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P857),文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文艺评论的根本原则.刘润为先生最近出版的文艺理论与文艺评论文集<文艺批判>,自觉地践行了这一根本原则.在文艺领域,凡是对人民的文化利益有利的,他都极力赞扬:凡是对人民的文化利益有害的,他都极力反对.他否弃殖民文化、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其判断标准就在于前者是对人民的反动,而后者是对人民的肯定.他的<文艺批判>最集中地显示了自觉地"为劳动者的文化利益"而写作的强烈倾向,并因而体现出充分的人民性品格.  相似文献   

2.
<讲话>是针对延安文艺界的"不正常现象"而发的,这一"不正常现象"显现着"人的文学"在延安的影响.<讲话>精神的实施阻断了"人的文学",建构出"新的人民文艺".当下"红色经典"的改编显现着"人的文学"和"市民文艺"对"人民文艺"的侵蚀和遮盖,艺术趣味的变迁中体现着历史观的困惑和疑虑."人民文艺"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基础,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决定"人民文艺"究竟是未能完成的历史建构,还是终将完成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教育实践。深刻认识这一内涵,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入手。事实上,教育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源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教育的伟大实践以及当代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教育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坚持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文艺是带着明确的功利性诞生和繁衍的.“文艺”冠以“社会主义”,其功利性就更毋庸置疑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一切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这本来是常识性的问题,用不着多费笔墨.但是,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据说是“新崛起的美学原则”,在文艺的功利性和由此而派生的文艺表现什么、怎样表现等问题上,表现出一种“对权威和传统挑战甚至亵渎的勇气”,提出了与社会主义文艺根本原则背道而驰的艺术主张,还博得了一些人的叫好,这就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发点议论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价值和力量在于它的人民性.邓小平理论是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是来源和升华于人民伟大实践的理论;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自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传入中国后,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中两次文艺座谈会的召开,确立了从“人民性”文艺思想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提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确立了“人民性”文艺思想。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符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文艺工作应该朝着“人民性”方向发展,并且在文艺作品中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方向正式被提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开辟、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秉持的价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人民主体地位并开拓了发挥人民主体性的广阔空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对文学人民性的论争,相关于当下文学创作危机与脱离群众的倾向。坚持人民性的立场,主要在于"怎么写"。文学人民性之重建,有助于推动文艺的健康发展与人民群众审美权利之实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发展的历史拐点,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何解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伟大"为我们提供了方案与路径。"四大伟大"既有各自的精神意蕴,又紧密相连、相互贯通。正确理解"四个伟大"的精神意蕴及其时代价值是实现"四个自信"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根本上体现着人民的智慧、人民的实践、人民的创造,人民性是其重要的价值旨归。中国人民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创造者、实践者、享用者、评价者,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价值所在。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新时代展现出特有的人民性色彩:"人民本位"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逻辑起点;人民"为我性"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价值目标;人民"我为性"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