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词类活用现象一直以来被视为文言文阅读的最大障碍,学生考试阅读中遇到此类现象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故而,弄清词类活用现象是更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既能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提高语文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材的改革,中学语文课文中,文言文的比重加大了.文言文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对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束手无策.只好采取死记硬背例句的办法来学习这些知识点,结果收效甚微,测试时多数是设计加估计去完成。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有许多不同.辩识这些不同,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是阅读文言文必需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曾尝试用学生较熟悉的现代汉语的语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发现比学生死记硬背例句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基本上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许多学生面对繁杂的文言词类活用现象而无从下手,久而久之,词类活用成为学生头痛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实,复杂的词类活用也并非无章可循,只要我们删繁就简,找到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地解决文言文的一大"心病".  相似文献   

5.
郑丽利 《教师》2010,(13):71-72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许多学生面对繁杂的文言词类活用现象而无从下手,久而久之,词类活用成为学生头痛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实,复杂的词类活用也并非无章可循,只要我们删繁就简,找到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地解决文言文的一大“心病”。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对文言词汇的词义难以掌握,尤其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一词多音多义及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理解不了,把握不住,区分不开。这是中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的第一道难关。为了比较简明扼要地讲清楚这几种特殊现象,除了按一般古汉语著作中有关一词多义、一词多音多义及词类活用的阐述来讲解外,还可以从读音上来加以对照和区别,找出一定的规律,便于初学者理解、记忆和掌握。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探求语言规律,是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师生感到头疼的便是词类活用,尤以名词用作动词最为令人烦恼。此问题一直困  相似文献   

8.
词类活用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经常碰到的问题,学生们对有词类活用的句子,翻译时也往往难以把握。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在教学时除了讲清楚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外,我们还采用了一种既省时又容易掌握的“公式”对译活用的词语,让学生象运用数学公式一样去套用。学生反映较好。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规律,对于提高文言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向来是高中语文中的难点。老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学生往往会感觉到生涩复杂,甚至有些学生还无法掌握词类活用的含义是什么。因此,需要从词类活用的含义进行辨析,分析当今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所包含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一、词类活用的含义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小就知道每个词语都有其自己的定位分类,当确定该词的词性以后,该词在所  相似文献   

11.
<正>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生阅读文言文却有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文言文字词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所以学生不喜欢读文言文,答题也不知所云。为了解决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困难,教师要抓住课内文言文的教学,训练学生文言实词品答技巧,从而保证文言文阅读题的解答正确率。本文就将从语法、句式以及课内等方面来探究文言实词的品断方法。一、借助语法,分析推断这种推断方法适合文言文教学中的词类活用的现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是我国文明史的经典载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辨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词多义现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教会学生准确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让学生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进而正确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以及写作技巧,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中心解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时,阐释了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熟练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古代文本,并能将古代文本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认识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避免成语的误解或误用。  相似文献   

16.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仅常见的就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意动”等等。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较大,给我们学习文言文造成严重的阅读障碍,特别是文化积淀不丰、分析理解能力薄弱的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更困难了。如果不了解词类活用现象,不理解并把握词类活用的规律,势必在阅读时“望古文而生今义,以今怀而体古情”,不  相似文献   

17.
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是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全国各地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所考查的文言文词语涉及常用的典型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词语意义理解的考查,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掌握重点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有限的 ,常常是似懂非懂。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有很多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文言字、词的隔阂。古今词义有着许多的差异。在文言文中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子倒装、成分省略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 ,要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就不仅要结合文章内容适当地讲授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的有关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字、词、句的基础知识。因而文言文词语的教学便成了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必须引起足够地重视。词不离句 ,…  相似文献   

19.
注重教法化难为易──“词的古今异义”授后札记芦台一中田淞“词的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学习中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同样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古汉语的这一语言现象,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避免犯“以今释古”、“望文生义”等错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未免就太失之偏颇了。虽然这些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但绝不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本身。正如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