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纸棒游戏     
用旧挂历做成的体操棒,可做各种游戏:一、火车钻山洞。幼儿每人持棒面对面站成两队,前面的一对幼儿,手举体操棒搭成山洞,后边的幼儿一对对拖捧钻过山洞,出洞后依次再搭成山洞。当有三对幼儿搭成山洞时,原第一对幼儿即可放下体操棒,排到钻山洞的幼儿后面,依次去钻山洞。如此反复循环进行。二、拼图接力跑。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跑到指定的地方,用手中的棒拼出各种图案,如五角星、电视机、小房子等,看哪一队摆得又快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发展跑、跨、钻、平衡等动作和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每个幼儿胸前别上一张飞船图片,场地准备如图。玩法:参加游戏的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游戏前念儿歌:“我要做个摘星手,乘着  相似文献   

3.
小班幼儿在脱衣服时经常将衣袖脱反。我给孩子们讲解了怎样掏衣袖 ,可许多孩子还是说“不会” ,不愿意自己动手。也有一些幼儿只知用手抓着袖口往里塞 ,却怎么也翻不出来 ,原来他们不知道该从哪个袖口伸手去掏。一天 ,在午睡起床后 ,我对孩子们说 :“咱们今天玩一个‘火车钻山洞’的游戏好吗 ?”孩子们一听要做游戏 ,都来了精神。这时我拿起一件衣袖脱反了的小罩衣 ,把衣服正面对着幼儿 ,说 :“你们看 ,这衣服上面有两个‘山洞’,现在我的手是火车头 ,我要钻山洞喽。”然后 ,我将手伸进“洞口” ,嘴里发出“呜———轰隆隆”的声音 ,一直将…  相似文献   

4.
游戏一得     
灵活运用游戏规则沈晓娟一次,我和幼儿一起做《小白兔找山洞》游戏。把塑料圈平放在地上做山洞,幼儿扮演小兔,边念儿歌边双脚向前纵跳。当念到儿歌最后一个字时,幼儿开始找山洞,规定一个“山洞”里只能蹲一个“小兔”。做完几遍游戏,我发现因“山洞”太少,每次总有一部分幼儿找不到“山洞”,  相似文献   

5.
谢慧 《教育导刊》2007,(3):46-46
游戏名称:钻山洞目标:发展幼儿钻的能力。准备:音乐磁带,音响设备。玩法: 1.请爸爸妈妈协助,几人配合共同搭建出各种各样的山洞,让幼儿钻; 2.幼儿从山洞钻来钻去,可结伴或自由钻; 3.不拘形式,能钻过为胜(提醒幼儿不只在爸爸妈妈身边钻,也可在叔叔阿姨身边钻来钻去); 4.幼儿在“山洞”里钻,同时放音乐,家长变换山洞的造型动作。提示:家长在家可让幼儿搭“山洞”,家长手拿布娃娃“钻山洞”。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二月份开学的时候,我们中六班新来了一个小朋友,叫李马磊,他是一个外地的孩子,父母都来自河北。一次,我组织大家做游戏,孩子们都拉起了小手,可是我发现朱智谋、乔鸿禹等幼儿都不和李马磊拉手,经我劝说,他们才勉强拉起了手。这是怎么了呢?我心中充满了疑惑。事后,我便把乔鸿禹等幼  相似文献   

7.
一、制作材料各色碎布、纸皮。二、玩法(一)将骰子摆放在地上,幼儿围着骰子做早操,如手放在骰子上,幼儿弯腰或踢脚;脚放在骰子上,手做各种动作等(见图1)。(七)将骰子拆开两面,形成山洞,让幼儿进行钻山洞游戏(见图7)。(六)将骰子拆开两面,让幼儿套在身上,双手提着骰子边,作车辆状行走(见图6)。(五)把骰子平铺开,展示为数字毡,幼儿按1~6的顺序单脚或双脚跳,也可按指令跳跃(如指令为2时,跳到数字2上;指令为6时,跳到数字6上)(见图5)。(三)两人合作玩骰子,一幼儿背着骰子爬行,另一幼儿扶着骰子,两人同时向指定地点前进,或一人背着骰子行走。要求…  相似文献   

8.
巧搭山洞     
“巧搭山洞”游戏让幼儿尝试以人的身体来搭山洞,探索和体验身体的功用。此游戏可提高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肌肉的耐力,同时可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玩法:  相似文献   

9.
准备:用彩色皱纹纸和塑料包装带合编成2米左右长的绳辫。 1.钻山洞 两人拉绳作为山洞,其他幼儿依次做钻、爬动作过山洞。过山洞时注意不能碰到上下两根绳子。  相似文献   

10.
自制教玩具     
一、小熊钻山洞材料:马粪纸数张,木棒一根,磁铁二块,玩具小熊(可用纸做)一只,胶布等。制作方法: ①将二至三张马粪纸粘合做成长方形底座和半圆形的山洞,用胶水将山洞粘在底座上面。②在小木棒的一头放一块小磁铁,用胶布贴牢。将玩具小熊放在另一块磁铁上面,此玩具即做成。玩法:将小熊放在底座上面。手拿带有磁铁的小木棒紧贴底座的底部移动,当和小熊底部的磁铁相吸时,小熊就随之移动。待玩熟练后,可在山洞上面写上数字,当小熊穿过三个山洞时,请幼儿将穿过的山洞上的数字相加,或要求他三个数相加必须等于十。这个游戏能发展幼儿手腕和手指的灵活动作,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发展跑、跳的能力,使幼儿反应敏捷,动作协调。准备:小鸟、青蛙、小马头饰二至四个。玩法:把幼儿分成二至四队,跑道上放上青蛙、小鸟、小马头饰。听到老师发出起跑信号,幼儿即戴好青蛙头饰,做青蛙跳行进,跳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教育应从最初抓起,家长和老师要在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上下功夫。耶鲁大学儿童教育研究中心的儿童教育学专家麦克尔·卡普兰认为,幼儿从牙牙学语就孕育着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智慧的形成。同样,幼儿适当的活动也能刺激能力的增长。一些能发声和色彩鲜艳的移动玩具或其他物品,就更能刺激孩子反应。相反,太多的玩具会让幼儿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孩子认识“头”“手”“脚”和其他身体部位能激发他们理解文字的兴趣。卡普兰还认为,较小的幼儿玩耍较大幼儿的移动式玩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活动能力,大人在他们面前经常阅读地图,或做假山钻山洞  相似文献   

13.
他们决定离婚了,5岁的女儿哭了. "爸爸是一棵大树."女儿拉起他的手. "妈妈是一棵大树."女儿拉起她的手.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之间飞来飞去."  相似文献   

14.
张欣玲 《山东教育》2002,(27):62-62
一、平等当孩子从远处欢欢喜喜跑来,轻轻拽住你的衣角,说:“教师,告诉你个秘密”时,你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一个智慧型教师会做的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蹲”字,它折射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平等。师幼之间全方位的平等是智慧型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石。智慧型教师总用平等的观念来对待幼儿,允许他们自由表达自己、阐述自己,允许他们探索、提问、置疑甚至反驳;他还总用一种平等的行为与幼儿交流,如:蹲下来、拉起幼儿的手,用商量的语气与幼儿说话等。所有这些会传递给幼儿一个积极的信息:老师是喜爱我的,…  相似文献   

15.
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不善于主动地与人交谈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也不善于根据不同情境运用恰当的词、句向对方作出应答,解决矛盾。如不会用语言向同伴发出邀请,而是拉起同伴的手就走,在被人拒绝或受到对方欺侮时,通常采取哭、报告老师或者用动作反击的方法,不会运用语言说理。 目前,幼儿园交往语言的教育从内容、范围到做法都显得贫乏,远不能满足幼儿交往的需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指导幼儿初步掌握玩羊角球的技能,发展幼儿手、脚的协调能力,提高动作的敏捷性、灵活性。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让幼儿乐观愉快地参与锻炼活动。活动准备羊角球(人手一只),自制小树8棵、山洞1个、S平衡木,汗巾(人手一块)。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我玩羊角球1.让幼儿猜谜,引出羊角球:一个宝宝圆圆脑,头上还有两只角。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我是谁?你知道。(羊角球)2.教师:“我们背着羊角球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好吗?”(幼儿背球随音乐入场)…  相似文献   

17.
注:适合小班幼儿挎吊篮目的:1.锻炼幼儿的上肢力量和腹肌力量。2发展幼儿全身动作的协调性,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玩法:l爸爸、孩子、妈妈面向同一方向平行站立,孩子在中间当“吊篮”。2游戏开始,爸爸、妈妈同时用内侧臂钩住“吊篮”的腋下,拎起“吊篮”,使“吊篮”在空中像秋千似的前后自然摆动。(如图)老虎山洞目的:训练幼儿手膝着地钻爬的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玩法:五爸爸、妈妈相距适当的距离,同时做上体前屈、两腿两手撑地的动作,使身体成倒“V’字形。三游戏开始,孩子分别在爸爸、妈妈的胸腹下匍匐钻爬,…  相似文献   

18.
看了原方案后,我的感触是,要想组织好体育活动,需要把握以下四个关键因素:一、目标科学合理原方案制定的目标既要让幼儿练习手脚着地屈膝爬行以及钻、跳等动作,又要让幼儿探索爬的不同方法,这几个目标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太难。就爬来讲,小班幼儿只能达到手膝着地爬、倒退爬、钻爬过低矮障碍物等要求,而原方案要求幼儿在垫子上探索多种爬行方法;再说跳,小班幼儿只能达到双脚同时向前跳、向上跳以及从2厘米高处自然跳下,而原方案要求幼儿跳过小河。除此之外,钻的要求也不明确,钻多高的“山洞”?是正面钻还是侧身钻或缩身钻?其实小班幼儿只能正面…  相似文献   

19.
滑梯游戏     
滑梯是幼儿喜欢的大型玩具器械之一,除了可以让幼儿自由玩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增添辅助材料来开展各种体育游戏。一、火车钻山洞(小班)  相似文献   

20.
陈彦  张青 《福建教育》2014,(1):86-8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应关注幼儿发展的路线图,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我园在运动区的环境创设中,努力做到根据幼儿的不同运动水平,为幼儿提供富有层次性的运动器材。如,小班运动区,同样是钻爬类游戏材料,就有不同的难度:平地上大小不一的“山洞”、平地上摇晃的“山洞”(悬挂高低不同的呼啦圈)、平地上的“小门框”(让幼儿练习侧钻)、“空中隧道”(让幼儿在距地面1.5米处钻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