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科技风》2011,(19)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4日消息,—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近日利用遥远的短暂伽马射线暴对远距离星系的成分结构进行了研究。令人意外的是,在这项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开展的观测研究工作中,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存在于早期年轻宇宙中的两个星系竟然含有比太阳更高的重元素丰度。这两个星系可能正处于合并过程当中。科学家们怀疑正是这些早期宇宙中处于合并过程中的星系导致了大量新生匣星的出现,并引发了伽马射线暴。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渺小的人类而言,宇宙之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而宇宙中藏着的一些超大体型的"巨兽",也让我们惊呼:难以置信!现在,让我们接着上一期,继续来看看还有哪些"巨兽"。6、巨大的伽马射线暴环科学家除了通过伽马射线暴发现武仙-北冕座长城之外,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巨大结构——巨大的伽马射线暴环。伽马射线暴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伽马射线暴呈环状结构分布更是非常罕见,这样一个伽马射线暴环形成的概率只是两万分之一。该伽马射线暴环位于距离我们大约70亿光年远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I0018-I0019
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探测到来自仙女星系的疑似伽马射线暴(GRB)事件。经过对爆发源的持续观测和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雨燕"团队的科学家确认这次伽马射线暴是一场误报。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I0004-I0004
地球伽马射线暴源头可能位于海拔20千米的区域。图片来源:Studio Gohde 两颗偶然掠过一个热带雷暴的人造卫星给研究人员一次前所未有的观察地球伽马射线闪现的机会。地球伽马射线闪现是一种神秘的高能量现象,于1991年被科学家首次观测到,  相似文献   

5.
Science     
正引力波Science封面:两颗中子星相互旋转。Science杂志第637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双中子星并合事件,这是2017年度十大突破之一。2017年8月17日,美国和意大利的探测器发现了来自这一事件的引力波。几秒钟后,一颗卫星发现了伽马射线暴,70多个天文台随后对每一个波长的后果进行了研究。该双星系统位于距离我们约40兆秒差距的地方,由两个质量分别为1.1和1.6个  相似文献   

6.
正快速射电暴这一全新的极端射电爆发现象,自2007年首次被美国科学家Lorimer等人发现并报道之后便很快成为当前天文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快速射电暴的产生机制和物理起源至今仍是未解之谜。鉴于快速射电暴极短的爆发时标、极高的亮温度等特征,很多天文学家猜测磁陀星(magnetar)是产生快速射电暴的最佳候选体。磁陀星一般认为是磁场极强的中子星(也可能是奇异夸克星),其磁场可以达到十亿特斯拉,  相似文献   

7.
据国外媒体报道,黑洞作为宇宙中奇特的天体,我们通过认为它们不会发生与超新星爆发类似的物质抛射事件,更多时候认为黑洞可以吞噬一切,物质落入事件视界并形成可视的吸积盘,但有时候黑洞在吞噬恒星物质过程中会释放出伽马射线暴。科学家认为黑洞的质量范围处于100至10万倍,  相似文献   

8.
广袤的夜空中总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挑战天学家的智力。比如迄今为止,有两个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一个是突然强烈地倾注在地球上的“伽马射线暴”现象,另一个是“宇宙X射线背景辐射”现象。  相似文献   

9.
科技月历     
11在银河系的人马座,一颗中子星突然爆发。短短0.2秒内,释放出的伽马射线相当于太阳25万年所发出的能量总和——这是去年12月27日发生的宇宙奇观。(左图中所标示的为此次爆发的主角:SGR1806-20中子星)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I0017-I0018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5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来自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现象正让科学家们有机会探究时空的本质。这是最近日本宇宙航天机构所属的伊卡鲁斯探测器对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进行观测之后得到的成果。这些宇宙大爆发发出的光子帮助科学家们限定他们的万物模型——即可以将自然界所有的力囊括其中的大一统理论。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23,(6):43-43
利用地基广角相机阵探测伽马射线暴的瞬时光学辐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辛立平等人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利用位于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试运行中的地基广角相机阵,成功探测到一例伽马射线暴(GRB 201223A)的瞬时光学辐射及其向极早期余辉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发现之日起至今超过35年的时间里,伽马射线暴始终是宇宙中最激动人心、最神秘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胡德良 《知识窗》2008,(3):54-54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可观测物体。近日,科学家们在中子星周围发现了爱因斯坦所预测的时空扭曲。密歇根大学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的天文学家们说,这种扭曲表现为中子星周围含铁气体快速旋转所造成的模糊线路。这个发现可以用来测定中子星的体积限度。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0月16日,全球多国科学家同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恒星物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恒星形成、恒星结构与演化、双星演化与应用、恒星振动、恒星化学丰度、系外行星系统、Ia型超新星与伽马射线暴、星族合成等等,并对国内恒星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9,(4):128-128
英国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斯威夫特卫星捕捉到了一张伽马射线爆发早期的图片。这是迄今为止白宇宙大爆炸以来,爆炸强度最强,也最为明亮的一次爆炸。据科学家称,和其他的天文望远镜相比,斯威夫特卫星能够更快更准地定位到伽马射线大爆发,能够在伽马射线大爆发后的231秒内探测到它的紫外线光谱,这是目前所能获取到的伽马射线大爆发最早阶段的光谱。斯威夫特卫星还能在伽马射线大爆发开始数百秒内计算出爆炸发生的位置以及亮度,并能探询到引起爆炸发生的原因以及其所属的银河系。  相似文献   

17.
伽马射线爆发是短波辐射迅速而强烈的突然发射。  相似文献   

18.
1928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了反粒子的概念。狄拉克认为,粒子与反粒子除了所带电荷不同外,质量等性质完全相同,例如其中之一反质子,除了电荷为负外,其他一切都与质子相同。此后,各种反粒子纷纷被科学家找到。反粒子喷泉为了探索反粒子的奥秘,目前科学家采取了两种途径,一是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粒子,研究反粒子的自然状态;二是在实验室中制造反粒子,从更多的角度研究反粒子。1997年4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西北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五个著名研究机构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卫星,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  相似文献   

19.
国内速递     
正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这次中国没错过10月16日,全球多国科学家同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美国东部时间8月17日8时41分(北京时间20时41分),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捕捉到这个引力波信号。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内容局限在以下范围:(1)研究的天体限制在黑洞、中子星、超新星遗迹和γ射线暴;(2)研究的手段限制在对X射线和γ射线空间观测。然后描述了高能天体物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意义,近期国内外发展和我国的未来规划,包括战略目标、有关科学计划和空间项目。最后提出了我国未来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