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周围 《成人教育》2009,29(12):27-29
个人成长对心理咨询师的人格成熟及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个人成长意味着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对经验开放、充分地信任自己、形成自己内在的评价源、成为过程的意愿的“真实的自我”。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的基本方式就是通过他人帮助或自我帮助,与自己形成真诚透明、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同理解的关系,促使自我觉察、实现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全面回顾及剖析,阐述了个人从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及形成原因,深层次地审视并分析了自我的人格特征,从而揭示了自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内心追求和渴望,并对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所具备的条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指明了自我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自我觉察是心理咨询师培养与保持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在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我觉察可以促进心理咨询师对自我的认识和觉知,能够帮助心理咨询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实现自我的不断成长;能够帮助心理咨询师放下自我,真正表达出对来访者的同理心,更好地帮助来访者;能够帮助心理咨询师积累经验,保持和提高心理咨询技能。  相似文献   

4.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意识是指咨询师对整个心理咨询活动的意识,是咨询师对心理咨询过程的认识与评估,对自己是否能有效地驾驭心理咨询过程,以及对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自我特征、自我完善等方面的认识与判断。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能否对自己的工作、工作的状态及工作结果有清醒的意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不仅直接影响心理咨询的成效,也与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自我暴露这个术语是美国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Sidney Jourard)在1958年提出的.按照朱拉德的观点,自我暴露既是健康人格的表现,又是成功的自我调节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自我暴露即教师将自己的有关经历和体验告知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1]. 自我暴露技术是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的一种常用技术,也是个体心理咨询取得成功的必要技巧之一.作为心理教师,自我暴露技术在心理课堂上同样也是一种必要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包含专业成长和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内容,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从业的终身必修课。心理咨询师要胜任心理咨询职业角色,必然要积极采取有效的自我成长策略,实现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7.
何红娟 《文教资料》2009,(26):179-180
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非常重要.本文从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格式塔疗法、认知疗法的角度对咨询师的成长进行了诠释,无论哪一学派,咨询者,作为咨询的要素,其心理成长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丁、笛卡尔、海德格尔的思想是现代个体人格的重要哲学理论背景,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性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奥古斯丁通过自我的“激进反省”实现了思想的一个转向,开启了对内在个体人格的关注;笛卡尔通过怀疑的方式来寻求认识的确定性,把确定性的基础完全建立于内在的自我,奠定了现代个体人格的心理基础;海德格尔则把内在自我的理性确定性转变为无理性的情感,确定性通过内在自我的发展走向了丧失确定性的结局,显示了以内在自我为基础的现代个体人格发展的逻辑终点,最终导致了现代性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该就教学心理自身所是的样子来展示它。直观教学中的直观牵涉到心理的枢纽——精神。一切违背"自然"的教学都极难说是健康而积极的,同时教学也不可能是粗疏放任的纯自然活动,于是,教学心理所朝向的东西既有朴素的内质,又有文化的积累,那即是自然和文化的综合,亦即"精神",它是教学中人之成长的根本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远优于强制性命令,教师应以对自己的规范来无声地示范,学生在心理上就会认同并易于接受。教学心理的核心就在于激发起学习的内在动机,这就策动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的力量,学生就会在自我超越的内在驱策的引领之下不厌倦地沉浸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0.
心理是由内在的、相互对立的力量构成的发展中的矛盾统一体。创伤经验是心理内部冲突的表现,它是打破虚幻的自我、重新构建主体的积极力量。童话运用语言对创伤经验进行表征,使主体欲望得以表现,儿童无以名状的内在焦虑也由此转化为外在的具体所指。从而有助于儿童对主体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1.
二十余年来,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地区的学校已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尽管现在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作为该项工作的实施者,心理教师的自身心理成长问题,却未得到充分重视。心理咨询的工作特点,要求咨询师本人通过接受专家督导、一对一咨询等方式,来增加自我觉察,获得自我成长,这已经成为欧美等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共识。缺乏自我觉察的训练,会造成心理咨询师对长期困扰自己的问题不能加以觉察,这可能会影响其咨询效果,甚至对咨访双方造成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存在准入门槛低,专业背景千差万别;偏重理论提升,忽视人格因素;典型的应试教育,讲授为主等问题,建议通过实施分层培养,满足不同水平学员的发展需求;增加个人成长模块,促进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完善;突出体验式教学,生成心理咨询师的实践性知识;强化后续培训,保障心理咨询师的可持续发展等策略提高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职生自我效能、自尊和健康人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心理测量法等方法,对高职生的人格统合状况、影响高职生人格统合状况的因素及高职生的人格与自尊、自我效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使用自尊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大学生健康统合人格量表.  相似文献   

14.
孙杰 《教书育人》2009,(12):106-107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问题是青春期人格发展的核心,反应了青春期人格发展所遇到的矛盾和冲突的内在根源。因此,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中学生健康的自我认同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我认同感的界定 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它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把信念和价值观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并对自我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这种评价通常来自于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看法.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情上觉得自己很聪明或很笨,在某些行为上觉得自己很拙劣或是很卓越;他可能很喜欢自己或很讨厌自己……类似这些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我印象和经验,日积月累就成为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剧情简介]自从赫尔墨斯在一次中国旅行中旁听了一节语文课《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后,他的内心陷入了极端的痛苦,后来巧遇孙悟空,孙悟空引他来到中国天宫南海心理发展中心,请咨询师观世音菩萨为自己做心理辅导.最后,在观音大士的帮助下,赫尔墨斯脱离茫茫苦海,回头靠岸.  相似文献   

17.
某高三男生经常莫名焦虑、恐惧、抑郁,伴随失眠,无法自行排解,经过咨询深入了解到他内在的矛盾:想要努力但是又担心“考上大学,就无法照顾父母了”。咨询师遵循人本主义理论,充分调动来访者内在积极力量,同时运用格式塔理论的空椅子技术协助来访者处理未完成事件,最终焦虑自然缓解,恐惧释放,自我力量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阮籍人格心理的超我意识具有自由超脱和批判世俗的特点。在现实环境和自我意识的压抑下 ,产生“超我—自我”的心理冲突和道德焦虑 ,并在《咏怀》诗中通过自卑与自责的方式凸现出来。其超我意识是在家族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及认同下产生发展的 ;同时他内向软弱的性格和与政治的疏离关系 ,又使超我无法突破自我的压抑。阮籍超我意识的理想人格从勃兴到分裂 ,是当时社会条件下他的个体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9.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道德自我"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涉及道德自我的缘起、道德自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道德自我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同一性理论、性格类型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卢文格的发展类型理论.当前的道德自我发展理论主要是从认知角度出发构建的,实际上道德自我是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统一,今后需不断深化道德自我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20.
虚拟自我是在网络空间中存在并被认可的自我察觉、自我形象或自我感情,是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虚拟自我既可以弥补自卑心理,增强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也可能阻碍人格统一,形成自恋、逃避心理,导致虚拟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