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城西安以她的存在向世人诠释着这则名言的精辟。随便问起一个西安之外的人对西安的了解,可能都会说出一连串的名词:兵马俑,大雁塔;秦汉故都,大唐宫阙……这些使西安城享誉世界,成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可是,将这些荣耀的冠冕加在今人的头上,总会觉着一丝惶恐与不安,因为这些毕竟是萦绕在先人头上的光环。而在我的印象中,若将黄土高原上的长安城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东部大都市相比,总觉得她的身上或多或少带着几分土气和一丝暮气。  相似文献   

2.
女儿出生后,一直是我边工作边照看。女儿很安静,我备课的时候给她一本色彩鲜艳的漫画书,她能从头到尾看得津津有味。女儿牙牙学语那会儿,我就给她看带一行字的漫画书。只要我有空,就领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女儿就跟着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女儿已经能看带拼音的童话书了。我们家附近有一家书社,女儿稍大一点,我就去办了个借读卡,往往女儿借回来的书,我们娘儿俩一起看,还就一些情节展开讨论。我从来不限制女儿看什么样的书,小说、纪实文学、历史传记都可以看,此外孩子从小就接触电视、电脑等五花八门信息,堵不  相似文献   

3.
Discovery 《小学时代》2013,(Z1):42-43
有些人在几乎不可能生还的绝境中幸存下来。这向我们展示了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海上幸存者1799年,"邦迪号"船长威廉·邦迪在船员发生动乱后,带着一些手下驾驶一艘小船在大洋上安全行驶了约5,500千米。1915年,欧内斯特·沙克  相似文献   

4.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理想会使人出众。孩子,不要为自己的外形担忧。理想纯洁你的气质,而最美貌的女人也  相似文献   

5.
《科学启蒙》2011,(Z1):68
胖胖很喜欢小白兔。生日那天,妈妈从菜市场买了一只小白兔送给他。小白兔刚买回来,胖胖就用纸箱在阳台上给小白兔搭了一间小屋。只要一有时间,胖胖就给小白兔喂吃的,逗它玩。一天,胖胖在给小白兔喂食的时候,发现小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胖胖觉得很奇怪,  相似文献   

6.
<正>看到这个题,我有一种莫名的近乎落泪的感动。禁锢已久的已逝的和我憧憬着的闪着光的日子不知从哪里涌出来,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早晨起床,对爸爸妈妈感慨一句:"这么着,我就要高考了。"他们都笑了。三年一瞬。曾经认为漫长的高考路已到尽头。我记得怀  相似文献   

7.
杨晓曦 《初中生》2008,(7):20-22
天空终于崩溃,在自己制造的阴霾里哭泣。我放开麦克风,将它随意丢弃在沙发上,没有人来继续唱或是换歌,大家都在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原声带在倾诉:“冰上的芭蕾,脑海中旋转……”  相似文献   

8.
住宿生是典型高中生的标本,我对高中的印象也主要源于宿舍。我的宿舍实在“别致”,红校园里矗然一幢有如脏面包发霉的灰楼,初见本以为是校建仓库,后来却一记晴天霹雳——我得在这“仓库”里住上三年。  相似文献   

9.
儿子要中考了,作为父母,我们希望他上普通高中,然后进大学深造,可儿子发话了,明确表示要上高职,他不喜欢学校、补习班、家三点一线的生活了。如果非逼他上高中,中考时他就不好好考试。我们只好妥协了,并鼓励他以最好的成绩上一所他喜爱的高职。  相似文献   

10.
小的与大的     
刘仁 《学习之友》2009,(12):41-41
2003年,我在牛津访学时,有一天与众灵学院的胡德教授在学院的小食堂里进餐。我问他:牛津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食堂,为什么不把它们合在一起,办成一个或几个大食堂,那样不就省去很多的厨师和工作人员吗?“喔,不,不。”胡德教授连连摇头,“Small is good(小的是好的)。如果办成大食堂,那太恐怖了。你能想象在那样的食堂里我们能这样安静地用餐和谈论问题吗?”  相似文献   

11.
区位对于区域经济的兴衰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它能够加速或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区位条件是动态的,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区位的变迁,进而导致区域经济的兴衰。历史上扬州三次繁荣又几番沉沦,与其区位变迁息息相关。交通便利、政治稳定、经济区的形成等是扬州繁荣的基础,反之则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汉中盆地至关中平原的主要交通道路深受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兴废状况。导致这种历史演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各条道路自身的地理条件;第二,汉中盆地在与关中平原的互动关系中自身地位从上升到东汉时期的下降以及国家重心东移和由此所引发的羌乱的侵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的扬州叙事呈现出亦俗亦雅的城市审美风貌,雅为先声,俗为主调.以俗为美主要表现为讴歌世俗生活,张扬物质欲望,肯定个人诉求,彰显大众娱乐精神;以雅为美则主要体现为依托扬州城建构精神之旅的文化平台,在对历史的回溯中完成对现实的指认与批判,以沉重的社会人世的沧桑之感和无限悲哀的历史兴亡之叹取代个体放浪形骸的快意以及对人生享乐的追逐.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审美传统以及创作主体的心理需求,共同铸就扬州叙事亦俗亦雅的城市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4.
唐代以前扬州城市的人文学内蕴,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阐释:一是美学维度上,自春秋时期建造邗城至唐代唐城,一方面,扬州"江海扬波"的自然地理特征,积淀了扬州城市独特的美学内涵:就对象化角度而言,体现在汉魏六朝诗赋对广陵潮赞颂的雄奇之美;就主体化角度而言,体现在唐诗对江水流逝中自我个体生命存在觉醒意识的哲思之美;另一方面,屡遭劫难的广陵城也在诗赋中呈现出悲怆之美.二是伦理维度上,扬州在中国古代都市文明史中,是一个极富道德价值判断争议性的文化符号.一方面,扬州凸显了言商重利的社会风尚,形成了与传统伦理教义中重农抑商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另一方面,追求功利奢华、羡慕富商、注重情色感官享受,在扬州均被赋予了正面的道德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在古城扬州开展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扬州市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并从诗文经典诵读与扬州地域文化内涵相互浸润、诗文经典诵读提升扬州城乡居民的人文素质与思想素质、诗文经典诵读成为特色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扬州文化名城建设这三方面进行全民诵读经典构建诗文扬州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6.
"扬州"作为一个地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尤其在唐代更为突出,诗人们在它身上寄托了对繁荣、强盛、开放、富足的期待和向往,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由此可见扬州在古代诗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正是"扬州"有利的地理位置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从而使"扬州"成为繁荣富庶、奢华靡丽的代名词,并成为诗人们久唱不歇的文学意象和唐代文人作品中一份抹不掉的情结。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考辨胡期恒的生平经历,初步勾勒其与扬州诗坛的渊源,探讨他于乾隆初期近20年间在“韩江雅集”中所起之作用与所具之认知价值,从一个侧面观照康熙、雍正、乾隆交接时段朝、野诗群力量的消长及“盛世”治策略施行之效果。  相似文献   

18.
梁隋间,以冼夫人为首的高凉冼冯势力鹤然崛起,在岭南占据重要地位,然至唐中叶后其后裔势力骤衰。分析原因,认为除政治斗争外,其兴衰还与高凉交通地位变化,东晋以后历次人口大迁移,俚汉融合及其对粤西、海南的开发与争夺,海上贸易通道变化等史地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新绛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晋南地区民间艺术的奇葩,其兴盛与古绛州悠久的历史、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和大量的民间画匠有密切关系。新绛木版年画题材丰富,其中以戏曲年画独树一帜,体现出浪漫主义情怀。新绛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与色彩极具装饰性,并富于实用性,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扬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诸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为扬州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扬州文化旅游的发展存在着缺少经典、开发层次不深、文化旅游资源亟待整合及缺少创新等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了四项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