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概念与语词的演变关系中,概念的变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概念的变化决定了语词的变化;概念限制与语词修饰有区别,二存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往很多人认为语词修饰不一定有概念限制的作用,作却认为语词修饰都是概念限制,不过是在自然语言中发生,并且存在深浅差别而已;在自然语言中概念与语词具有复杂的关系,其本质在于语言的自然和语境的特定性。  相似文献   

2.
语词与概念的关系也就是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本从新词产生时能指和所指的任意结合,随着历史的发展能指和所指关系发生的变化(所指相同,能指不同;能指相同,所指不同)以及流俗词源中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几方面进行论述,以期通过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剖析汉语语词与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地表达概念,避免思维混乱,我们必须了解概念和语词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必须借助语词来表达,但概念和语词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语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也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语词”是“词”的非专科部分的最邻近的上一个层次的概念。语词有潜在的情况,就是文献中见不到反映,却活泼地潜在于通用语或方言的口语中,这不同于承用。语词潜在的运动就是这个语词在口语中有意义或词性或使用范围上的引中或变化,或者展现其构词能力。由于文献反映的缺失,潜在及其运动的过程我们往往难以描写,常常只能见其首尾。认识这个命题对于语词的历史研究和训诂研究都是有意义的,可以解决一些疑难。  相似文献   

5.
具体概念是辩证逻辑研究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关于具体概念的语词表达形式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对立结构的语词表达具体概念。本文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从分析具体概念的客观基础和特点着手,提出了具体概念在语词表达上与抽象概念并无区别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概念与语词普遍存在模糊性,这是同为客体经常地存在着一个性态和类属不确定的中介过渡;认识是无限的,存在着模糊与精确的地位辩证转化;无限的客观世界只能运用有限的概念与语词作近似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共同特性,语言的模糊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以几个典型的词类为例,从语词的边界模糊论述了语言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表述思想的时候,因为概念与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了准确表达思想,必须要明确概念.本文通过一些例句,介绍了明确概念的具体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我们准确地表情达意,避免犯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9.
“自组织”理论认为语言的生成、变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据性。本文综述了词语理据研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语词的理据性;语词理据可分为语词内理据和语词外理据;语词外理据是语词内理据的基础,两者交融,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逻辑学界关于传统逻辑教科书中“概念”与“词项”的取舍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从“概念”与“词项”内涵与外延的上 ,以及传统逻辑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方法来看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 ,而词项是语词在命题中的逻辑内容 ,是构成逻辑形式的基本要素 ,属于逻辑学的范畴。传统逻辑教科书中用“词项”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语词教学是中学语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对言语材料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言语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特定语境下的语词变异,贝0是中学语教材中大量存在、语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传统逻辑中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它们又必须通过语言学中丰富复杂的语词来表达,语词可感性强。若把“概念的语词表达式”称为“词项”并以之取代概念引入形式逻辑体系的概念章节,则可避免其抽象性,使概念和语词意义相统一。本文在已有的形式逻辑判断推理部分定用“词项”的基础上提出上述观点,并从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联系中具体分析了词项的类别和识别方法,以及正确运用和接受词项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前老子时期“道”语词的发展及哲学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于考察老子同时代以及之前“道”这一语词及其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考察它的原始义以及后来的各个衍生义,由此把握道从日常语词发展为哲学概念的完整过程。其具体包括:(1)“道”包括道路、引导在内的原始含义;以及由此衍生出的(2)方法义;(3)社会法则义;(4)道德义;(5)自然法则义;(6)更为普遍的规律或法则义;(7)由原始而发展的言说义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老子之前或同时,关于道的语词内涵发展所已到达的进度,了解老子“道”的哲学的概念准备,了解前人为老子哲学所奠定的观念甚至是思想基础,并了解前老子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内在连接。完全有理由这样说,老子的道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的。是前老子时代关于道的丰富理解或认识构成了老子“道”的哲学的坚实概念与思想基础。老子所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向着抽象与系统高度的辉煌一跃。  相似文献   

14.
概念通过语词来表达,普通逻辑学对概念的划分是静态的,语词在运用中表达概念是动态的。在静态的逻辑划分中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关系呈现多种阐释的学术观点,又遭遇自相矛盾的难题,只有从动态运用的角度,考察和分析语词与概念的关系,才能对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辨析及其相关问题,提出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以“异质同构”的原理等为基本依据,提出“汉语语词中介符号”说,认为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有一类词语的内部结构里存在着两重符号,即表层的词形符号和里层的意象符号;进两重符号结合起来,以意象符号为中介而由里及表地逐层表达语义,从而在语词音义结合的关系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摸式:  相似文献   

16.
语词与概念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往概念理论中,都或多或少地夹带着概念与语词关系的讨论.在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中,范畴、实体、属性、属、种等总是与名词、词项不作区分地混同使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也因此被称之为"词项逻辑".  相似文献   

17.
以“异质同构”的原理等为基本依据,提出“汉语语词中介符号”说,认为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有一类词语的内部结构里存在着两重符号,即表层的词形符号和里层的意象符号;这两重符号结合起来,以意象符号为中介而由里及表地逐层表达语义,从而在语词音义结合的关系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模式:语音(言)词形语象(象)意象语义(意)  相似文献   

18.
在人际交往中,根据沟通手段的不同,可以将沟通划分为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目前语词沟通是人类最精确、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也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沟通形式,但在实际交际中语言和非语言成分是混在一起的,在文字之外还有一些隐蔽的、感官维度上的信息传递。沟通双方的接触包括两个部分:内容部分和相关部分。内容部分由语言表达主题内容,相关部分提供了解释内容的框架,多为非语词形式,非语词沟通才能真正地反映出说话的准确思想和感情,在沟通中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对非语词沟通进行探讨,对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非语词沟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1.1 在自然语言中,对概念起限制作用的限制语与对概念不起限制作用的非限制语极为相似。它们在语言形式上大多以定语和状语的形式出现,常与表达原概念的语词构成偏正短语(当然也有偏正式合成词),因而,常易被人混为一谈。 §1.2 所谓限制是有着明确的界定的,前人早就揭示了它的逻辑特征:a、 使概念的内涵增多、外延减少;,b、 使原概念与限制后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即使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凡是具备这两个逻辑特征语词,我们称之为限制语,反之,则为非限制语。例如:“东北虎”、“蝇虎”、“蜂虎”等。“东北虎”是“虎”的种概念,“东北”增加了“虎”的内涵,缩小了它的外延,因而“东北”是“虎”的限制语。“蝇虎”、“蜂虎”都不是“虎”的种概念,前者是一种善于捕食蝇类的昆虫,后者是喜食蜂类的鸟儿。这里的“虎”,是说“蝇虎”、  相似文献   

20.
概念整合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它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理解产生了重大的认知影响。概念整合一方面能使隐喻常规关系理解的过程实时化,另一方面能使隐喻的意义建构与推理层创结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