇等敌害时,全身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色彩,起  相似文献   

2.
Oh,boy!     
《辅导员》2009,(9):28-28
大家都知道变色龙能随着背景、温度和心情而改变自己的颜色,达到伪装自己,躲避天敌,传情达意的目的。英语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变色龙”,谁要能揭开这些变色龙的伪装,谁的英语口语就上升一大步呢!这不,沸羊羊知道这个消息后,早早地就来到了洋博士的授课厅。  相似文献   

3.
高峰 《初中生辅导》2009,(26):37-40
你也许知道,变色龙会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颜色。不过你知道吗,还有许多动物和变色龙一样也是伪装大师。"令人叫绝"的装饰师松鸡春季到达北极时,羽毛中带有白色、褐色和黑色斑点。这样一来,它们就可以在苔藓和其他苔原表面的植物中筑巢而不被发现。它们的颜色和四周的泥土、落叶、树枝和杂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和德国的武器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开发一种能够像变色龙一样随时改变外表特征的新型坦克。 据加拿大武装部队“未来装甲武器系统 "项目经理马克·斯佩南特介绍,制造这种“变色龙”坦克的原理是在坦克表面装上一层薄膜,这层薄膜可以按照周围环境的颜色来改变坦克外表的特征,还可以随时调节温度,从而使敌人不能以热成像方式来探测坦克的行迹。 如果加拿大和德国将这种“可调性伪装”技术开发成功,将对未来战场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人员说,这一技术将在加拿大进行电脑模拟实验,然后在部队的坦克上进行实验。德国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将于今年秋天前来加拿大参与这一研发项目。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绝技",伪装术是其中之一.漫长的进化和变异过程,为众多生物赢得了天然"伪装大师"的美称.生物利用自身结构及生理特性"隐真示假",与军事伪装的初衷如出一辙.形形色色的生物伪装伴随着物竞天择与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不断演进. 伪装大师们最常用的伎俩:  相似文献   

6.
变色龙     
“变色龙,爬行动物,体表颜色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自我保护形式——”张博士阅读着这篇给他带来无限灵感与启发的文章,满心欢喜。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张博士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服装——变色龙。变色龙服装,顾名思义,就是像变色龙的体表一样,  相似文献   

7.
物种新发现     
德、美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小的变色龙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17日电,据美国新一期网络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卷》报道,德国和美国科学家日前在马达加斯加新发现4种变色龙,它们成年后的躯干长度仅有指甲盖大小,可能是迄今世界上最小的变色龙。这些变色龙发现于马达加斯加东北部哈拉岛的热带雨林,都是侏儒枯叶变色龙属的成员。它们从鼻尖到尾部末端总长29mm;它们仅在枯叶间活动;这些变色龙身体呈棕色,并不变色,但这种颜色对它们已经形成了"绝佳的伪装";它们长相非常相似,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分析才确认它们分属4个不  相似文献   

8.
戴健 《小学生》2015,(4):14-17
变色龙大家都很熟悉,它身体的颜色会随着所处的环境变化而改变。生活中,其实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的脾气秉性、办事风格经常会有变化。所以呢,人们也会称他们为——变色龙。请以《我眼中的"变色龙"》为题,写一个你认为符合"变色龙"特征的人,并用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他为什么是"变色龙"。题意分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三个要求,一是要以"我眼中的‘变色龙’"为题,二是要用事例来说明这个人为什么是变色龙,三是事例要生动。现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我曾在《人与自然》的节目里看到一种非常奇异的动物,它一身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的眼睛能呈360°转动;在捕食时,它吐出舌头的长度是自己身体的两倍,只用1/25秒的时间就能捕获到猎物。"这种善于伪装、善于自我保护的奇特的动物叫变色龙,学名叫避役……"赵忠祥用他招牌式低沉、富有磁性的声音解释说。"变色龙,在实际语意上比喻为  相似文献   

10.
有些动物为了逃避天敌或捕捉食物,学会了伪装。这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色变的特异功能。典型的有被称为变色龙的蜥蜴。有一种雨蛙也有这种功能。我们现在就来揭开雨蛙的变色之谜。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8,(9)
一、新课的"起调",扣人心弦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文时,我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在写这种动物吗?学生回答说: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不是在写变色龙这种动物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2.
避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变色龙。看看这种奇异的蜥蜴是如何成为“伪装大师”的。  相似文献   

13.
有些动物为了逃避天敌或捕捉食物,学会了伪装。这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色变的特异功能。典型的有被称为“变色龙”的蜥蜴。有一种雨蛙也有这种功能。我们现在就来揭开雨蛙的变色之谜。  相似文献   

14.
能够隐身是人们童年时代的梦想之一,这也是材料科学家正在重点关注的研究之一。最近,美国科学家通过向乌贼取经,开发出了能隐身的人造"乌贼皮"。乌贼为何具有变色隐身能力动物界最著名的隐身大王是变色龙。但你可能不知道,乌贼与章鱼堪称"海洋中的变色龙"。为何乌贼需要隐身呢?这主要是出于捕食的需要。在浩瀚且透明的海洋中,植物相对较少,体型高大的植物更少,因此海洋动物很难像陆地动物那样隐藏在植物后面来觅食或躲避天敌。于是,海洋  相似文献   

15.
变色龙     
GUSHIZUOWEN2004.11“变色龙,爬行动物,体表颜色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是一种极特殊的自我保护形式……”张博士阅读着这篇给他带来无限灵感与启发的文章,满心欢喜。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张博士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服装———“变色龙”。“变色龙”服装,顾名思义,就是像变色龙的体表一样,能根据需要变换颜色。张博士发现,人们为了不同情况和原因,不得不频繁地更换衣服,这样便带来了各种麻烦。人们的衣橱越来越满,找衣服成了一件令人头痛的苦差事不说,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但如今,只要穿上这件“变色龙”衣…  相似文献   

16.
变色龙     
“变色龙,爬行动物,体表颜色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是一种极特殊的自我保护形式——”张博士阅读着这篇给他带来无限灵感与启发的文章,满心欢喜。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张博士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服装——变色龙。  相似文献   

17.
人造岩心广泛用于各类驱油实验,针对人造岩心与天然岩心的孔隙结构问题,选取不同渗透率的人造岩心及天然岩心进行常规压汞实验,研究了表征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各项参数,分析了不同孔隙半径区间的孔隙体积及孔喉比等特点,给出了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渗透率的人造岩心与天然岩心的孔隙结构相近,孔隙体积大部分集中在半径区间为(5μm,20μm];而中低渗透层的人造岩心,在孔隙半径较小区间的孔隙体积所占比例小于天然岩心的,孔隙结构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时间3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取得了一项重大科学突破,在实验室中利用干细胞成功培育出可以发挥生理功能的小鼠胚胎。这枚人造胚胎采用了两种干细胞:负责发育成躯干的"主细胞"和细胞赖以生长的3D骨架。该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生命早期的发育状况,并为妊娠早期3种主要流产原因中的两种提供解释。天然胚胎需要用到精子与卵细胞,然后置入子宫中进行发育。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人体内的任何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一、通信技术的模仿创新模仿创新的技术方法曾经有力地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比如“仿生”就是如此。“仿生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属于生物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模仿生物体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并利用电子与通信等技术来改造或创造新的机器、仪器及装置,使人造系统具有生物系统的功能特性。有关仿生学的机理我们在论述仿社会学的机理时已作了引论,本文在进行深入论述之前,为了加深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创新方法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20.
<正>一枚人造蛋,彻底颠覆人类的传统思维。几天前,香港首富李嘉诚投资的"人造蛋"正式在当地超市售卖,据说当天引发市民抢购,货架几被清空。按计划,"人造蛋"不久将进入内地市场。耄耋之年的李嘉诚,成功地将鸡蛋"转型升级",改变了人类几千年的"吃蛋史",也将再次证明:欲想成功,从〇开始。这枚"人造蛋",绝非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黑心假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