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有理想的生命存在;教育,是体现人之理想特质的实践活动。因而.教育也是有理想的,教育理想包括“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两方面。“教育的理想”在于成就人的自由人格、高尚人格和幸福人格,而它们须通过“理想的教育”——即凸现主体的教育、涵养德行的教育和回归生活的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学习负担:涵义、类型及合理性原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是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 ,但迄今为止 ,大多数研究都侧重对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实问题进行归因研究和对策研究 ,却对学生学习负担的本质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缺乏科学的、理性的认识 ,以致教育工作者对“减负”仍存诸多困惑 ,“减负”效果很不理想。了解学生学习负担的涵义及类型 ,掌握合理负担的原理 ,对中小学教师自觉“减负”具有重要意义。一、学习负担的涵义及类型学生学习负担的涵义及类型是学习负担理论最基本的问题。然而 ,现行的教育学著作和相关辞书对此却没有明确的界定。给“学习负担”下一个…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是“真实的我”不断设计“理想的我”,并将“理想的我”变为“真实的我”而不断奋斗的过程。为此,我们应在中小学生开始勾画理想自我形象的时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开掘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树起一个个鲜活的、真正具有说服力与教育力的偶像。  相似文献   

4.
“志当存高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经典的理想前途教育思想曾广泛流传,激励多少仁人志士去奋斗,鼓舞多少有识之士去求索。而今,在学生中听到最多的是“不给他学”、“我爸是老板,我学不学没什么用”、“我爸我妈没本事,学好了考上也读不起”、“学习不如上网吧有意思”……这些言行恰恰证明了我们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占宝  周雯 《师道》2003,(11):47-48
校长说: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人生的追求在于成为真正的人,教育的追求在于培养真正的人,美好的教育应是教师教育的理想与学生理想的教育的共鸣。附中的教育不仅要给学生推开大学之门的手,更要给学生推开人生之门的手。记得一位教师说过:“一个教师最好的奖励来自于他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离我们的教育理想究竟还有多远?我们离学生理想的教育究竟还有多远?我们怎样创造适合我们学生的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校门口拍下别离的照片时,都能由衷地说一句“附中三年,我没有遗憾”,我们每一位附中的教师应该做的还有很多,能够做的还有很…  相似文献   

6.
《家长》2009,(1):4-4
近日,上海市市教科院普教所发布了《上海中小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抗逆力研究》,其中在“上海中小学生发生过影响最大的十个应激性生活事件”排行榜中,“考试失败或不理想”位居榜首,且多数学生认为,“考试的失败或不理想”对自己打击之大,超过“丧亲之痛”。  相似文献   

7.
教学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特指具有主体意义的学生,“本”则是指统领全部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的教育哲学观,其价值理想在于建构“生命化”教学、“收益化”教学和“人性化”教学,并具有批判性意义、导向性意义、解读性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不同于专门的知识教育。智力、情感和意志的协调与统一是素质教育理想的体现,“教书育人”即是实现此种理想的最好途径。本文指出目前素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差距在于偏重专业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从而提倡指导将知识、道德、文化教育统一起来,以实现“教书育人”即素质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教学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特指具有主体意义的学生,“本”则是指统领全部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的教育哲学观,其价值理想在于建构“生命化”教学、“收益化”教学和“人性化”教学,并具有批判性意义、导向性意义、解读性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探讨了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理想教师形象调查”研究发现:1.中小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应具备这样一些优质特质。即“对学生一视同仁”、“普通话标准”、“态度友善和蔼”、“教学方法灵活”、“宽容和理解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作业适度”。2.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对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的标准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地方。3.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1)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2)扎实的教学基本功;(3)良好的师生交往与沟通能力;(4)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对教师标准或理想形象的探讨,一直是国际教师教育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试图从学生的角度,以“你心目中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与“你心目中最不喜欢的教师”为题,通过对北京市12所中小学的4,850名学生的调查,考察了当前中小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并将这一研究结果放在一个跨文化的研究背景中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一些教师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总喜欢树立“典型”,杀鸡儆猴,试图用最严厉的处罚来警戒犯类似错误的学生,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而且更为严重是会引发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有错必罚”并不是教育犯错学生的理想方法。那么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又会如何?由于我们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不能完全分辨是非,他们很多时候错了但却不知道为什么错,  相似文献   

14.
“生本教育”理念,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简而言之,就是“以生为本”。“生本教育”的理想追求就是“教育走向生命”与“教育激扬生命”。“教育走向生命”是从教育的导向性来说的,教育的旨归在于提高生活的品位,提升生命的质量,“教育激扬生命”则是针对教育的僵死与呆滞性而言的,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士子“文行山处”的态度;一方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与政治理想.《儒林外史》的理想人格是传统儒家“归仁养德”与道家“顺天从性”理想人格的综合.形成这种特殊人格的原因在于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现今的社会思潮、家庭教育、学校教学,似乎还深受科举制度和“八股教育”遗风之害。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个重点中学里的优秀学生,其抱负往往只是“考上名牌大学”,“在竞赛考试”中拿名次,竞争的对象不过是自己的同伴、同学,或国外的年青学生。爱因斯坦说过,学校要求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却很少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大意)。我们的理想应该更远大些:探索自然的奥秘,寻求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我国的各科教学大纲中,都强调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却有必要进行探讨,我们理应避免狭隘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理想”关涉其教育实践的价值引领,“务实”关涉其教育实践的存在方式,“理想”要义包括工具性理想、价值性理想等;“务实”要义包括关注并解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疏导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与焦虑等。“理想”与“务实”虽不可偏废,但现实中的分离却不鲜见。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担当要将“理想”与“务实”结合起来,做到“四个优化”,实现具体的、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鸿沂 《家长》2014,(11):6-9
虽然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但这个节日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再看看现如今的孩子,浪费食物的现象严重、饮食礼仪缺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传统"食"文化面临危机,中小学生不健康的饮食行为非常普遍,与营养过剩相关的疾病开始在孩子中蔓延……这些都严重危害着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中小学生施行“食育”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邵春燕 《文教资料》2010,(33):147-148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中学开展理想教育有利于实现“为了学生”、“基于学生”、“通过学生”、“发展学生”的德育目标。学生成功的获得既需要艰辛劳动的付出。更需要不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坚强的信念、态度,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并且把这些美好的状态贯穿于人生奋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追求教育真理.是教师对学生的使命所在,是对自身理想的诉求。然而尽管许多教师对学生倾尽全力.苦口婆心,却难以从中收获效益。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乏美的震撼。“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缺了“善”与“美”.“真”有时就像一把利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