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艳秋  郭雅斌 《精武》2012,(23):14-15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体育差而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体育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很复杂,其转化工作受到教学条件、教学观念、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学“体育后进生”的气质类型、“个性”心理特征和“体育后进生”气质类型与体育教学活动关系的分析研究,提出转化“体育后进生”的教育要“以人为体、区别对待”;要“关心爱护、表扬激励”;要“民主教学、团结协作”;要“降低难度、培养兴趣”等教学对策,从而来帮助和提高“体育后进生”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归因训练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体育实践,然而对于体育后进生体育成绩的影响还没有深入研究,因此,通过实验探讨归因训练是否对体育后进生体育成绩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体育后进生体育成绩的提高,而且对不同程度的体育后进生其提高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后进生产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教学中转化体育后进生的措施,从而提高体育后进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体育后进生是体育课教学中的一分子,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体育后进生的类型、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他们的转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大学体育后进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大学体育后进生在教学活动中心理障碍成因的探析,提出了矫正的对策。它对体育后进生克服厌学、畏难、自卑情绪和紧张心理,提高体育活动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生初中女体育“后进生”的原因与自身体质、兴趣、家庭及小学体育教学有关。消除“后进生”现象除了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外,还需体育教师、体育优秀学生和家长等的共同配合。  相似文献   

8.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阳光体育顺利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六个"着手点"1.从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特征着手,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活动的内容,做到有特色、有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2.从体育后进生着手,提高体育后进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识。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应着重抓好体育后进生这一环节,指导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进步,为后进生补课,不使一个后进生掉队。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后进生心理障碍的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培养后进生对体育的兴趣 1、利用动机的迁移,培养体育后进生的直接兴趣 可以利用对其它活动的动机与体育活动发生联系,把这种动机迁移到体育活动上,借助于其他动机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体育产生直接兴趣.如,利用游戏、电影、看体育比赛等其它活动与体育发生关系,把对这些活动的兴趣迁移到体育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的需要,使其对体育产生直接兴趣.  相似文献   

10.
以身体自尊、一般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3个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集体课外锻炼和自行课外锻炼的分组方式,同时辅以认知干预,对35名体育后进生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实验,为考察结合认知干预的两种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对大学体育后进生的影响,实验前后进行量表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差值多元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在因变量身体自尊、一般自尊和生活满意感上的主效应均非常显著;两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实验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两干预组的效果也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形式的课外锻炼能不同程度提高大学体育后进生的身体自尊及生活满意感水平,且自行课外锻炼方式对大学体育后进生干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合作小组对"体育后进生"的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合作小组课堂教学实验的最初阶段,我们曾就若干问题对我校及周边学校的“体育后进生”进行问卷调查。经总结发现,所谓的“体育后进生”包括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体育行为差生;另一种是体育成绩差生。体育行为差生的主要表现有:1)、学生因生活中的原因以及家庭生活的负面效应,造成自身失去对体育运动学习、参与的意愿和热情,拒绝积极地  相似文献   

12.
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往往体育教师最头疼和抛弃的。那么如何让他们也喜欢上体育课,让他们在体育课上也快乐起来。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不抛弃、不放弃。教育学生要豁达、团结、主动帮助弱小,用快乐的学习氛围来感染体育后进生,让学生不排斥体育;在玩中激发参加体育活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让枯燥的技能学习快乐起来。区别对待体育后进生,及时表扬鼓励,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树立服务意识,为体育后进生找到既简洁又易记方法。使每个学生既能从体育课中学习到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又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13.
<正>一、实施"体育导师制"的目的和意义(一)实施"体育导师制"的目的在学校长期组织下,以后进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通过体育导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后进生在校内外进行一系列体育教育活  相似文献   

14.
李燕 《体育师友》2011,34(5):41-42
我们在日常的体育课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虽然已经尽了全力,可是仍然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部分学生我们常称之为“体育后进生”。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确保这些学生都能受益,从而达到进步目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德育结合转变后进生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亚黎 《体育科技》2001,22(4):96-98
从论述体育教学必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着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论述体育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着重说明体育教学和德育教学结合转变后进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体育后进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体育后进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研究这一特殊群体产生的原因,并从中探寻帮助他们摆脱后进的方法,以期为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邵力 《体育教学》2000,(1):36-36
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全体性,要求学校体育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个问题——转化后进生。对待后进生,体育教师应首先树立两个观念: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二是每个学生都有潜在能力待教师挖掘。基于此,体育教学中的“六给”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叶红辉 《体育师友》2010,33(6):68-70
文章从学生个体、学校教育、环境影响等因素探析了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转化对策,即克服学生畏难、自卑、紧张等心理,从而提高后进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其摆脱后进,拥有健康,这不仅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顾雷 《体育教学》2011,31(5):77-78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赞同的。但是体育学科呢,是各种不同的运动让后进生喜欢体育,逐渐地爱上体育,使每天运动府喃仙们出征的习惯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中,体语作为特殊的教育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功效,本就如何巧用体语作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