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码照相机对许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新闻摄影运用数码照相机更是近年来的事情。但随着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数码照相机应用发展之快将令人惊叹。 不久前,有朋友问我:数码照相机会替代传统照相机吗?我回答:“会!在不久的将来。”特别是随着高精度的NIKON-D1数码照相机的出现,我更坚信这一点,总有一天,在新闻摄影采访中,数码照相机会替代传统照相机。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我刚刚踏入摄影之门不久,是个新手,时常会拿着自己心爱的相机出去,记录下每一个感动我的瞬间。这张“阳光下”是我“六一”时拍的,烈日的照耀下,孩子们忙着玩手中的玩具,大人们则“忙着”孩子,很有味道。为了能真实地记录这种氛围,我特意走近,  相似文献   

3.
我曾经著文赞同过“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个品种”或“体裁”的结论(此见解已纳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艺术分册里)。经过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再认识.我又得出与上述定论相反的结论:不须划清新闻摄影(也可称“摄影新闻”)与摄影艺术的界限;新闻摄影学与摄影艺术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科学门类;新闻摄影学是新闻学的属类,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拿到一份报纸,阅读其摄影报道时,会怎样做?无疑,要仔细琢磨图片,还得浏览文字说明,就像进商场购物,既看包装又要留意价格一般。于是,我们便意识到文字写作成为新闻摄影报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便是一个“画意达万言”的新闻图片,也不可能在版面上“孤立无援”。 一、好图片、精文字——新闻摄影报道特有属性 什么是新闻图片?我同意这样的概念:它是一种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新闻形式,是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以及摄影技术不断普及与提升的背景下,摄影队伍日渐壮大,“快餐式摄影”方兴未艾。如果对这一现象作一些冷静的思考,不难发现其不容小视的一些问题。利弊分析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可以避其短,扬其长,在宏观管理策略上做好顶层设计,要有规划,要讲规则;从摄影者自身来说,要琢磨如何在快门一按之中融注“摄影观念”。摄影,需要技术支持,需要经济支撑,更需要观念更新,中国摄影的未来格局,会因为高品位的摄影观念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6.
实话实说,我对摄影技术一窍不通,也从未摆弄过照相机。不懂摄影技术,不见得看不出新闻图片的好与差。生活中的道理有时就是这样简单:不会拍电影却会看电影;不会演节目却会欣赏节目;不会种庄稼,但人人都会挑挑拣拣吃自己喜欢的五谷杂粮。既然新闻与图片挂上了钩,文字与摄影总会有些相通之处。我把上夜班时对图片的所见所闻所思如实记录下来,也许一个“门外汉”的话,对于内行们来讲,听一听也可能有所裨益。一、夜班没有“关系图”“关系稿”,在新闻界里是个常用词组,到底有没有“关系稿”?回答是肯定的,有!尽管编稿、用稿全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国内的摄影网站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并且被一批年轻的有识之士称为新闻摄影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这样的摄影网站,如“易拍”、“photocome”等,其实就是图片代理商,它们把摄影师的图片放在网上,需要图片的人在网上浏览后,与网站联系,取得图片。所得的收入网站与摄影师按一定比例分成,通常是一半对一半。此外,网站也利用“聊天至”联系摄影师,并提供一些器材等方面的资讯。这种交易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摄影  相似文献   

8.
是近不少单位举办新闻摄影学习班,邀我去讲课,几乎都让我谈这样的题目:如何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感染力?这使我很尴尬,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两个不同门类,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混淆。新闻摄影的首要任务是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目睹”某一新闻事实的要求,而艺术摄影旨在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首先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新闻摄影着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当摄影记者摆开架式进行拍摄时,他的身前身后有时会冒出几位文字记者,同他一样操起“家伙”,有的是用“傻瓜机”,有的竟然也“长”、“短”兼备。于是,在你“咔嚓”,我也“咔嚓”的交响曲中,一种新的现象在传播圈里“曝光”了——这就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字记者摄影热。一为什么会出现文字记者摄影热?有人认为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闻机构传播手段不断改善的结果;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10.
曾经荣获省影协“伯乐”一等奖的牛子祥,又从北京捧回全国摄影组织工作最高奖——《金烛奖》。这次,全国获此奖者仅10人,牛子祥名列榜首。这位《新乡晚报》的主任记者,何以这般受人推崇?据《中国摄影报》介绍说:牛子祥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路石风格和对摄影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埋头苦干,默默无闻,驮着人们前进。和牛子祥聊起来,你会发现他把办摄影班培养人才,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作为抱负来实现,对工作、对学生,倾注了深沉的爱。他说:我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开始学摄影时无人教,经过不少曲折,作了很多难,想让别人少走些弯路;再是生产生活都需要摄影人才,我自己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不过是一花独放,不如有更多人去搞摄影出成绩,来个百花满园好。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  相似文献   

12.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中国青年报》,摄影圈里的人马上就会说:那可是个出好照片的地方。的确,《中国青年报》摄影部曾出过不少优秀的报道。记者柴继军的一席话也许点出了这些成功的原因.“我在摄影部工作了五年,无论做编辑还是摄影采访,都感受到一点:比。和同事比,和兄弟报社比。遇到重大事件,《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就会绷紧一根弦——如何打破常规,如何用全新的摄影语言来捕捉新闻……这份压力要求摄影记者更多地思考镜头以外的东西,更自由地展现摄影视觉的想象力。” 且听《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对新闻摄影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新春之始,王援朝这位“中国风采”摄影大赛金奖得主居家病休,看上去很稳当并怡然自乐。但没等我坐定开口,他就挟风带电般地侃起来,“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最佳女守门员钟红莲》太棒了!别看是一张体育照片,可是新闻性极强,画面的冲击力很大。李锦河按快门时那临门一脚够水平。”看来我又遇到了一位直言快语的影友。于是我们的谈话也就开门见山、直切主题。“新闻摄影的关键问题是视觉冲击力。一张优秀新闻照片必须是胜读千  相似文献   

15.
张鹏 《军事记者》2003,(7):53-55
一摄影作为瞬间的艺术,它所表现的虽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瞬间情态,但就这瞬间而言,却是生活本质的反映,是摄影艺术家长期对生活观察、对人生思考、对艺术追求的能量释放,没有这些因素,摄影的瞬间性也就不能成立。任何人都能够按下照相机的快门,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成为摄影家,也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照相机无疑只是一种辅助工具,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摄影家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会产生出“瞬间”的艺术作品。那么作为摄影的特质“瞬间”,它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态呢?应该有什么样的规律呢?“瞬间”只是作者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举办这次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范围内的“新闻摄影工作研讨会”,目的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倡导一种风气:表明浙报报业集团正在进一步重视和研究新闻摄影报道;倡导报业集团内形成一种研究办报业务的浓厚氛围。 这里我就新闻摄影工作讲几点意见,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研究。 一、要充分认识“读图时代” 给新闻摄影工作带来的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政治外事新闻摄影,人们马上会联想到,不就是“握手、合影、坐沙发”这“三部曲”吗?造成这种错觉,恐怕是平时看到这类照片较多的缘故。实际上,政治外事新闻摄影的内容丰富多彩,要想拍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从事政治外事新闻摄影工作已20年了,这是既工作又学习的20年。政治外事摄影活动范围小,采访现场既规定地点,又限时间,局限性很大。在和国内外同行竞争激烈的现场,要拍出有新意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军事摄影在改革中探寻着前进的路。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我作为军事摄影工作者,为促进军事摄影的健康繁荣发展,想就近来混声于摄影报道主旋律中的“杂音”做点剖析,以期消除更多的不和谐音,使主旋律奏得更加昂扬振奋。军事摄影的“禁区”和“边缘区”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既有与其它社会团体相同的部分,又有与其它社会团体不同的地方.那许多不同便形成了“禁区"。比如:军事机密、战争恐怖、格调低下等等,是不允许与摄影报道结缘的。但是,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悲剧、忧患、人性等所谓现代新潮的插曲或多或少地渗进军事摄影的主旋律。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包括我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来,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拍摄了一万多幅新闻 摄影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揭露性的作品,是我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才拍到手的,如:“私卖枪支”、“汉正街盗贼猖獗”、“苦难的卖花女”、“还我金色童年”、“香肠黑作坊”、“月黑风高杀牛注水”、“狂发死人财”等一批作品,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因此,武汉晨报特地在要闻版上为我开设了摄影专栏──“王浩峰的眼睛”,并给我投保25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对于报社和读者对我的信任和厚爱,我唯有竭尽全力用自己的摄影作品来回报。 出师不利 …  相似文献   

20.
许:老蒋,关于新闻摄影,最近有什么考虑吗,我是说,你近来接触到的图片稿件比较多,感觉其中有什么问题值得一提吗? 蒋:还是那个老问题,即人的表现比较弱。我很欣赏高尔基说的:“文学就是人学。”是否可以引伸一下——“新闻摄影就是关于人的摄影”。 许:完全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们的新闻,无论是报纸、刊物,还是广播、电视,都是办给人看或给人听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我们要关注人。新闻摄影更应当立足于人的表现,表现人的奋斗、人的企盼、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