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萍 《新闻前哨》2022,(20):54-56
锻造“四力”,创新重大主题宣传以适应新时代宣传工作的要求,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不吝脚力,强化实践思维;增强眼力,夯实内容主题;开动脑力,打造新闻精品;锤炼笔力,推进融合传播。本文围绕“四力”的践行,就创新重大主题宣传,让高质量内容供给成为传媒核心竞争力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全媒体时代,“四力”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力”,也是必修课。从“‘脚力’是淬炼新闻精品的前提”“‘眼力’是发掘新闻的基本功”“‘脑力’贯穿新闻工作始终”“‘笔力’是‘四力’落地的最终反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增强“四力”将进一步巩固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3.
李彦睿 《新闻前哨》2022,(15):44-45
<正>《农村新报》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农”报道专业媒体,从1951年创刊以来,一直坚守初心,躬耕田野,成为“三农”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近年来、农村新报克难攻坚,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农村类报纸前列,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服务三农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新闻舆论工作“三农”报道主战场的历史性转移。作为党的“三农”新闻工作者,怎么才能不负伟大时代、不负职业使命,在新时代做好“三农”报道?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沉下心研读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和生动实践、低下头了解乡村全貌、脚踩泥土感知民生冷暖。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2020,(4):65-65
经中宣部批准,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出倡议,号召新闻战线和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向新华社西藏分社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势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本期《特别关注》邀请新华社总编室及西藏分社等部门的同仁撰稿,展现他们在“世界屋脊”不忘初心、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书写新闻人忠诚奉献,勇担使命的时代风采与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5.
脱贫攻坚报道是新闻传媒的重要任务,"四力"是新时代新闻工作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更要践行"四力"。作为州市党报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不断增强"四力",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观察时势,用头脑萃取精华,用手中之笔记录时代,是提升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韦庆贤 《新闻传播》2024,(2):107-109
“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媒体要注重讲好振兴故事,发挥凝聚的作用,依托媒介融合,为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基层新闻工作者必须牢记职业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秉持“跨界”理念走进乡村、走入田间,践行“四力”,真正传播乡村振兴好声音。本文将介绍“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记者“跨界”的时代意蕴,进而详细阐释基层记者“跨界”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五年来,中国记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思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关于党的群团工作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记协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纽带作用,聚力新时代“记者之家”建设,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团结引领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保持人民情怀,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路作出了新部署,在新的目标要求下,如何以广电之力助推乡村振兴?本文基于广播电视媒体的作用,提出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资源优势和功能定位,以江苏连云港广播电视台的探索实践为例,从形成协同提质的“长板效应”、发挥自有引力的“磁吸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飞轮效应”和凸显惠农服务的“探路效应”四个方面,阐述广电媒体全面融入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和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采.写.编》2022,(2):2-2
“知史爱党,增强’四力’”教育活动“知史爱党,增强‘四力’”教育活动是由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杂志社承办的新闻行业教育培训活动本次活动进一步引导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力”,更好履行职责使命,推动全省新闻宣传工作焕发新面貌、展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S此次教育活动邀请了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石家庄学院的专家教授,以及河北曰报社高级编辑共同在线授课,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均可点击观看。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着眼于增强新闻工作"四力",从自身新闻工作实际出发,探索新闻工作者在新时期如何写出导向正确、有现实意义和思想内涵、贴地气的好作品,以期切实提高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时代,对于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作者两次蹲点乡镇农村开展新闻采访为例,从寻找“新线索”、发掘“新题材”、发现“新价值”、书写“新文章”四个方面阐释新时代党报新闻工作者如何守正创新,践行“四力”挖掘新闻,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品质、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2.
新闻事业是时空条件下的产物,新闻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与地域相关,但“地方性”却较少被新闻政策研究关注。作为一种与城市相对的生产生活空间和综合性文化范式,乡村及其新闻政策的制定和传播有着独特的语境。新闻政策是党和政府实现乡村振兴、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新闻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重新审视乡村新闻政策、乡村传播的重要地位,对于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实现中国乡村的现代化治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是新时代做好"三农"新闻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日报》(农村版)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这根主线,全方位报道这一重大战略在河南的生动实践,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4.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从业者增强"看家本领"、党媒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至关重要,为党的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行方向。一年多来,恩施日报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主旋律,推出了一大批讲述恩施好故事、传递恩施好声音、塑造恩施新形象的新闻作品,在锤炼"四力"中践行"铁肩担道"使命,构建了新时代党媒主流叙述.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西藏分社高度重视“四力”教育实践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深入海拔4500米以上的艰苦边远地区调查研究,在更能检验“四力”的高海拔地区锤炼非凡的脚力,锻造雪域高原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2020,(4):66-69
新华社西藏分社不断深化践行“四力”要求,向极高海拔新闻场冲刺,走遍西藏最高、最远、最险、最苦的地区。每年采写播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新媒体等各类稿件超过7500条(张),推出“玉麦乡卓嘎姐妹”等全国重大典型,忠实履行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书写了新时代西藏发展的精彩篇章,用真情和奉献铸就了新时代新闻战线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17.
左志新 《传媒》2019,(3):36-36
2月12日,中国记协发布了《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和《关于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报送工作的通知》,启动今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在《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2019年度)》中提到,开展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旨在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作用,推动新闻媒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努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职责使命,践行“四向四做”,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守正创新做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8.
沙滨洋 《传媒》2021,(21):74-7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也是对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增强新闻工作者的本领能力,核心是增强"四力",关键是提升采访者的采访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实现采访的良性互动,实现采访者与受访者的可信沟通.  相似文献   

19.
赵雯  高艳 《新闻前哨》2022,(19):24-25
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作品在不断尝试创新叙事话语。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融合创新类报道不仅能让乡村故事传播得更广,亦有着构建乡村与农民形象,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议题社会化等潜在功效。本文以《党员生活》“红色美丽村庄行”系列报道为例,围绕“乡村小故事融入时代大主题”“调研式采访深入浅出做文章”“多媒体呈现有全景有细节”“融合传播助力乡村振兴”等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利用全媒体平台,讲好新时代的乡村故事。  相似文献   

20.
孙思秋 《视听》2022,(2):161-163
重大主题性新闻报道反映着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策划能力、特色风格和实力体现.乡村振兴主题报道突显鲜明的时代性,体现着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在新时代下,乡村振兴主题报道要反映时代共识,发挥引领精神、凝聚力量的作用,在守正创新中坚持主流媒体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