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明 《科教文汇》2013,(12):117-118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现阶段我校学生饮食习惯与体质健康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测试成绩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体育成绩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成绩也不断提高;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重较轻、肥胖与营养不良对体育成绩有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赵明 《科教文汇》2013,(4):117-118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现阶段我校学生饮食习惯与体质健康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测试成绩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体育成绩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成绩也不断提高;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重较轻、肥胖与营养不良对体育成绩有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德伟 《科教文汇》2014,(15):83-83
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然而,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水平。本文通过对产生体育伤害事故原因以及产生影响的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培训、安全制度、体育活动时安全事故的防范、出现安全事故的处理等,学校体育安全的保障策略,减少和避免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从而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然而,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水平。本文通过对产生体育伤害事故原因以及产生影响的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培训、安全制度、体育活动时安全事故的防范、出现安全事故的处理等,学校体育安全的保障策略,减少和避免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从而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5.
于志江  王莉 《内江科技》2011,32(10):76-76,112
本文通过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河南省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杜团存在社团管理不当、经费来源单一、社团经费缺乏等现象根据学生社团组织自身的发展规律及我校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建议,以求促进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体质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体育科学开展。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防病、治病;专业需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惰性;学习忙、缺少时间;缺乏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学校应在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单一飞  李社旺 《内江科技》2010,31(2):40-40,1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新乡市五所高校45个学生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参加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找出体育址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结果为:新乡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规模不断壮大,参加人数不断增多;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大多数社团主要存在问题有经费紧张、活动场地受限、指导老师力度不够、社团内部管理松散等。提出社团内部优化管理、学校、指导老师加强社团发展所需要的物质保障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体质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体育科学开展。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防病、治病;专业需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惰性;学习忙、缺少时间;缺乏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学校应在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病残学生保健课程实行运动处方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教育部提倡以"健康第一"为主的教育指导思想,体育保健课实行运动处方的实效性教学,以提高病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增长健康与保健知识。有利于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有利于促进体育终身化﹑社会化;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保健理论知识水平及自我健身﹑自我保健的能力,从而达到增强病残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质测量、数理统计、归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全院8084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分析学生体质现状。结果表明,该院男女大学生总体体质较差,处于及格水平。建议多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院相关部门多关心与引导校内各体育社团与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多开设体育公共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以保证大学生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胡勇滨 《科教文汇》2007,(9S):149-149,153
目的了解体育社团活动对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为促进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提供依据,培育校园体育社团文化。方法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学生体育社团调查表(社团成员、随机)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差异无显著性,体育社团学生与非体育社团学生自我意识差异显著。其中行为、身体与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各因子分差异显著,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而智力与学校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其结论为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社团学生。  相似文献   

12.
宋良琼 《科教文汇》2013,(4):116+12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缺失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对策,进而达到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身体发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宋良琼 《科教文汇》2013,(12):116-116,12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缺失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对策,进而达到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身体发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体育社团活动对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为促进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提供依据,培育校园体育社团文化.方法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学生体育社团调查表(社团成员、随机)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差异无显著性,体育社团学生与非体育社团学生自我意识差异显著.其中行为、身体与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各因子分差异显著,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而智力与学校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其结论为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社团学生.  相似文献   

15.
魏玉琴 《内江科技》2011,32(3):77-77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体育社团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以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育社团在推动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中具有重要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和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体育的要求不仅要按课程要求的教学计划,同时还有各项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提出了高校学生体育信息教务管理软件,对其功能模块和软件设计及网络管理进行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17.
张宏磊  李正燕 《科教文汇》2008,(27):174-174
对衡水学院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主要目的是减肥;学校场地、器材比较少;经费不足,主要来源于学生所交会费;规模相对较小;学生对社团的认识、态度及参与情况不高等问题。学校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体育社团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涵,阐述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以达到在体育教育中充分贯彻执行健康教育.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健康体育文化,树立健康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培养和造就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与锻炼氛围,注重课外体育活动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培训,落实体育健康教育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昕  凌兴民 《科教文汇》2012,(3):148-149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9月20日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说明,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切实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有足够的时间睡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那么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到底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怎样的健康影响?本文将结合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再做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骨干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