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概述】《孔宙碑》,全称《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东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七月立。碑高241厘米,宽132厘米。碑文隶书15行,行满28字,首行为"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铭"。(见图1)《孔宙碑》是为颂扬孔子十九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政绩而立。碑阴刻立碑关系者姓名。此碑一直立在曲阜孔林内的孔宙墓前,清乾隆年间移至孔庙内。现存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2.
何谓三绝?或因碑刻的内容、书法、刻技均出自名人之手,或因内容、书法、刻技都极其精湛,被世人称为“三绝碑”。我国目前发现的“三绝碑”有四座:北宋词人秦观词碑,位于湖南郴  相似文献   

3.
二、论文要目论泰山金刚经摩崖的艺术结构/姚盗铭//同上石刻《泰山金刚经》摩崖书法刍议/李大斌V同上泰山没字碑的性质与时代间题/顾铁符//文物,1964.5中国北朝佛教摩崖刻经儿泰山经石峪刻经、新泰祖徐山刻泰山无字碑考辨/李锦山//文物,1975.3经j/王思礼等//同上关于北齐刻经/(日)八木宣谛y印度学佛教学研究27一],山东北朝佛教摩崖刻经现状:〔泰山经石峪刻经、新泰狙徐卫978一下9山刻经〕/王思礼等斤同上我国现存最早的碑刻——泰山刻石/囹芬//文物天地,试论泰峰诸山摩崖刻经的两个问题/孙坚奋//同上,n。。。泰山无字碑考辩/姜丰荣//泰山…  相似文献   

4.
王同顺 《文教资料》2001,(2):145-153
书法碑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貌自立于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之林。它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书丹镌刻 (或直接奏刀契刻上石 )构成汉字群体的优美造型 ,并形成各自的风格、面貌。简而言之 ,就是刻在石上的书法艺术。书法注重笔墨情趣 ,讲究用墨、运笔、结构、章法、气韵等表现手法 ;碑刻则是讲究刻字的刀法 ,保存书法的笔法 (笔画线条 )、笔势、笔意和结构的形神。许多古代名碑上同时署有书者刻者的名字。如焦山碑林中唐《魏法师碑》为“清河张德言书 ,东海徐秀日方镌” ;宋《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古代文化遗存丰厚。汉唐以来,徐州市域的各类碑刻、摩崖石刻随处可见,遍布城乡。由于年代久远自然损毁、战乱及十年“文革”破坏,古碑数量大减,有些残碑面目全非,难复原貌。有关部门开辟碑园、碑廊、碑林等,相对集中保存珍稀碑刻或对重点碑刻原地妥善保护,收到良好社会效益。文章将徐州现存十余块珍贵碑刻的保存情况及其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西安碑林中体积最大、形式最独特的一座碑刻,当属刻成于唐朝天宝四年的《石台孝经碑》。这座碑刻立于西安碑林整个建筑的中心,民族英雄林则徐题写的"碑林"两个大字赫然于碑亭之上。这座碑刻,石质莹润如玉,造型奇特精美,碑头顶部呈山岳形,上加方额,还刻着灵芝云纹的双层花冠,碑身由四块青石相合而成。碑底有三层石台,刻有精致"碑林赫然于这质莹润奇特精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6月下旬,以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为首的"齐鲁之行、访碑游学"艺术考察队,对山东境内的主要碑刻书法和相关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考察研究。他们登泰山,看《经石峪金刚经》,品泰山历史文化;看岱庙,访《张迁碑》《衡方碑》,体会汉碑之雄强;走曲阜,观《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张猛龙碑》,体悟汉魏书法石刻之博大精深;到济南,看山东博物馆,赏大明湖之美景;去济宁,品博物馆汉碑,看汉墓石刻,观水牛山摩崖;赴邹城,看博物馆,观四山摩崖刻经。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以连载的形式呈现艺术考察队在访碑游学过程中的见闻与思考,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8.
为了搜集和集中散见在苏州各处的碑刻,苏州成立了碑刻博物馆。现搜集到的碑刻已有三千块之多。(西安碑林也只有二千三百多块)。这些碑刻集中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内。文庙内戟门前有清乾隆满文汉文平定准噶尔告太庙碑、平定大小金川告太庙碑、平定回纥告太庙碑,它们是清初国家趋于统一的见证,也是反映边疆历史的珍贵资料。除此还有清康熙时孔子至圣先师赞并序、明洪武苏州府孔子庙学新建南门记,明万历苏州府重修儒学记、苏州府重建文庙记、清嘉庆重修苏州府学记等碑刻。  相似文献   

9.
由莽莽碑林,浩翰碑海构成的建水碑刻文化,历史悠久,书法高妙,镌刻精湛,内涵丰富,正因为建水碑刻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要想对建水碑刻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如果对建水碑刻仅仅停留单一的浅层次的书法鉴赏上,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碑的历史价值、碑的社会功能、碑的艺术价值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古代文化遗存丰厚。汉唐以来,徐州市域的各类碑刻、摩崖石刻随处可见,遍布城乡。由于年代久远自然损毁、战乱及十年"文革"破坏,古碑数量大减,有些残碑面目全非,难复原貌。有关部门开辟碑园、碑廊、碑林等,相对集中保存珍稀碑刻或对重点碑刻原地妥善保护,收到良好社会效益。文章将徐州现存十余块珍贵碑刻的保存情况及其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唐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题简称《集王圣教序》,下简称《圣教序》),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与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的序、记、答敕、笺答;二是玄奘所译《心经》;三是题款:署《心经》润色者、勒石者、镌字者的职官、姓名,建碑时间.原碑现存西安碑林,年代久远,剥蚀严重.清代梁(山献)《评书帖》早已指出:“宋拓怀仁《圣教》锋芒俱全……今石本模糊,锋芒俱无.”所以本文讨论问题,是以文物出版社1978年5月版《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为依据.《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后附出版说明:“关于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过去曾有过不同的看法.周越《书苑》说:‘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诿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宋代黄伯恩以碑中的字与王羲之帖中的字‘纤微克肖’(“微”原作“维”,据他本改),因此认为《书苑》的说法是可信的(见《东观余论》).而明代董其昌则认为圣教序是怀仁临仿王羲之字体写成,并说‘集’字应解为‘习’字.”(董说另见题跋)  相似文献   

12.
泰山《三重碑》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三重碑》立于清同治三年,属于民间碑刻。该碑记录了当时太平军的北伐援军和捻军在山东及泰山周围的活动情况,其史料价值非常珍贵。是首次在泰山的碑刻史料中发现的类似记载。  相似文献   

13.
<正>《元保洛墓志》,北魏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此志呈四方形,高42厘米,宽39厘米。正书,12行,行12字。1926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姚凹村东。由于右任先生捐赠给西安碑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墓志廊。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的入碑书体皆为正书,即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魏晋及隋代的楷书,自从李世民的《晋祠铭》以行书入碑后,使圆劲流动,粗细有别的行书加入了碑刻的行列,真正确定了行书在书坛上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6月下旬,以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为首的"齐鲁之行、访碑游学"艺术考察队,对山东境内的主要碑刻书法和相关文化遗迹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泰安的泰山摩崖刻石和岱庙碑刻的系列古迹是此次考察的一个重点。在瞻仰完泰山系列摩崖石刻后,考察队参观了泰山脚下的岱庙碑林书法石刻遗迹。岱庙(图  相似文献   

15.
一、概说《秦泰山刻石》,又称《秦碣》、《李斯小篆碑》,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现存泰山岱庙东御座院碑亭内,为泰山也是中国书法史上记载现存最早的刻石。据宋刘跂《秦篆谱·序》记载,原刻铭文22行,满行12字,凡刻222字(其中大夫二字合为一字),字径6.1厘米。前12行为始皇刻辞,计144字;后10行为二世诏书,计78字(其中大夫二字合为一字),相传为  相似文献   

16.
<正>《李思训碑》,唐碑刻,又称《云麾将军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全称为《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唐开元八年(720年)六月刻立。碑为竖方形,高约400厘米,为唐碑中之巨制。李邕撰文并书,行书,30行,行70字。碑现存陕西蒲城县西7公里的麦田中。碑下截已漫漶不清,上截亦布满石花。碑文内容为李邕为  相似文献   

17.
《唐书本传》记载:“询初效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犊所传,人以为法.”《述书赋》说欧阳询出自三公,即指北齐三公郎中刘珉.从而可知他早期学二王的书体,后来又参照六朝北派碑刻之余韵,同时吸取了当时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笔力遒劲、结构险中求稳,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因此,其书体既有王羲之书体的娟秀静雅,点画遒美,又有北碑的劲健雄俊,险劲庄严,结构精绝,变化多端的特点,这从《九成宫》与《张猛龙碑》的比较中即可得知一二.  相似文献   

18.
西安碑林     
走进陕西省博物馆,跨过雕刻华丽的石门,便望见一座重檐四角攒尖的亭子,上挂一块黑色大匾,写着“碑林”两个金色大字。这里就是闻名中外的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它是陕西省博物馆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一) 西安碑林是名碑荟萃之地,也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场所。碑林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当时是为了保存唐代的“石经”。所谓石经,是指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加注并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文宗开成二年(1837年)刻的十二经,即《开成石经》。石经原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唐末,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破坏。尔后,长安城缩小,原立于国子监内的石经就被弃于荒野之地了。后梁时,刘鄂驻守长安,根据其部下尹玉羽的建议,将石经迁至新建的城内(今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  相似文献   

19.
《晖福寺碑》,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刻.碑石原在陕西澄城县,当地人禁拓,故传本很少.楷书,24行,行44字,额篆书“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藏西安碑林.此碑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北魏早期(迁都以前)作品,笔画拙重,章法、结字都不甚严格.直斜俯仰皆似随意,故呈现一种自然、质朴的美.和同期而早一年的南齐《刘岱墓志》的秀美、精巧相比,表现出一种豪放、朴拙的北方民族的气质.康有为曾誉其为“丰厚茂密之宗”,认为“宽博若贤达之德”,又说“丰厚之《定国寺》岂若《晖福寺》”,并认为它是《谷朗碑》和钟元常一派的“法嗣”.  相似文献   

20.
正【概述】《孔谦碑》,又名《孔谦碣》《孔德让碑》,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七月立。此碑系宋代欧阳修在孔林孔谦墓前发现,现存山东省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孔谦碑》碑髙83厘米,宽53厘米。碑顶圆形,无碑额,有穿,有晕发于穿中。(见图1)碑文隶书8行,每行10字,记述了孔子第二十代孙、泰山都尉孔宙第六子孔谦短暂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