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可谓浩瀚纷繁,数量庞大,而作为散文的一个重要分支--游记散文中的山水游记,占有重要的地位,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面对这么多的山水游记,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按文学性的强弱可分为文学游记和舆地游记两大类,就文学游记本身而言,又可分为再现型、表现型游记、文化型游记.……  相似文献   

2.
石爱玲 《科教文汇》2009,(6):226-226
《钓台的春昼》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的著名游记散文。郁达夫不仅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小说家,他的散文创作也不逊于朱自清、冰心。郁达夫写了许多游记,创作于一九三二年的《钓台的春昼》无疑是他的游记散文的代表作。记述的是他“一九三一,岁末辛末,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自富阳溯江而上,经桐庐游览桐君山和严子陵钓台的一次旅行。  相似文献   

3.
《钓台的春昼》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的著名游记散文。郁达夫不仅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小说家,他的散文创作也不逊于朱自清、冰心。郁达夫写了许多游记,创作于一九三二年的《钓台的春昼》无疑是他的游记散文的代表作。记述的是他"一九三一,岁末辛末,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自富阳溯江而上,经桐庐游览桐君山和严子陵钓台的一次旅行。  相似文献   

4.
易君左(1899~1972),字家钺,号意园,湖南汉寿人,著名散文家、诗人.曾加入文学研究会,被鲁迅列入"京派作家".担任<国民日报>主笔、<兰州日报>社长.擅作游记散文,被台湾文坛誉为"中国现代游记写作第一名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多出现的游记散文题材的文言文,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近来的高考考题中预测今后对此类文言文的命题方向,进而谈谈具体的解答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成 《科教文汇》2007,(8S):29-29
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多出现的游记散文题材的文言文,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近来的高考考题中预测今后对此类文言文的命题方向,进而谈谈具体的解答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作继续一面对小说进行形式探索,一面对现代都市女性生活进行审视与拷问,令作品在一种融会神话、史料、游记、散文等形式的整体日记片断化书写中,勾勒、建构现代都市女性世界的生存状态,让读者看到一种完美的将现代女性碎片生活同文本的日记片断化形式有机结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明代著名旅游家徐宏祖所著的游记巨著,人们誉之为“千古奇书”。徐霞客及其《游记》在科学上、文学上的杰出成就,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讨。要深入透彻地了解《游记》,就必须扩大视野,在继续肯定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去开拓前人还未尝试的研究领域。在采用一些新的、或过去不曾采用过的理论工具——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徐霞客游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针对在线旅游平台,提出一种挖掘游记主题标签,以代表性游记以及其中相关内容进行旅游信息推荐的新策略。[方法/过程]在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LDA主题模型,形成游记文本主题标签的基础上,通过游记代表度算法,筛选出针对相应标签的高描述度与高忠诚度游记进行旅游信息推荐,以客观表达文本聚类结果以及主题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并以蚂蜂窝旅游网中的"杭州游记"为例,加以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这种方式能挖掘出旅游者在历史旅游经历中真实的旅游热点及重点信息需求,针对高相似度游记的识别与聚类具有良好效果,对旅游信息细粒度推荐具有指导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一直是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有效方式,不仅因为语文散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项目之一,更因为在初中阶段是提升学生语文散文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时期。据此,本文以散文阅读能力为主体,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以期能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王庆杰 《知识窗》2011,(3X):61-63
贾平凹散文以纤细的文笔、朴拙的语言、玩赏的情致,述说着人生的沧桑与无奈,散文的气象与胸襟是研究当代小说家散文的一个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具有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作用,而散文教学又在审美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散文教学不仅使学生们积累了文学知识,培养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拥有感受美的能力以及审美情感,完成美学教育,本文通过阐述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归纳总结当前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改善现状,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静霞 《科教文汇》2011,(23):74-75
本文主要探讨了语文教学中游记作品的情感陶冶作用,重点探讨阅读古代和现当代游记文学作品能够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正>提到游记,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学阶段学过的古文名篇。的确,作为一种文体,游记在中国文学殿堂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出行背景、风物歌咏、借景抒情,是大部分游记的书写套路;言简意赅、文辞华美、议论切中要害则是不少游记流芳千古的原因。到了晚明时期,中国涌现不少优秀的旅行大家,他们别出心裁,以探索自然奇观背后的科学原理为目标(如徐霞客),或着力研究人地关系视野下的风俗民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在阅读教学中又占有很大的比例。本文试谈散文教学中从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品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为挖掘旅游平台游记文本蕴含知识,协助旅游者高效获取符合需求的信息和知识,为制定旅游计划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支持。[方法/过程]首先面向用户需求提出基于布尔矩阵和集合逻辑改进Apriori算法的思路;然后融合命名实体识别实现了游记文本关联知识挖掘及聚合,构建了基于关联知识挖掘的个性化推荐服务模式,并以携程网中杭州相关的游记文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融合命名实体识别和改进的Apriori算法,能够有效挖掘游记文本蕴含知识,实验结果验证了在算法性能及结果上要优于传统Apriori算法,并能够根据挖掘结果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协助旅行者科学、高效地制定旅游计划。研究结论丰富了游记文本挖掘的方法论,为旅游平台服务推荐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可·波罗是13世纪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旅行家和商人,据称其17岁时开始随父亲和叔叔游历世界,曾在中国生活17年,受到元朝忽必烈可汗的接见;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了当时富饶中国的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甚至成为中国和意大利两国自古以来友好交流的见证。近日,美剧巨制《马可·波罗》又掀起了一股"马可·波罗"热。其实,国内外历史学界对"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以及"《马可·波罗游记》如何成书"的争论从未停息过。马可·波罗,这位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因为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而为全世界的人民所熟知。他在游记中对元朝时中国社会状况绘声绘色的描述,在当时的欧洲引起巨大轰动,书中对中国"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夸张说法,更是激起西方人对东方神秘大国的无限憧憬。然而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是否就足以证明马可·波罗一定来过中国?书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他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马可·波罗留给世人的是真相还是弥天大谎?这些历史都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始终徘徊于否定与肯定之间,争论如同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中外学界对"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多有争论,学者各抒己见,未有定论。我们暂且不管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传世巨作《马可·波罗游记》是在描写元朝时的中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马可·波罗游记》中,我们看到的是元朝在中国史书中无法体现的另一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马可·波罗游记》里的中国元朝。初到元大都的震撼1275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背负着教皇赋予的神圣使命,历经3年半艰辛的长途跋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的5月19日是我国的"旅游日",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意义,又是如何与旅游联系上的呢?这就要谈到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了。徐霞客(1587~1641)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探险家、杰出的旅游地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留下了被称为中华文化经典的洋洋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游记》的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写于1613年的阴历三月晦,即三月的最后一天,阳历正是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之所  相似文献   

20.
散文是“情种”的艺术,表现自我情感是散文最重要的审美属性。成功的现代散文教学就必须要重新审视散文情感的审美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散文教学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