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今年5月,一次去庆阳采访,在谈到学校的变化时,一位四十来岁的老师用了三个关键词——窑洞、砖瓦房、楼房。他说他上小学时的学校就是几口窑洞,中学时学校里建起了砖瓦房,工作后几年,他所在的学校里就建起了楼房。  相似文献   

2.
窑洞之光     
毛健 《大中专文苑》2014,(11):49-49
在陕北,我认识了俭爷,俭是勤俭的俭,大概当初父辈给他起名的时候就指望着他日后能勤俭持家。俭爷真的很能持家,至今仍住在窑洞里,家当不多,收拾得清爽干净,非常俭朴。俭爷说他在窑洞已住了几十年,他还说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他的曾祖父也都是住在窑洞里的。住窑洞好,冬暖夏凉。俭爷引以为荣的是他的窑洞有18米深,饲养产奶的羊儿就住在窑洞的最里端。在长长的窑洞里,一切都离不开土,像土炕、土台、土墩等家具仍占据着洞里的主要位置。窑洞由于深长少了许多光照,从里往外看人是半剪影,从外往里看人就成了黑影。要说最豁亮的地方当然数窑洞门前和窗前。一句话,这里离光源最近。  相似文献   

3.
窑洞之光     
在陕北,我认识了俭爷,俭是勤俭的俭,大概当初父辈给他起名的时候就指望着他日后能勤俭持家。俭爷真的很能持家,至今仍住在窑洞里,家当不多,收拾得清爽干净,非常俭朴。俭爷说他在窑洞已住了几十年,他还说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他的曾祖父也都是住在窑洞里的。住窑洞好,冬暖夏凉。俭爷引以为荣的是他的窑洞有18米深,饲养产奶的羊儿就住在窑洞的最里端。在长长的窑洞里,一切都离不开土,像土炕、土台、土墩等家具仍占据着洞里的主要位置。窑洞由于深长少了许多光照,从里往外看人是半剪影,从外往里看人就成了黑影。要说最豁亮的地方当然数窑洞门前和窗前。一句话,这里离光源最近。  相似文献   

4.
赵金玉,贵州省兴仁县鲁础营乡永德村一位苗族教师,自幼读书历经坎坷。有了知识后,他立志在乡村授业解惑,领着一帮儿女,走南闯北,从故土到他乡,从山村到城市,共创办了四所父子学校,先后使2000多名孩子重返课堂。阳春三月,我沿着赵金玉办学的足迹去寻访他那被岁月尘埃湮没却依旧闪光的故事,去解读——“找赵金玉芽喏熏那就是他办的第一所父子学校!”一位赶牛的老人指着寨子里一栋飘着国旗的楼房说。赵金玉就出生在这个山村。4岁时他母亲去世熏靠父亲拉扯大。读师范时遇饥荒学校关闭熏回村后的赵金玉便在村里的几间破仓库里垒起土凳石桌熏当起…  相似文献   

5.
陕北延长县罗子山乡下西渠村小学教师王思明,扎根山村27年,克服种种困难,自力更生,勤工俭学,使当初只有两孔破窑洞的下西渠小学改变面貌,建起了二层教学楼房,使村里的两代人享受免费教育,从70年代起,下西渠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按时毕业率都实现了100%,比延安地区普及初等教育规划整整提前了15年,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办学的路子。他以“千万别误了娃儿们”为人生信念,敬业乐业,开拓进取,把现代文明带进封闭的山村。他任教于一人一校的复式小学,从1971年算起,共有18届91名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其中有30名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家     
放学。校门口。我的同学朝我挥手: "我回家了,再见。"我点头微笑:"好的, 再见。" 我沿着学校的围墙向前走,不远处的 那幢烟灰色的楼房里,有我的家。 这是一幢老式公房。我的爸爸妈妈在 这里建起他们的家,然后在这个家里,生 活了十六年。而我,他们的爱情结晶,在这 里,度过了十七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7.
为了山村的未来︱︱︱记大力发展教育的裕益村委会□昭平县教育局办公室陆遗森莫日华在群山环抱、层峦叠翠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所引人注目的学校,那就是富裕乡裕益村小学。2002年3月6日中午,自治区教育厅车芳仁副厅长一行到这所小学检查指导工作。当车副厅长得知学校两幢教学楼都是村委会从集体林场收益中拨款兴建,没有筹募群众一分钱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连连赞许说像这样抓教育的村委会实在不多见,一再叮嘱学校黄校长转达他对村干部们的问候。裕益小学座落在一片叫江浪坪的小山坡上,原来的校舍就是几间低矮黑暗的砖瓦房,极为简陋。由于…  相似文献   

8.
樱桃花开     
十多年前,我在大山深处一所初中任毕业班班主任。学校里三间简陋的砖瓦房是教室,那一排低矮的宿舍兼办公室呢,据说在大集体时就是一个养猪场,墙壁早已斑驳,要是遇上雨天,房中便到处唱起了“泉水叮咚响”。  相似文献   

9.
<正>我又一次来到位于彭铺村的舅舅家,眼前的景象焕然一新:原本灰白相间的砖瓦房变成了一栋二层楼房,大门上那一幅红色的“福”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院子里鸡鸭成群,好像在愉快地嬉戏玩耍。舅舅早已穿着一件崭新的衣服站在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习惯性地拉开桔黄色的窗帘…… 窗外是几座与家中的三层楼房极不协调的低矮砖瓦房,散落在高低不平的土坡上。土气的青黛色瓦片,浅灰色的墙,低低地诉说着旧时的沧桑。唯一的一座两层泥坯老房,经过几十年的风霜雨雪,屋顶早已破败得不成样子。  相似文献   

11.
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由于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自己聪明好学,因此语文学得很好,数学也学得很出色。16岁时参加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的学术活动,并发表了一篇有关圆锥曲线的出色论文,这篇论文使当年的帕斯卡名声大震,正式踏进了法国学术界的大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压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我从延安回来,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窑洞。照理说我对窑洞并不陌生,我是在窑洞里生,窑洞里长的。我对窑洞的熟悉,就像对一件穿旧了的衣服,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但是,当三年前,我采访延安时,这熟悉的土窑洞却让我的心猛然一颤,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老牛湾。 黄河古道,“文革”时遗留的窑洞里,赵亮老师和他的十个学生发出了最明亮的呼喊。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我都对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充满好奇。前不久,有幸前去探了个究竟,才解除了心中的疑问。辽阔的黄土高原上,有时走很远也见不着几座房子,刚到这儿时我感到很纳闷:人们住在什么地方呢?自古以来,这儿的人都喜欢住在窑洞里。仔细一看,在一些黄土坡下面,分布着一排排窑洞,难怪很少见着房子。我问当地人:“好好的房子不住,为什么藏在窑洞里?”当地人说:“窑洞里冬暖夏凉,住着很舒服。不用筑墙盖瓦,不怕风吹雨打,既省料又方便,比房子好多了。”我摸着脑门又问:“住在窑洞里,不怕黄土坍塌吗?”当地人说:“黄土有直立不倒的特性,不会坍塌的。”…  相似文献   

15.
村庄的温度     
一天,看着杂志上陕北窑洞的图片,忽然就想到了老家的两个窑洞,它们都是我爷爷靠锄头一寸一寸挖出来的。其中一个窑洞里住着我的爷爷奶奶,另一个窑洞里喂着一头健壮的牛。  相似文献   

16.
童天红 《教师博览》2009,(11):20-21
那年,我下乡进山,不久当了老师。此前山里孩子从来没有上学的——虽然山外有学校,但要走18里路,翻几座山。我经常教山里孩子学一些常用字.村长受了感动,腾出自家的一孔破窑洞,开了几次大会动员大家让孩子上学,说让我这个知识青年给山里的孩子传授点知识.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所小得不能再小的深山小学,叫“段子铺小学南沟分校”。自建校以来,民师王江伟就只身在窑洞里办学,小学一至三年级十来个学生就挤在这间十余平方米的窑洞里上课。尽管高高的白云山、傻冒山、俊眉山、青山岭把学校团团围住,可多年来该校送走的150名学生,绝大...  相似文献   

18.
张鸣跃 《华章》2011,13(1):12-13
1972年,我下乡进山,不久当了老师。山里孩子从来没有上学的,山外有学校,但要跑18里路翻几座山。我经常教山里孩子学一些常用字,村长受了感动,腾出自家的一眼破窑洞,开了几次大会动员各家让孩子上学,说让我这个知识青年给山里传递点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一位山区小学校长,眼看着当地一所所小学相继建起教学楼,而自己所在的山区小学里,师生们年复一年,在70年代初建的低暗窄狭、破烂不堪的危险校舍里“教”与“学”。他如坐针毡。于是,他便开始了长达3年多的“马拉松”式的奔波操劳,几经周折,终于梦想成真,建起了一流的校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兴学之歌。  相似文献   

20.
李强 《教育文汇》2009,(6):19-19
10多年前,我师范毕业时被分配到离家很远的一所农村中学。学校的教室是一排简陋的砖瓦房子,三百多个学生都是来自周围农村。学校安排我带初二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