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7月11日上午,河南温县赵堡村委大院的灯光球场内,人声鼎沸,笑语满堂。来自全国17个省市和地区的700多名赵堡和式太极拳爱好者欢聚在这里,参加由河南省焦作市体育局、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温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为期三天的第二届赵堡和式太极拳观摩交流大会。  相似文献   

2.
《武当》2024,(2):35-37
<正>侯天才,生于1957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及总会教练,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第三代传人及研究会理事。曾受邀参加海内外武术大会研讨会及名家表演,荣获武当山太极拳百强名家称号。被《中国太极拳辞典名家》《中国太极拳百科》收藏。作为嘉宾2017年参加中国台北大学主办的两岸太极学术论坛并讲课。又多次率弟子参加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香港国际武术节表演等,获得多项奖牌和荣誉。  相似文献   

3.
戚建海 《武当》2006,(4):14-16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清平是一位精通易理、才智超群,较为开明的太极拳明师,他对赵堡太极拳有继承,更有创新和发展。在传授赵堡太极拳时,他能因材施教并且鼓励创新,在他的精心调教下,仅在温县和沁阳一带,  相似文献   

4.
赵堡太极拳简介赵堡太极拳由蒋发传达室入古镇赵堡,经过逐渐形成了赵堡镇自已的太极拳风格。赵堡太极拳具有中架动作难度适中,初学者明年于掌握;运用则适于以健身、养生为止的老年人、病人习。赵堡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王海州赵堡太极拳历来不外传,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流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在温县,有"陈式太极不出族,赵堡太极不出村"之说。陈式太极拳自从被杨禄样带出小小的陈家沟之后,而今已传遍中国,走向世界,还繁衍出杨式、吴式等流派。而赵堡太极拳与之相比.却不相当封闭。泛传播赵堡太极拳。今年54岁的赵堡太极大师王…  相似文献   

5.
赵堡太极拳     
关荣光 《精武》2010,(8):15-15
赵堡太极拳源于16世纪前的赵堡镇,此镇位于河南温县东。传说战国时赵兵曾屯兵于此,故名“赵堡”。 赵堡太极拳是以儒家为理论骨架的太极拳流派。清朝末叶,赵堡太极拳宗承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以儒文化,易经、中庸和理学充实其拳艺理论,其思冥想,饶有哲理丰采。开创太极拳代理架之先河而名扬海内。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走访,发现温县近几年在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太极拳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认识到赵堡在太极拳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文章从文化承栽力的视角,阐述赵堡对太极拳发展历程的影响,分析制约赵堡太极拳文化建设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赵堡太极拳文化的复苏,推动太极拳的历史研究与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当》2005,(5):63-63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派的重要拳系,是武当北派太极拳的重要源头,上承张三丰、王宗岳,中兴于河南古怀庆府(今温县) 赵堡镇,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她嫡传正脉,古朴自然,内涵精妙,不仅养生,尤长于技击。农耕时代的数百年间,她以温县赵堡为基点, 承上启下于晋、豫、陕、鲁等地,世事沧桑,薪火不断,本真常在,高手辈出。今海内外泛波荡漾,颇具欣欣向荣之势。为了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整体推进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发展,现应赵堡太极拳广大传人的热  相似文献   

8.
《武当》2005,(6):65-65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派的重要拳系,是武当北派太极拳的重要源头,上承张三丰、王宗岳,中兴于河南古怀庆府(今温县)赵堡镇,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她嫡传正脉,古朴自然,内涵精妙,不仅养生,尤长于技击。农耕时代的数百年间,她以温县赵堡为基点,承上启下于晋、豫、陕、鲁等地,世事沧桑,薪火不断,本真常在,高手辈出。今海内外泛波荡漾,颇具欣欣向荣之势。为了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整体推进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发  相似文献   

9.
郭兆凤 《武当》2006,(2):13-13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传自道家,由来于武当,由老子的传人张三丰先生所创。三丰先生,号称游道人,二传明朝王宗岳(字林桢),王宗岳传高徒蒋发,蒋发(出生于明代万历二年)于1605年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邢喜怀先生,邢以地域名冠名的赵堡太极拳派由此而兴起。  相似文献   

10.
刘万坤 《武当》2004,(8):21-21
忽雷太极拳,其名应为腾挪忽领太极拳,为赵堡太极拳四大拳种之一.多为老师口传心授,文字记载极少。在当今世上流传的赵堡太极拳有腾挪忽雷太极拳,主要分布在温县、台湾和美国等地,还有代履太极拳、查托太极拳、跟头棍太极拳三大拳种,主要分布在温县、香港等地。由于写书人不懂其名,也不知腾挪太极拳的来历,在文字中写为“忽雷”,这是错的,与拳套不相符召的口传拳名不一样。笔者特将忽霍太极拳的来历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玮 《武当》2005,(9):13-14
一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源于元明时期武当道家张三丰真人的太极内丹养生修持文化体系,后流传河南温县赵堡,经过四百余年,历代热爱太极拳知识的赵堡传人身练体悟,不断实践与总结,继承发展到今天,形成一套地道传统的,能动、能行、能用的,具有卫生、养生作用并可防身的内外兼修功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契合传统天人合一的太极思想,历代修炼者从认识阴阳契入修炼本质,以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和式太极拳创始于1810~1890年。和兆元是河南省温县赵堡人,他出生于当地一个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文学医。1825年,始学于本镇太极拳师陈清平,成为陈清平的入室弟子。后随他的姐夫李棠阶(历任晚清礼部侍郎、军机大臣、礼部尚书等职)进北京供职,官授武信郎(正六品武职官员)。和兆元在原传拳的基础上,删其繁琐,增其不足,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也有人以地域称其为赵堡太极拳。  相似文献   

13.
武宣 《武当》2012,(10):8
9月8日,河南省浚县太极拳协会成立六周年庆典在县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来自该协会的300多名拳友参加了庆典。年逾八十高龄的武当赵堡太极拳明师郑钧夫妇,携郑新会等部分赵堡太极拳传人应邀出席了大会。赵堡太极拳总会吴会长,以及浚县教育、文化、民政等部门领导到会祝贺。浚县太极拳协会会长张琳茹  相似文献   

14.
张子英 《武当》2014,(9):28-29
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和擒拿,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侮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我有幸于二十世纪70年代拜赵堡太极拳大师刘瑞为师,学练赵堡承架太极拳,  相似文献   

15.
郑新会 《武当》2005,(9):39-41
郑悟清(公元1895-1984年, 曾用名梧卿,字凤臣),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是将赵堡太极拳继承、创新、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的主要传播者,是为中华武术事业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在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根据有关资料(回忆、纪念文章等)整理一文,作为对先生的纪念。郑夫子讳悟清,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亦名梧卿, 字凤臣,河南温县赵堡人也。其家世业耕读,父讳湘,字楚三。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05,(4):63-63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派的重要拳系,是武当北派太极拳的重要源头,上承张三丰、王宗岳,中兴于河南古怀庆府(今温县)赵堡镇,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她嫡传正脉,古朴自然,内涵精妙,不仅养生,尤长于技击。农耕时代的数百年间,她以温县赵堡为基点,承上启下于晋、豫、陕、鲁等地,世事沧桑,薪火不断,本真常在,高手辈出。今海内外泛波荡漾,颇具欣欣向荣之势。  相似文献   

17.
张长林  张顺林 《武当》2013,(4):16-17
李宗有先生,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人。年轻时在山西太原做生意,曾拜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赵振绪为师学习赵堡太极拳。赵振绪老先生是赵堡太极拳名家李作智的门下。赵老先生传授了赵堡太极拳大功架、小功架、发功架等几套拳路,还有三十六捶、七十二擒拿等技法。李宗有先生曾一再强调,此拳系形意神三合一,它是先练形,再练意。即先练外形,再练内形。练内形,实质上就是练丹功。三合一太极功夫就是结合外形和内形丹功而统一完成的神意发挥的动作。  相似文献   

18.
王海洲 《武当》2006,(1):13-16
我是赵堡人,从小听前辈讲说赵堡太极拳的很多的故事。长大后,在赵堡太极拳前辈的指导下练习赵堡太极拳,到现在已有40 年。由于赵堡地处黄河边,在历史上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战乱和自然灾害使赵堡人流离失所,这使得赵堡太极拳也散落到全国很多地方。年轻时,但凡知道有赵堡太极拳前辈  相似文献   

19.
谭大江 《武当》2005,(9):5-6
2005年5月21日至23日, “05华亚杯杨式太极拳西安国际邀请赛”暨“杨式太极拳名家座谈会”在西安隆重举行,笔者荣幸被邀参加盛会。会中,路迪民先生带天津喻承镛先生来访,不经意间,喻先生向我们披露出了赵堡太极拳古传一支新信息。喻老师的赵堡太极拳是他于上世纪60年代调新疆工作后,在同  相似文献   

20.
袁仕杰 《武当》2005,(12):19-21
赵堡太极拳新理论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太极拳师宋蕴华先生创建的教学体系,它是在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研究发现,赵堡太极拳在化解外力时,所使用的搏击技术呈多组合90度直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