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湘南土话是分布在郴州、永州地区的归属未明的汉语方言,处于官话的包围中.湘南土话作为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与当地的民俗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对研究湘南地区的民族源流和移民历史有重要价值.如今湘南土话濒危,建立湘南土话博物馆是一项保护濒危语言的重要措施,是保护濒危语言和开发土话资源的重要实践,对研究该地区的民...  相似文献   

2.
湘南地区是瑶族的传统聚居地之一,在这片区域内形成了众多呈点状或片状分布的瑶族聚居群落,他们在日常交际中对内使用瑶语,对外则使用当地汉语方言,是典型的双语使用区。桂阳县作为湘南地区的中心,既有瑶族乡也有瑶族村落,瑶族群体在双语使用历史、双语习得途径、语言传承及双语使用方面颇具特点,由此可以透视整个湘南地区瑶族的双语使用现状,是湘南地区瑶汉双语使用的典型个案。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当地瑶语也呈现出一些语言濒危的迹象,其语言生态问题逐渐突出,如何实现当地瑶语的可持续发展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黔南汉语方言中成套出现的腭化辅音,是黔南汉语方言有别于贵州其他汉语方言的重要特征。黔南苗语、布依语、水语都存在大量腭化辅音。研究表明,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影响是黔南汉语方言腭化辅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湘南方言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湘南方言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在战国中前期主要通行瑶、壮等少数民族语言;唐宋以前形成了以古湘语为主的汉语方言;唐宋以后受以客赣方言为主的江西移民方言的影响,湘南方言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湘南土话;明代以后,官话以读书音的方式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湘南地区的强势方言。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对《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方面需要利用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去阐释。而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本质教学、语言结构教学、语言演变教学等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借鉴意义和解读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与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新形势下,语言侦查技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地域性言语识别的语言文字类案件中,汉语方言语音的声调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特性:一是汉语方言语音的调类和调值特征具有突出的差异性,二是汉语声调特征具有极强的稳固性,三是汉语方言中的连续变调具有各自特点和规律.这三方面特性决定了汉语声调特征在地域性言语识别中具有高等次的识别价值,应得到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廖贞 《现代语文》2007,(9):65-67
方言是因地域之间的隔阂而形成的语言变体,一般所谓的方言,指的是地域方言.汉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地域,汉语在历史上形成了多样、复杂的方言.与此相应地,汉民族文化也包含着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战争、割据所引起的社会分裂,动乱和灾荒所引起的人民的迁徙,是形成方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8.
喀什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在清朝后期,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受到多民族语言、多汉语方言的影响,在广泛的语言接触中不断产生融合,展示出别具特色的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桂龙 《现代语文》2007,(10):126-127
称数法中概数表示法的运用,是语言生动活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语言表述准确性的要求.聊斋俚曲是明清山东方言研究的重要资料,它产生于近代汉语后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重要时期.本文想通过对俚曲中概数表示法的考察,窥见其向现代汉语过渡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国内语言接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学者们有关语言接触的探讨,在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研究的方法、接触的机制、与其他学派关系等方面;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研究中关注于接触与语言的变异、借词、语法渗透、语音干扰、翻译研究等方面;在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研究中主要涉及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特殊语言现象、方言系属、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交互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新的语言理论、研究方法不断应用于汉语方言研究领域,从而使其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类型学在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二是汉语方言音系的优选论分析研究成为一种"新潮";三是地理语言学在汉语方言研究中开始兴盛。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20,(1):76-81
利用能够反映"态度的ABC模型"中三个语言态度成分的11个语言特征,考察泰国北部华人对泰语、汉语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总体来看,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最为积极,对汉语方言的态度最为消极。泰北华人的语言态度受教育媒介语的影响最大:接受单语教育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方言的态度较为消极,汉语普通话不作为教育媒介语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较为消极,可见接触、学习和使用汉语普通话有利于泰国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秦地方言是汉语方言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汉语口语及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声母、韵母、声调特征明显,语音纯朴,值得我们全面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说"马铃薯"     
汉语方言中对于马铃薯有不同的叫法,本文尝试从词汇、语言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不同说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伊犁汉语方言和分布于南疆的汉语方言同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伊犁汉语方言是新疆的“土著”汉语方言之一.伊犁虽非汉民族的发源地,但从古代起,汉民族就在伊犁定居并繁衍生息,伊犁也就有了历史悠久的汉语方言.虽然当时的伊犁汉语方言与今天通行于伊犁地区境内的汉语方言有一些区别,但是联系是很密切的.有的专家认为伊犁汉语方言是在陕西回族所说的中原官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时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笔者认为伊犁汉语方言的基础的确是中原官话的关中方言,但又不同于关中话.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融汇其他方言如湘方言,吴方言以及北方方言其他一些次方言的词语,又融入其他民族语言大量借词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满语、阿拉伯语、俄语词语而形成的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一种方言.伊犁汉语方言在多方言,多语种共处的语言环境和人文条件下兼收并蓄成为一种异彩纷呈、样态特殊的方言.它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词汇方面,更有其独特性.笔者认为伊犁汉语方言词语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承传性;二、融合性;三、变异性.本文试对这三个特点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6.
方言和语言史研究关系密切,四川方言和汉语史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对四川方言作进一步的说明,另一方面是根据四川方言可以更好地研究汉语史。四川方言在词义上有不少独特之处,用方言考释的形式解释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使用的词语或者义项,可以把活的方言词语与古典文献用例两者结合,从而对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据,使古今贯通。对四川方言“挨”、“漮”、“篾”、“舔”、“争”、“鲰”之义逐条训释,即是尝试。  相似文献   

17.
语言标准虽一直被视为汉语方言分区的首要依据,但是语言外部标准如历史、人文、地理条件等在方言分区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方言分区合理与否.根据语言外部标准,传统上归属江淮官话的江苏泗洪方言归于中原官话相对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18.
新晃汉语方言与其他语言和方言的频繁接触影响和加速了它的变异.这种变异在外出求学和工作人员的语言中尤为突出,有些变异是暂时的,有些变异则体现了这种方言总体性的变化方向。新晃高139班40名同学1997—2007年问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变异能为我们探讨方言的变化趋势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昆明方音七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 1939年 ,丁声树先生记昆明方音 ,后收入杨时逢先生《云南方言调查报告 (汉语部分 )》一书中。笔者曾据《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所载 ,写《云南汉语方音史稿 (十 )》作过初步评介。2 0 0 3年《昆明市志·汉语方言志》出版。此书语音部分与丁先生文章有什么不同 ?本文将一一作出解答 ,从中可看出昆明方音七十年的发展变化。说明沿用和改写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桂东北地区是我国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官话、粤语、客家话、土话平话、湘语、闽语等6种汉语方言,有的方言内部还有差别较大的次方言;有勉语、壮语、标话、苗语、侗语、茶洞话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章对桂东北地区内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地理分布、人口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是了解本地区语言生态的难得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