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艳丽 《教师》2011,(34):78-78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违背科学态度、辩证观点的“泛人文化”倾向:语文基础知识被忽略;讲授式教学法遭冷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被丢失。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弱化,语文本真魅力的缺失。发展学生的思考力是教育的使命,因此笔者从课堂实践角度透视思维缺位现象,并试述如何使思维扎根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教学职责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到培养创造力的变革 ,创新教学应运而生。语文作为基础教学的基础学科 ,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什么是创新呢 ?所谓“创”即创造 ,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所谓“新”即与众不同 ,就是说出别人没有想过与见过的看法。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要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我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目前 ,大多数教师都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都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但我们在观摩教学中看到往往是教师提…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确,想象成就了许多的科学理论和创造发明。当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时,我们的学生早已被统一的教育手段塑造成几乎是统一规格的“产品”了,于是教育界开始惊呼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其个性。身为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寻找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途径,结果发现: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很好的途径。以下是几次作文指导课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这种学习方式关注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应用,重视学习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加。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课程(即研究性课程),还是指导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理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我们时代教育的核心 ,而创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因此“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所谓“研究性学习” ,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 ,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 ,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在高三复习过程中 ,许多老师习惯于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复习教材内容 ,梳理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阶段 ,分专题选讲 ,强化基础知识 ;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 ,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 ,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 ,获得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语文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时代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丰富的联想力、发散的思考力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郭正凤 《文教资料》2009,(7):133-13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感悟,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这一切需要依赖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时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丰富的联想力、发散性思考力等,这是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具体体现。那么,  相似文献   

10.
曹春发 《教师》2013,(36):67-68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是实现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1.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一种创造力,也就是一种综合的原理,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和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可见,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所谓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讨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这些话的深刻含义,我们过去不很理解,通过教改实践,现在才逐渐有所领悟。长期以来,我错误地把语文课看成一门知识课,又片面地认为知识完全是靠老师“教”的。因此,在教学中就以“讲”为能事,还自以为这就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法,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发展学生智力,现已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各科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一般认为,智力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等多种要素所构成,是人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因此,发展学生智力,归根到底也就是要提高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斗争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方面,历史教学不是无能为力的.一定的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列宁曾明确指出:"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乌申斯基也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历史知识本身就给人以经验和智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到处闪耀着智慧和力量结晶的光辉.许多历史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亦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也就是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陈晓斌 《现代语文》2010,(12):37-37
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和判断,从而发展思考力和创造力。在语文研究性阅读中,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自主选择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及成果呈现形式,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张扬、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进行素质教育最有效的一门学科 ,创新是语文教育的精髓。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 ,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素。而中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最佳时机。所以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为重点 ,应该是创新时代赋予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创新教育时代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具体到语文教学上 ,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丰富的联想力、发散性思考力等…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生命力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创造力离不开想象力,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的想象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形成发现美的审美教育之间有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审美教育,就是将相关的美学理论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分析语文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审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营造一种活跃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