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说明】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讲述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教学这一课时,肯定要感悟掌声前后的英子性格,那如何感悟掌声前后的英子呢?并通过朗读表达出呢?我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2.
[案例1] 在《掌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对课文“补白”的方法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英子的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_______时,她_____地想_______。”在理解掌声的含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 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国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写的是这样的故事: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五册《掌声》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笔者有幸在一次学校教学开放日活动中执教了《掌声》一课,和学生们一起感悟了残疾女孩"英子"从自卑到自信的感情经历。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对英子的触动很大,激发了英子战胜自我的勇气,从此她能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中融入了精彩,充分地体现了"关爱和自信"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导入,走近英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掌声》,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7.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发现主人公英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变化前的英子,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变化后的英子?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五册《掌声》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中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胡君在教学时,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使之成为可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把本课“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的人文教育目标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掌声     
我常常想到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在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文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里,下课后,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患小儿麻痹症而残疾了,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一天,上讲演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讲演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慢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瘸…  相似文献   

10.
一位青年教师带学生学习《掌声》,对课文进行粗略梳理后就急于引导拓展:“英子从忧郁变得活泼开朗,是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她。这掌声代表什么?”当有学生说到“爱心”时,这位老师急于出示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1.
《掌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讲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力量,从此改变了自己性格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故事简单,学生容易读懂。可怎么让学生明白掌声的意义和内涵呢?我思考着,准备导演一出课文情景剧,让学生和英子交朋友。  相似文献   

12.
《掌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五册《掌声》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中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胡君在教学时,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使之成为可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把本课“主动地关心、鼓励…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国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写的是这样的故事: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胡君在教学时,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使之成为可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把本课“…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国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写的是这样的故事: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胡君在教学时,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使之成为可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把本课"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的人文教育目标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掌声》是人教版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名叫英子的残疾女孩,内心很自卑,是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使她变得活泼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对于这样一篇能使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本,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加深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体验,把握人物形象,感悟真善美的人性,实现心与心的沟通?程老师给了我有益的启示。[片段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师:初读课文时,英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英子在我心目中是个害羞的女孩。生:英子在我心目中是个要强的女孩。生:英子在我心目…  相似文献   

17.
戚桂梅 《小学语文》2010,(12):39-40
我听过许多老师《掌声》一课的公开教学,每次总是那么让人感动:英子性格前后的强烈对比,两次掌声的深入感悟,教师的情感铺垫,学生的精彩回答,最后常以一首小诗将情感推向高潮。执教者心潮澎湃,听课者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8.
洪海鹰 《甘肃教育》2014,(15):93-93
正《掌声》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的课文。文章以饱含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自卑的英子,在台上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变得乐观开朗。针对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如何以儿童的视角定位教学设计呢?笔者在反复琢磨作者、编者意图,反复研读中年级语文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设计。一、找准起点,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97广东歌坛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有位靓丽的女孩以活泼的台风、扎实的唱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并与广东歌坛新秀龙丹丹、李威霆共同摘取了广东歌坛新人奖。她就是来自广州中唱的签约歌手——英子。英子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干部家庭,妈妈爱好音乐,擅长唱湖南花鼓戏。孩提时代的英子可能受到妈妈的影响,五岁时已能自编自导舞蹈《草原小姐妹》。英子的父母没有压抑英子的爱好,而是让她在这个艺术领域里自由飞翔。那时候的英子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当一名舞蹈家。七岁时,英子参加了长沙市少年宫舞蹈队,学习民族舞。从小学到中学,英子都是学校的娱乐骨干。连任中学学生会主席的英子,对唱歌的热忱一直没有减弱,并自学弹奏吉它。中学毕业前夕,有一位同学告诉英子,湖南省企业之声卡拉 OK 比赛将在长沙市举行,经过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上《掌声》这一课,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掌声)师:把掌声送给别人的人都是高尚的人,所以,"掌"字的上半部分是个"尚"字,下面的"手"要写得舒展一点。"声"要写得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一起读——(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读准字词师:这篇课文很有意思,讲的是一个叫英子的小女孩,在掌声中成长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轻轻打开课本,翻到第117页,大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