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小编语:继“9.11”事变之后,中东局势亦变得极为紧张。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巴勒斯坦的激进组织接二连三对以色列发动袭击,打死打伤多名以色列人。2001年12月7日准备进行的巴以双方安全会谈,因7日清晨以色列空军对巴勒斯坦加沙城进行空袭而成为泡影。之后双方战火不断,巴勒斯坦个别激进组织积极采取报复行动,以色列则连续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巴自治区进行太规模空袭。近日,以色列沙龙政府公开表明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断绝联系,并轰炸了阿拉法特的官邸。阿拉法特召开紧急会议,以挽救陷入死胡同的巴以对话。  相似文献   

2.
1993年9月9日,巴勒斯坦总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相互致函,正式承认对方。这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历史性突破,是结束持续40余年的阿拉伯——以色列冲突,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关键一步。9月13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和巴解组织执委会成员阿巴斯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原则宣言巴以相互承认以及巴勒斯坦有限自治等内容的和平协议。 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经过长期的尖锐对抗,互相残  相似文献   

3.
不出所料,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落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之手,只是另有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同来分享。 出生在耶路撒冷,现年65岁的巴勒斯坦加沙——杰里科自治领导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几乎将全部的心血都献给了巴勒斯坦的独立解放运动。1959年,他在科威特秘密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及其军事机构“暴风”部队,并锲而不舍地领导解放巴勒斯坦的游击战争。 阿拉法特从未放弃过他的信念,拉宾则一直是反对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坚定强硬人物。然而,国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安全内阁周四(9月11日)晚决定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亚瑟·阿拉法特。他们称阿拉法特为和平进程的“绊脚石”,并声明要除去这一障碍,但“具体时间和方式待定”。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指责阿拉法特阻碍了和平进程,没有对多数实施自杀性炸弹袭击的恐怖分子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这位以色列官员的讲话目的在于向其它巴勒斯坦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他们应该抛弃阿拉法特。  相似文献   

6.
11月11日,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阿拉法特逝去了,他带走了不少争议,留下了许多思考:巴勒斯坦怎么办?巴以局势会怎样?事情好像没有人们估计的那样糟糕。当天,以色列总理沙龙表示,阿拉  相似文献   

7.
第一现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于2004年11月11日凌晨在巴黎贝尔西军医院病逝,享年75岁。阿拉法特病逝消息传出后,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涌上街头,表达他们的悲痛之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电唁阿拉法特逝世时指出,阿拉法特的逝世不但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巨大损失,也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朋友。中国国家副主  相似文献   

8.
耶塞·阿拉法特年轻时在埃及私运枪支到巴勒斯坦,早在那时,他就梦想建立巴勒斯坦国。然而今天,他已担任了六年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这一机构的建立就是向最终独立迈出的一步,但阿拉法特还是没能够把他的梦想变成现实。对巴勒斯坦人来说,阿拉法特象征着他们为争取家园而进行的斗争;而对于以色列人来说,阿拉法特则代表着要摧毁他们家园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2003年9月25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官邸附近,一名巴勒斯坦女孩手执阿拉法特画像参加示威活动。当天,数干名巴勒斯坦群众在这里举行聚会,表示支持他们的领袖阿拉法特。  相似文献   

10.
11月11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与世长辞。当天,以色列总理沙龙表示,阿拉法特的去世可能会成为中东地区的“历史性转折点”。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也说,2009年离开白宫前,他保证会有一个“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出现。阿翁离去,真的会给巴以僵局换来和平的曙光吗?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阿拉法特一生孜孜以求的梦想。然而,由于在耶路撒冷、难民、领土等关键问题上以巴双方争执不下,巴独立建国进程一直踯躅不前,巴以局势也一次次在定点清除与自杀式袭击的暴力循环中不断恶化。舆论认为,阿拉法特的离去将给巴以僵局…  相似文献   

11.
阿拉法特走了。2004年11月11日,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巴勒斯坦国总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在巴黎一家军医院抱憾长逝,享年75  相似文献   

12.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19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寄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涌向巴勒斯坦。1948年,以色列建国,从此中东战乱频繁,以色列先后与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国家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战争。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人民从来放弃建立独立国家的斗争。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律逝世。2005年1月10日,阿巴斯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巴以局势揭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卡拉梅战役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冲突,对阿以冲突和巴勒斯坦事业产生了复杂的、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卡拉梅战役导致"法塔赫"的崛起,阿拉法特成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言人,开创了巴勒斯坦事业的新局面;它提振了巴勒斯坦人的士气,增强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它宣传了巴勒斯坦人的事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改变了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使国际社会重新认识巴勒斯坦问题;卡拉梅战役后"法塔赫"实力迅速增强,在对以色列暴力袭击迅速升级的同时也严重危害了约旦的国家安全和稳定,从而埋下了约巴战争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第14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3月28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落下帷幕,由于以色列的阻挠,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等在中东有影响的人物缺席。会议通过的以沙特中东和平新建议为基础的“阿拉伯和平倡议”,受到各方  相似文献   

15.
时事背景中东地区是世界的多事之地。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特别是同巴勒斯坦人民之间,长期以来战争不断,惨烈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物质损害、近百万难民背井离乡,给巴勒斯坦人民和以色列人民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1993年在马德里召开的中东和会,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在以后的数年中,在双方领导人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推动下,巴以和平以缓慢的速度和曲折的进程前进着。  相似文献   

16.
诸神的困境     
在家园与故土、宗教与信仰的层层叠叠、环环相扣的敏感难题面前,巴以双方用战火琢磨了半个多世纪,双方为此哭红了眼,也打红了眼,却又不得不无奈地硬着头皮僵持着。阿拉法特身上,几乎集中了巴以问题中所有的无奈和窘迫。他一方面几乎要赤手空拳地面对强大的以色列,一面又要讨好国际社会尤其是看某些大国的脸色,同时还要面对巴勒斯坦内部强硬派的指责和压力,尤其是面对巴勒斯坦内部林立的派系和各种纷杂的政治主张,阿拉法特显然对“伊斯兰抵抗运动”、“伊斯兰圣战组织”、“巴勒斯坦真主党”、“阿克萨烈士旅”等激进派别和恐怖组织控制乏力,…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杰出的领导人阿拉法特在巴黎溘然长逝,他的离去为巴勒斯坦的前途蒙上了更多的阴影,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的领导与精神领袖,他传奇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与痛苦。但是在他离去之后,回顾他的一生,我们又不得不敬佩这位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操和极具个人魅力的英雄。壮士一去不返,但愿他为之追求一生的和平与自由之梦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8.
“耶路撒冷,没有你,我的梦就不会完整。”———阿拉法特在我心目中,阿拉法特是一位慈祥和蔼、刚强不屈的老人。他的双眼,永远是那么炯炯有神;他的脸庞,永远写满刚毅与亲和;他的微笑,永远充满胜利的曙光。他的身影,遍及巴勒斯坦的每一寸土地;他的声音,响遍中东的每一处角落;他的一生,总在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尊严而战斗,总在为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巴勒斯坦国而忙碌,总在为中东的和平奋力呼喊。阿拉法特来自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曾经那血火交融的岁月、战争与流亡的洗礼,他更真切地了解人民的疾苦与无奈。从著名的学生领袖到突击队队长,从一位没…  相似文献   

19.
自从9月28日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以来,已有20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其中绝大部分是巴勒斯坦平民。这给中东和平进程蒙上一层阴影。主张和平的人们无不为之痛心疾首。为了结束这次冲突,10月22日,在开罗召开了为期两天的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并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镇压巴勒斯坦人民的残暴行径,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警告以色列应对镇压行动造成的破坏中东和平进程和巴以关系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但以色列并没有因此收敛。当然,巴以双方几十年的恩怨不会轻易化解。但流血冲突,只能断送中东和平进程。只有双方尽快恢复和谈…  相似文献   

20.
时下,巴以和谈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东和平已成大势所趋,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梦即将成为现实。此时此刻,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一个人——阿拉法特。提到阿拉法特,世界上可谓妇孺皆知。他身穿墨绿色军装,头扎黑白相间或红白相间的方格头巾,满腮胡子,两眼炯炯有神,几十年来一以贯之。有人曾向他问及此事,阿拉法特答曰:“这是我的风格,阿拉法特的风格。”的确,在世界各国层出不穷的领导人中,阿拉法特的装束真称得上是独一无二。不过,他头上包扎的那块头巾还挺有说道的。据说,他头巾包扎的形状颇似不规则的巴勒斯坦地图。至于头巾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