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胡山源先生是江苏省江阴市人,他以91岁高龄离开人世已一年了。他的音容笑貌、高大身材,仍屹立在我的面前;他的几十本著作(包括翻译作品),仍在我的书架上。他不独是一名驰名中外的作家、教授,而且是一位令人难忘的编辑。胡山源先生的编辑工作是做得很出色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从事编辑工作长达60多年,他本人一直以做编辑工作为荣。今天我们在“出版之家”树立他的铜像,是为了纪念他对我国编辑出版工作做出的杰出贡献,更是为了号召全国出版工作者学习叶圣陶先生崇  相似文献   

3.
蒋忠波 《编辑之友》2010,(3):101-104
戈公振,江苏东台人,我国著名的爱国报人、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学者。戈公振先生参与报纸编辑工作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他参加了《东台日报》的编辑工作,担任图画编辑。  相似文献   

4.
时群 《新闻窗》2014,(6):35-36
"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是叶圣陶先生编辑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数十年编辑生涯中一贯的编辑工作方针。他在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的开幕词中强调,编辑出版人员必须"认定这么个方向,为的是为广大读者服务"。值此纪念叶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新认识和学习他关于"为读者服务"的编辑思想,对提高我们现代编辑的自身素质,做好新时期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出版界老前辈赵家壁先生的《回顾与展望》一书,收辑了他多年来有关出版方面的文章,对于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颇有学习和参考价值。此书已列入我们《编辑丛书》,即将出版。本期发表的《〈回顾与展望〉前言》是他为这部书所撰写的序。  相似文献   

6.
孙培镜先生是我国出版界的优秀代表人物,曾获全国首届出版工作者老有所为伯乐奖。2005年8月19日,他病逝北京,享年82岁。从此,我再也无法和他通话了。我毕恭毕敬地向他的遗体和遗像三鞠躬。我仰望着他的遗容不舍离去,仿佛在等待他回答求教的问题。孙培镜先生是我编辑生涯中的第一位领导人,也是我最敬佩的编校师长。那是1981年初,他主编的文物普及刊物《文物天地》需要一位介绍古代文物知识的编辑,在前后十几个人选中,我有幸被他选中了。我从学校调到文物出版社。那时,我已是不惑之年,但却是编辑工作的小学生,而孙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编辑,年近…  相似文献   

7.
叶至善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科普作家,更是成就卓著的职业编辑家、出版家。他1945年8月进入开明书店开始自己的编辑生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一直从事儿童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在编辑出版事业特别是在少儿读物编辑出版上的贡献有口皆碑。叶至善先生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编辑风格和编辑思想。本文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一侧面来对其编辑思想与实践作些研讨,以便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叶至善先生的图书广告大都写作于1946-1949年,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不以编辑名家,而以作家立世.但他对编辑工作情有独钟,在他不算太长的生命历程中,曾编辑过至少18种报刊杂志,因此可以说,他的一生与报刊编辑工作有着不解之缘.现介绍其中几种.  相似文献   

9.
周振甫先生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老编辑.从一九三二年进开明书店校对《辞通》、编写通俗读物《班超》时算起,他从事编辑工作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不仅校对和审读过很多书稿,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而且泛舟学海,潜心钻研,是一位杂学旁收,研究有成的学者.特别是多年来他对于诗词和古典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在社会上很有影响.他写的关于孟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人的文论,以及他的《诗词  相似文献   

10.
著名编辑家、第一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中华书局编审周振甫先生,因病医治无效,5月15日17时20分,与他热爱的编辑工作和热爱他的无数读者长辞了。 在我国的出版人中,真正不间断地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时间最长的,要算周振甫先生了。他不只编龄近七十年,而且是实实在在、日日不停地工作了近七十年。在这个意义上说,称他为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的第一人,则当之无愧。虽然他也办过退休手续,但实际上,他没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不仅是位著名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编辑。他的一生,为书刊编辑工作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培育了十分丰富的编辑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做好编辑工作仍然具有很好的启示。 启示之一:敏锐地感知社会的脉搏,反映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文化需求,这是做好编辑工作的政治前提。 鲁迅先生生活在中华民族在黑暗中挣扎、拼搏,争取独立、民主与进步的年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不仅用他如椽巨笔撰写文章,唤起民众的觉醒,更以英勇的献身精神,构筑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文化,做好编辑工作。 在十年内战时期,鲁迅先生先后主编…  相似文献   

12.
孙犁先生既是一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编辑名家。他对编辑工作有很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和研究。今年7月11日是孙犁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13.
刘叶秋先生是商务印书馆的老编辑。二十多年来,他兢兢业业致力于《辞源》修订工作,为这本大型古汉语工具书的再版,付出了平生大部分的宝贵光阴和精力,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编辑经验。工作之余,他对古代辞书和笔记小说研究颇深,发表和出版了不少论著。如果把刘先生的晚年,比作是一个丰收的秋天,那么换来这个丰收的,除了党的关怀,师长的教诲外,还有他正直谦逊的为人之道、严谨科学的治学之法和勤奋不倦的钻研之功。一、“正人”与“通人”刘先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已走过了六十七年,自然规律促使他从童年、青年、中年走到老年;时代的沧桑巨变,又使他尝遍了生活的甜酸苦辣。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能改变他处世做“正  相似文献   

14.
■有益的鼓励自 1 958年贾祖璋先生从中国青年出版社调到科学普及出版社以后 ,2 0多年里 ,我一直在王幼于先生的指导下做编辑工作 ,他给我的教益也很多 ,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们从 1 951年起就在同一个编辑室工作。贾先生调走以后 ,他任我们编辑室主任兼副总编辑。他是一个沉默寡言、对人对己都非常严格的人 ,不轻易说赞扬的话。有一回看了一篇我的作品 ,他说“这一篇写得不错”。因为这话十分难得 ,所以尽管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 ,却还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那是 1 957年的事儿 ,当时正是“大跃进”的前夕 ,从党中央传下来一个精神 ,要提倡…  相似文献   

15.
魏红岩 《出版史料》2012,(4):100-102
张中行(1909~2006)先生在社会上有许多称谓,然而他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因此,编辑则是他一生职业的准确称谓。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和学者,沈从文先生早已名播中外,为世人所景仰。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其实,从1928年他与胡也频、丁玲一起创办《红黑》月刊算起,沈从文先生从事编辑工作近20年。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沈从文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沈从文先生是从办《红黑》月刊开始他的编辑生涯的。早在1923年左右,沈从文因给《京报·民众文艺》投稿,结识了当时担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但他自己在晚年说:如果有人问他的职业,他就回答说,他的职业是编辑。在长长的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刘维维 《出版史料》2011,(4):102-104
周振甫(1911~2000)先生以学者型的编辑形象在业内闻名,也以严谨认真求实的学术作风受人仰慕。他所秉持的编辑理念,所展现的编辑工作实践,一以贯之的是一种读者至上,为读者着想,对读者负责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及其指导下的编辑工作实践,"作者—编辑—读者"的"创造—选择—接受"的传授链条,才能实现良性运转;在阅读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而最终赢得读者也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的思想和业绩一直在激励和教育我们。 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编辑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可是他谦虚地说,他的职业就是编辑。叶圣陶先生60多年功勋卓著的编辑生涯,是他编辑思想的完美体现。 有研究者认为,叶圣陶编辑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谢六逸是我国现代知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新闻学者。他一生酷爱编辑工作。纵观他短促的一生,编辑工作自始至终贯穿其中。 自1921年4月,谢六逸接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报》以来,他先后陆续主编过《言林》、《国民》、《儿童文学》、《趣味》、《文讯》等多种期刊。此外,还为黎明书局、光华书局、文通书局编过一些书籍。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推选为上海编辑人协会主席。他虽不同于分分秒秒维系于编辑事业的赵家璧等人,将一生中很大部分的精力贡献于我国早期的新闻学研究及新闻教育事业的创建工作。但他以其独特的新闻学者的眼光,审视着编辑工作,执着于编辑工作。 1921年1月中旬至2月间,仍在日本求学的谢六逸,积极地参加了当时在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文学机构——文学研究会,为第24号会员,与沈雁冰、郑振铎、许地山、孙伏园、王统照等同为该会读书会小说组成员。并且与热衷于编辑工作的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相互的交往中,谢六逸开始投身于编辑工作,并乐此不疲。他东渡回国,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编辑职务。1922年12月1日,“依了上海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决议,特请谢六逸先生为主任编辑。”(郑振铎语)谢六逸开始单独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